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习惯养成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天习惯养成计划
根据我国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研究,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为什么会发生21天效应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
据研究发现,影响21天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方面:
一是旧习惯、旧理念对新习惯、新理念形成的干扰。

当两种习惯、理念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中某些因素都要求相反的内容时,就会发生干扰。

实践表明,旧习惯、旧理念越是巩固,新习惯、新理念的形成就越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在旧习惯、旧理念干扰下学习一种新习惯或新理念,就会时常出现某些顽固性的错误。

这些错误来自旧习惯、旧理念中的成分。

可见,一个新理念或新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或重复21次),是与旧习惯、旧理念的干扰有密切关系的,这也可以说是产生21天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是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这一点前面已经谈及,据易发久的研究,它需要三个阶段才能形成。

如用美国凯尔曼(1961)的研究,它也需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从。

即表面接纳新理念、或开始新习惯,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尽量与新的要求一样,而在实质上未发生任何变化。

此时,最易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因为顺从可获得奖励,不顺从就会遭到惩罚。

可见,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一开始多数是受到外在压力
影响而产生的,自发的是极为少见的。

•第二阶段,认同。

认同是在心理中主动接纳新理念、新习惯的影响,比顺从更深入一层,因此,此时意识成分更加浓厚,不再是被动的无奈的,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加以变化,使自己尽可能接近新理念、新习惯。

•第三阶段,内化。

此时新理念、新习惯已完全融于自身之中,无任何不适之处,已彻底发挥新理念、新习惯的作用。

一般而言,这三个阶段对非特异的理念、习惯只需21天便可形成,这是大量实验与实践的结果。

三是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即使简单的不断重复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应不是说,一个新理念、新习惯只要经过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这一新理念、新习惯要不断地重复才能产生效应。

这也是现在许多广告不断播报的原因所在。

21天效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应用于自我改造上来。

许多自觉(注意是自觉而不是自发)改造自我的人,成功的应用21天效应改变自我,完善自我。

这主要应用在两方面:一个是改造自己的理念,一个是改造自己的行为习惯。

比如,从人人为我的理念改变为我为人人;从不能吃亏的理念到吃亏是福;改变行走坐立的姿势;改变言谈举止的习惯等等。

坏习惯就像一条太多漏洞的破船,任你想尽办法,也无法组织它下沉,那么你为何不弃船逃生呢?
太乙方略能为您解决哪些问题?
To
领袖
人才流失?
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协调上出问题,内耗大?
裁员还是不裁员?
面对市场寒冬,如何找到应对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
当资金链紧绷、物质激励匮乏时,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企业文化和责任感不强?
To
经理
绩效下滑?
太多事情了,总是忙不完?
招不到合适的人?
团队士气不高,成员之间配合不畅?
员工工作时有情绪?
为员工解决问题耗费大量精力?
坐等问题出现,亡羊补牢?
员工对我分派的任务总是说“明白”,可他们给出的结果并不是
我想要的?
To
员工
工作占据了太多时间?
领导又指派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明明是他人的工作,为什么要我来做?
客户真正需要什么?客户总是压价?
出现问题时,大家互相推卸责任?
有些同事拖延时间,影响了我的工作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