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复习 统编版课件 (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
圣
刘禹锡
豪
李白
仙
魔
白居易
佛
王维
课内文言文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 叔,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 图说》《通书》等。他是宋代哲 学家,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 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 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方四十余 丈宽的莲池,后称 “爱莲池”,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 借花述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文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倒装
言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倒装
虚 词
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花之富贵者也 助词,的
根据词性
但微颔之 代词,代指射箭十中八九这件事
判断用法
课内文言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文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不蔓不枝】蔓:横生藤蔓(wàn) 枝: 旁生枝茎
这两个词都属于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益:更加
【陶后鲜有闻】鲜:少
【宜乎众矣】宜:应当
课内文言文
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文
何陋之有
言
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虚 词
水陆草木之花
花之富贵者也
但微颔之
课内文言文
之
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悲天悯人 颠沛流离 简明扼要
自作自受
香喷喷(pēn) zhuó p声ì 调m标éng注lón口g l诀éi zhuì tà biè tuǒ rǒng chān huo
商酌
zhài
譬有n如iɑǎ不n 朦放胧 y过ì
累 赘 拖沓 别扭 妥帖 冗长 搀 和
lù sù
miè
qì pèn jùn qì
山寨 无撵ɑ走找o 驿e 路 露 宿 竹篾 修葺 喷香 菌子 契约
略读读书法
1.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感悟。
略读《最苦与最乐》,能有自己感悟:
关注高频率词语:责任 苦痛 快乐
明白作者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背着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自然责任完了。
有自己心得感悟: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家庭、为社会、
为国家、为自己尽到责任。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室主人,代表作:《饮冰室合集》。
《驿路梨花》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选择性跳过: 景物描写 人物对话 心理活动 议论抒情 不懂的字词 选择性关注: 小茅屋 主人家 瑶族老人 梨花 解放军战士
悬知寒食朝陵使 驿路梨花处处开
——陆游
单元思维导图
一位大叔治愈出院了。 回家之前,他请求医生摘 下口罩,想看看救命恩人 的样子。医生笑着摘下口 罩,点头致意。
【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金经: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代指音乐 乱:扰乱,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 使……劳累
课内文言文
【可爱者甚蕃】蕃: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 只 染: 沾染
文
【濯清涟而不妖】濯: 洗涤
言
【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信息,理清思路,进行体会。
《驿路梨花》课文中“梨花” 出现了多次,所指 不尽相同,试理解各自所指。
课文中出现13处梨花: 5处人名: “梨花” 2处梦中梨花 :“梦中恍惚……” 5处所见梨花 :“白色的梨花……” 1处引用的诗句出现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多以边 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著有《边 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xiè i uxīn并列r标ú 在后dú 卸却 单德个馨韵鸿母儒不用案说牍
露宿 (sù)
fán yū
lián
甚蕃 淤泥 清涟
劳累 (lèi)
xiè
亵玩
yì
隐逸
宿 一宿 (xiǔ)
累 罪行累累 (lěi)
星宿 (xiù)
果实累累 (léi)
xiá
qū
zé
shì
huì
自顾不(暇)大势所(趋)以身作(则)如(释)重负 (诲)人不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背诵经典
谈 苔 斯
水
自
山
晋
水
刘 周
陋
爱
孔
南 无
可
菊
予
可
中
予
牡 莲
课内文言文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 人。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的 政治改革获罪,被贬于和州, 和州知县有意刁难刘禹锡, 三易其室。刘禹锡愤笔作 《陋室铭》。与柳宗元并称 “刘柳”,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留下《陋室铭》 《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几位行人走过,看见是医疗队的车,纷纷挥手致意,有的 拱手致谢,有的双手比心,深深鞠躬。
疫情渐远 春光正好 愿梨花落后 燕子来时 共赏池上青苔绿 同听叶底黄鹂鸣
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言 虚 词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而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课内文言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的东西
文
者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与“也”连用,判断句的标志
言 虚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与“也”连用,判断句的标志
词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的人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而
濯清涟而不妖
三个“而”均译成 “但是” ,表转折
略读读书法
3.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思想、技法。
略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从题目猜内容: “送客人”“回信”等二三小事 段首中心句: 待人宽厚 宽厚待人 律己
重视“简洁” 写作技法:典型小事折射人物美德
张中行,著名散文家。与季羡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略读读书法
4.带着问题进行选择性阅读。
安 徽 和 县刘禹 锡 陋 室
课内文言文
正衬 菊花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隐逸 陶先生
衬托
爱
牡丹 反衬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富贵
俗世人
莲
则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 予独爱
说
(物) 托物言志
洁身自爱 淡泊名利 (志)
略读读书法
诸葛亮读书 “观其大略”
陶渊明读书 “好读书,不 求甚解”
mǐn
pèi
è
zuò
悲天悯人 颠沛流离 简明扼要
自作自受
成金语山积老累师带你学成语
【不耻下问】 【悲天悯人】 【自顾不暇】 【南腔北调】 【大势所趋】
【如释重负】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自作自受】
成语积累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重担那样。形 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建构
复习目标
1. 巩固本单元重点字音、字形、实词、虚词;识记重要的文学常 识;背诵两篇文言文。 2. 运用略读的阅读方式,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行文思路和 表现手法,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3. 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追 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课文回顾
字音字形
商酌 冗长 修葺 案牍
譬如 搀和 喷香 甚蕃
朦胧 山寨 菌子 淤泥
累赘 撵走 契约 清涟
拖沓 驿路 卸却 亵玩
别扭 露宿 德馨 隐逸
妥帖 竹篾 鸿儒
露宿 ( )
劳累 ( )
宿 一宿 ( )
累 罪行累累( )
星宿 ( )
果实累累( )
xiá
qū
zé shì
huì
自顾不( )大势所( )以身作( )如( )重负 ( )人不倦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
含褒义。
着方言。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
【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
含贬义,指自食其果。
课内文言文
【有仙则名】名: 出名,有名
文
【斯是陋室】斯: 这
言
【惟吾德馨】德馨:品德高尚
实
【苔痕上阶绿】上:蔓延到
词
【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课内文言文
自然环境 交往人物 生活情趣
陋室(物)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托物言志
清幽典雅
陋
博学儒雅
室 有
情趣高雅 铭
安贫乐道的情趣 高洁傲岸的节操(志)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类 比
将两个或 两个以上 本质上不 同的事物 就其共同 点进行比 较。
松愉快。
人请教而感到丢面子,含褒义, 【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一般用于虚心求教。
含褒义。形容教导人特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
别耐心。
人们的痛苦。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自顾不暇】意思是光顾自己还来不
常表示由天灾人祸造成。
及,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