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
一.课型:互动探究课课时:第二课时(第四节共两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案例、材料分析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关注,激发探索海洋的兴趣,逐渐养成保护地理环境的良好
行为习惯。

三.课型目标分析论证:
1.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海洋水是水体的最大组成部分。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所以,洋流是本单元重点内容所在。

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知识点,其一是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通过读洋流模式图探讨各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其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活动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对人类航海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

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课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在第三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些知识,基本上掌握了大气运动的一般规律,为学习洋流打下了基础。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读图、探究活动的训练,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实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本节内容。

3.课型目标的弹性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水资源的内容,但是没有涉及洋流内容的学习,通过其它的途径可能对洋流有所了解,但不多。

为此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在教学中补充了洋流按性质的分类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另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可能也存在问题,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才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程序教为学服务的互动过程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案例: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
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

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
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
灾难之一。

这次事故,1522名乘客和船员遇难,仅仅705人依靠救
生船和救生艇幸存下来。

那么一开始一路顺风,轮船快要接近
美洲大陆却不幸遇到冰山,冰山是怎么来的呢?
师:同学们谁知道上述案例中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讨论、分析
预设情景:学生不能说出受洋流的影响
解决方案:问题提示“该地纬度不高不会形成冰山,那么冰山是
怎样到达航道上的呢?”
生:洋流(海水运动)
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事
件,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有意
注意,有效调动学习兴
趣,激发兴奋点,唤起求
知欲及参与意识。

生:答(答案不完善,组内同学补充)
探究学习的
过程体验活动:读课本(地图册)洋流模式图,自己动手在稿纸上绘
制一幅洋流模式简图。

情景假设:学生不能很好的画出简图
提示:简化洋流模式图即减少洋流条数。

探究活动:比较气压带风带图与世界洋流模式简图
1.仔细观察、比较两图后,讨论盛行风和洋流之间有何联系?
生:盛行风向与洋流运动方向一致
师:盛行风是推动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动力——风海流(例:
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西风带——西风漂流)
2.读图并结合《名师伴你行》,总结、识记洋流按成因分类的相关
知识。

总结: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运动。

补偿流——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水平和垂
直)。

3.读洋流模式简图,分析洋流流动的方向有何规律?
提示:中﹑低纬--副热带海区的规律(分南﹑北半球)。

中﹑高纬--副极地海区的规律(分南﹑北半球)。

生:总结(不准确时,提示按洋流流向及围绕中心)
中低纬度海区:
北半球:顺时针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
球:逆时针
中高纬度海区: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导学:大家观察我们所画的洋流模式图象一个什么数字呢?
怎样写才符合洋流的流动方向?
教师总结:“8”字规律
(承转)以上规律是假使地球表面是一大块陆地和一大块海洋的
条件下出现的洋流规律,实际的洋流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提高读图绘图能力
加强知识联系提高
知识迁移的能力
识记知识点,掌握基础知

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归纳
总结能力
小组探究活动:读课本世界洋流分布图。

第一组为太平洋组,第二组为大西洋组,第三组为印度洋组。

每组的任务均是:
1.以赤道为界,思考南、北半球该大洋的洋流规律是否还与模式图一致?有何变化?
2.模式图中中纬度都有西风漂流,而在分布图中有何变化?
3.分析自己所研究的海区,寒暖流分布的特征?(在南北半球分布的位置)
情景假设1:学生读整幅图有困难
解决方式:多媒体展示海区图
情景假设2:分析北印度洋环流不准确时。

解决方式:回忆南亚季风冬夏的风向,结合风向分析洋流的流向。

总结: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逆时针流动
情景假设3:寒暖流分布特征总结不准。

解决方式:问题提示:看图澳大利亚东西两侧各是哪种性质的洋流,流向是怎样的?
结合《名师伴你行》总结、识记寒暖流相关知识。

暖流:一般从低纬流向高纬;寒流: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

中低纬海区的大洋西岸:多是暖流;中低纬海区的大洋东岸:多是寒流。

中高纬海区的大洋西岸:多是寒流;中低纬海区的大洋东岸:多是暖流。

应用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总结:等温线的凸向即流向。

形象记忆,掌握规律,化解难点,发挥想象力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
究的能力
前后知识联系,总结规律
完善知识结构
活学活用,善于总结
转化练习[教师导学]请大家阅读教材P63页“活动-探究”,思考
问题并回答。

[学生回答]1.是因为受到不同性质洋流影响的结果。

都柏林
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受北冰洋南下冷水拉
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气温低。

2.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
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饵料丰富,
鱼类云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3.A路线距离虽近,但是逆流逆风而行,帆船航速慢,用
时多;B路线距离虽远,但是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而行,
且顺东北信风,帆船航速快,用时少。

4.洋流可使泄漏的石油污染范围扩大,随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
冰洋,影响沿岸的丹麦、挪威、俄罗斯等国家;同时也因稀释速
度快,加快了净化速度。

情景假设1:不会比较两地温度差异。

独立完成活动探究,
提高自学能力
新知运用,巩固知识,提
高知识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绘制各大洋的洋流简图,记忆主要洋流的名称。

巩固知识,提高绘图能力
板书设计:一、概念解决方式:读洋流分布图,比较两地洋流性质的差异。

情景假设2:不能分析出,纽芬兰渔场的成因。

解决方式:提示:从渔场与洋流的位置关系考虑,在洋流分布图
上找找还有没有相似位置的地方?
情景假设3:比较不出原因。

解决方式:从风向、洋流的流向与船行方向来考虑(顺流、逆流)。

情景假设4:只考虑单一方面的影响。

提示: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考虑。

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寒、暖流的影响
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渔场的形成
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使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
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大量繁殖,经常
形成大型的渔场。

渔场名称暖流寒流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北海渔场大西洋暖流北格陵兰寒流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
3)对航海业的影响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
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带
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但是,
随着洋流的运动,污染物会传到其他海域,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逐渐养成保护地理
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较四大渔场的差异,了
解大渔场的成因
测评调控多媒体展示检测题,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预设情景:知识掌握不熟,做题有难度。

解决措施:看自己的笔记或地图册。

检测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学习方法、技巧应用
梳理反思思考:
1.本节课自己学了哪些新知识,学会了哪些地理方法?
2.学习到的地理方法对其他学科、对日常生活用哪些用处?
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二、分类
三、规律北半球:顺时针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逆时针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中高纬度海区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冬季:逆时针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夏季:顺时针
气候
生物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航运
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