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眼科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眼科常规
第一节一般常规
入院一般工作常规
1.同内科入院一般常规工作。
2.视网膜脱离及眼外伤患者入院时,应避免淋浴、洗头,嘱卧床休息。
3.对传染性眼病,如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等,应执行接触隔离技术。
4.对影响视力较慢的眼病,应每周检查视力两次;对视力变化快的眼病,应逐日或随时检查视力。
第二节病案记录
一、一般注意点
病案书写同医护记录篇,可以用图表式病历,但须注意下列各项: 1主诉应注明眼别。
5.现病史详细记录眼病发病过程及治疗情况,如曾在他处治疗,应记载其诊断及治疗经过,并附记以往视力、视力疲劳及戴镜史等。
6.过去史详细记录眼病与眼病有关的全身病史。
7.个人史记明可能与眼病有关的特殊嗜好、生活习惯与周围环境
8.家族史记明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眼病及近亲结婚史。
9.体格检查眼部检查部分列入眼科情况项内(必要时绘图表示)。
如用表格式病历,应按表格填写,可将眼部病变绘于有关图内,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二、眼科情况
1.视力分别记录左、右眼的远视力,小孔视力(瞳孔大时),近视力,戴镜远近视力,镜片度数。
2.眼睑①皮肤:有无松弛、浮肿、淤斑、红肿、皮疹、包块、脓肿、溃疡、压痛或捻发音。
②形态:睑裂大小、对称否,有无眼睑缺损、内翻、
外翻、下垂、闭合不全等。
③睑缘:有无红肿、溃疡、结痂、肥厚、鳞屑、分泌物。
④睫毛:方向、疏密,有无脱落、变色、双行睫。
⑤眉毛:有无脱落、变色。
3.泪器①泪腺: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压痛、肿块。
②泪点:大小、位置、有无闭塞。
③泪小管:有无狭窄、闭塞。
④泪囊: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压痛、波动、屡管、疤痕,有无分泌物挤出及其性质。
⑤鼻泪管:有无狭窄、闭塞。
4.眼球①存在否:缺损者注明是先天性、手术性或外伤性无眼球。
②大小、形状、位置(突出、陷下或偏斜)、搏动。
③有无运动障碍或震颤。
5.结膜
(1)睑结膜:①贫血或充血(弥漫性或局限性充血)。
②光滑、透明、粗糙、肥厚、血管是否模糊、睑板腺可见否。
③乳头肥大、滤泡及疤痕(颜色、形态、大小、位置、排列)。
④有无出血、溃疡、坏死、异物、结石、新生物、睑球粘连等。
⑤有无分泌物、性质、多少。
(2)球结膜:①充血范围及程度、注意系睫状充血、结膜充血或混合充血,出血(颜色、范围、位置),水肿。
②光滑、透明、湿润、干燥,有无毕托(Bitot)斑、色素沉着。
③有无疤痕、溃疡、损伤、异物。
④有无睑裂斑、翼状蜀肉、血管瘤痣及新生物等。
6.角膜①形状、大小、厚薄、弯曲度。
②表面光滑、粗糙或凹凸不平。
③透明度、混浊(疤痕性或浸润性)的大小、形态、位置、深浅、染色情况。
④有无新生血管(深浅、位置、范围、形状)、新生物、色素、异物、损伤、角膜后沉着物,有无水肿、后弹力层皱褶等。
⑤感觉。
7.巩膜颜色:有无色素、充血、隆起、结节、压痛、新生物、损伤等。
8.前房①深度:双眼比较。
②房水:有无房水闪光、浮游颗粒、渗出物、血、脓(色、形、量、位置)。
9.瞳孔大小、形状、位置,对称否。
有无闭锁、膜闭,对光反应(直接及间接),调节反应。
10.虹膜①颜色、色素多少及分布情况。
②纹理。
③有无充血、肿胀、萎缩、缺损、粘连(前、后)、膨隆、震颤、穿孔、离断、疤痕。
④有无新生血管、结节新生物、异物。
I1睫状体有无压痛。
12.晶体有或无,位置,透明或混浊(大小、部位、形状、颜色、有无虹膜阴影)。
有无异物、脱位、色素沉着。
13.玻璃体有无混浊及出血(形状、颜色、位置、大小、程度、活动度),纤维增殖、新生血管等。
14.眼底(绘图)①视盘:颜色、边界、形状,有无隆起(以屈光度数表示),生理凹陷(杯盘比),筛板小点,血管状况。
②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及附近情况,有无水肿、渗出物、出血、色素、裂洞或囊样变性。
③视网膜血管:有无弯曲,怒张、闭塞或搏动,动脉壁反光度,管腔大小,是否规则,动脉与静脉的比例及交叉处情况,管壁有无白鞘。
④视网膜:颜色,有无水肿、渗出物、出血、色素、增殖、萎缩、疤痕(以上各点写明形状、大小、部位)、新生物、寄生虫、异物和新生血管等。
⑤视网膜脱离:部位、范围、高起度数、裂洞(绘图),有无增殖性改变。
15.其他检查①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绘图)。
②前房角镜检查(绘图)。
③眼压检查(注明测定方法、时间,是否用过散瞳、缩瞳及其他降眼压药物)。
④视野检查(平面视野及周边视野检查,自动视野计检查等)。
⑤色觉检查。
第三节一般诊疗技术常规
一、视力检查
检查时用遮眼板将一眼遮盖,先查右眼;先查裸眼视力,视力减退者应查小孔或矫正视力;如系戴镜者,应查戴原镜视力,记明原镜片度数。
1.远视力检查我国多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欧美多用Sne11en视力表(记录法为6/6或20/20)o视力表照度应为400~8001x,室内照度应为501x,标有1O的一行应与受检眼视线高度相等。
被检者与视力
表相距5mO如置有反光镜,距离为2.5m。
如用Sne11en表,距离为6m。
亦可采用投射法。
嘱患者读视力表上指定的符号,时间限为5~10s0
(1)首先告诉患者辨认表上符号的方法,然后由上而下;直至不能辨认为止,以小数法记录。
例如第7行字全部读出而第8行字全部不能辨认,记录为0.7;如第7行字有二位不能读出,记录为0.7—2;如第7行字全部能辨认,第8行尚能读出二位,记录为0.7;(2)如患者视力低于0.1时;嘱患者逐渐走近视力表,至能辨清最大符号时为止,如移至4m能看清最大符号,应记录为0.08;如至Im始能辨认第一行大字,应记录为0.02。
(3)如患者视力低于0.02,嘱患者背光,数检查者手指,应以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为标准,记录为若干Cm指数。
(4)如果5cm仍不能数手指,应背光辨认有无手动.
(5)如患者在5cm仍不能看见手动,则应在暗室内测验光感。
将非检查眼严密遮盖,检查者于患者前方5m处,持一烛光,时隐时现,询问患者能否识别;如在5m处尚不能辨认,则缩短距离至能辨认为止,记录辨光距离。
在眼前IOcm尚不能辨光者,记录为无光感。
为进一步了解视网膜功能,应查光定位及辨色力。
查光定位时,嘱患者注视正前方,眼球不能随光移动,将烛光移至距患者Im远处,分别置于正前方上、中、下,颗侧上、中、下,鼻侧上、中、下,共9个方向,嘱患者指出烛光方向,并记录之。
能辨明者记"+〃,指不出者记“一”。
如能指对上、中6个方向而下3个方向不能辨认者,应记为下式,并注明眼别,与鼻、颍侧、查辨色能力时,分别置红、绿、黄、蓝各色玻璃于受检者眼前,嘱患者注视白色灯光,辨认颜色,并予记录。
2.近视力检查采用标准近视力表或耶格近视力表,嘱患者持表背光,遮盖一眼,将视力表远近移动,辨认表上E字开口方向,由上而下,至看不清为止。
记录其能看清的最小一行字(标准近视力表以小数法记录,耶格表记为几号字),必要时记录其距离。
二、视野检查
1.对比检查法(面对面检查法)患者背光与检查者相对而坐,距离O.5m(约为一臂距离)。
遮盖患者左眼,嘱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同时检查者闭合右眼,在患者和检查者间等距离处伸出一手指,由周边向中心移动,探测视野范围,直至完成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共八个方向为止,并与检查者之正常视野互相对比,可得出初步视野。
2.周边视野计检查法受检者坐于视野计前,遮盖一眼,颊部置于支架上,使被检眼对准中心目标。
检查时先用2〜5mm直径白色及红色视标(必要时加查绿、蓝等色),自弓的周边向中心缓缓移动,当患者见到视标时,将弓上的度数记录在视野图上,再转变方向,每转30“〜45"检查1次。
最后将图上各点连接即为白色或颜色视野。
记明视标颜色和大小、距离、眼别、视力、照明种类、检查日期。
3.平面视野检查法(检查300以内中心视野的改变)患者面向平面视野计,距离Im(或2m),固定头部于架上,被检眼正对平面视野中心点,遮盖另一眼。
首先以白色视标(视标大小依据视力而定)检出生理盲点的位置和大小。
检查中心视野有无暗点的,记明视标大小和颜色、距离、照明、眼别、视力、检查日期。
4.方格视野检查法(AnISIer方格表)检查距离为30cm。
被检者注视表中心的小白点,询问所见方格的清晰程度及线条有无弯曲或粗细不匀等现象,记录在方格视野图上。
5.Go1dmann940型视野计检查法视野计的背景为一个半径300mm的半球壳,内壁为乳白色,由均匀光线照明,一般为31.5asb.由一投射的光点做试标,其亮度为IOOOasb,光点大小的mm数为64、16、4、1、1/4及1/16,可随意选用。
另外有两组灰色滤玻片,可以使试标的亮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通过结构较复杂的转动系统,可将试标灵活地投射在球壳内,患者看见试标时按响信号器,以表示“看到”、转动系统的另一端在一专用的视野表格上指出相对应的部位,检查者在此作一记号,检查完毕即得到视野结果。
仍属于手工操作的方法。
6.自动静态视野计检查法为自动化检查视野的方法。
国际上通用的有Humphery>Octopus等型号。
基本构形为,在一半球壳上(1∕3πι〜1∕2m半径),散在分布一些小孔约100〜200个,孔后有光纤或发光二极管作光源,作为光点试标。
试标光点出现的程序已预先设计好。
试标大小为0.Imm〜5mm,光点出现时间为0∙15〜0.55,球壳内背景光一般用4asb或31.5asbo检查时患者头部放在额领托架上,根据检查目的选择程序,光点出现时患者按电钮回答,光点自动减弱其亮度,直到患者看不到没有回答,此亮度即该点的敏感度;相反,光点会增加亮度,直到患者回答或最大亮度时仍不能回答。
在某点,不论是由“看到”到“看不到”,或由“看不到”到“看到”,其最后见到的亮度作为该点的“光阀值”。
检查完毕,视野计自动记录,以曲张图、数字图及灰度图等式样显示结果。
三、色觉检查
1假同色图检查法通常采用俞自萍、石原忍色盲本在白昼明亮的自然光照明下进行检查。
被检者与色盲本之间的距离为75〜IOOCm。
嘱被检者读出色盲本上的数字或图形。
每辨认一张图不得超过10s,对照色盲本的说明,记录检查结果。
2.彩色绒线检查法把各种规定颜色的绒线或纸放在被检查者前,让其选出类似的颜色,然后进行评定。
3.色相排列法①FM—IOO色彩试验:由93个色相子组成,其中8个为固定参考子,85个为可移动的色相子,共分4盒。
检查在)2701x自然光线或标准照明下进行。
两眼分别检查,要求受检者按颜色变化的规律顺序排列好色相子。
把色相子背面标明的序号记录在记分纸上,画出轴向图,并计算出总错误分,由此判断色觉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每盒排列时间一般为2min或稍延长。
正常人总错误分在113分以下。
色盲患者可达400〜500分以上。
由轴向分析可判断色盲性质。
②D—15色盘试验:由16个色相子组成,其中一个为参考子,15个为色相子。
检查方法大致同FM—100色彩试验.
4.色觉镜检查法从色觉镜观察孔所见视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有一定波长的黄色;另一部分为红和绿的混色。
黄色仅有亮度变化,红绿混合比率是可变的。
混合红绿使之与此黄色的色调相等,根据此红绿色成分,即可确定其色觉正常或异常。
(1)检查方法:①被检者坐于仪器前,自观察孔注视,可见一圆形光盘,上半为红或绿色,下半为黄色。
②检查者将右侧调节黄光亮度的单色旋钮调到12.5刻度上,嘱被检查者旋转左侧混色旋钮,直至上下两半圆颜色及亮度完全一致。
记下读数,正常均等点约在70刻度。
③检查者将混色旋钮转到0度,嘱被检者旋转单色旋钮。
每增加混合旋钮100,检查者旋转单色旋钮,直到均等为止,记录其均等点,复测三遍,取其平均值。
④将各次结果记录于专用表格中,画出均等曲线。
(2)结果判定:①绿黄均等成立者:先天绿色弱、先天全色弱、后天红绿色弱。
②红黄均等成立者:先天红色弱、先天全色弱、杆体一色觉、后天红绿色弱。
③绿黄均等、红黄均等都成立者:先天红色盲和绿色盲,先天全色弱、锥体一色觉。
④绿黄均等及红黄均等都不成立者:正常眼、轻度先天红及绿色弱、先天及后天全色弱、后天红及绿色弱、非定型杆体一色觉。
四、暗适应检查
1.对比法检查者(暗适应正常)和被检查在相同的明适应条件下进入暗室,观察夜光表或照度极弱的视力表。
分别记录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看清夜光表或视力表最大字体所需时间,经对比,可大致判断其暗适应是否正常。
2.暗适应计检查法暗适应计有郭一魏二氏(Go1dmann—Weeker)等类型。
各种暗适应计的注视点、刺激步骤及记录方法各不相同,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各说明书进行。
使用前必须先将暗适应计照光强度对准。
暗室内不应漏光。
每次测试前,嘱被测者先在暗室内停留30min0该暗适应计用于正常人之数字应预先测出。
一般必须根据两次以上的测验结果始可下诊
断,各次测验间隔不得少于24h。
五、眼球突度测量法
1.普通尺测量法用一直尺,置于颗侧眶缘,嘱患者向前直视,观察角膜顶点至颍侧眶缘的垂直距离。
2.赫特(Herte1)突眼计汉11量法检者与被检者相对而坐,将突眼计上的固定测量器嵌于患者右眼颗侧眶缘,再将可活动的测量器拉至左眼颍侧眶缘,嘱患者向前直视,由两平面镜中查知眼球突出的mm数,记录双眼突出数值和眶距数值。
六、角膜染色法
1.单纯染色1%—2%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以生理盐水冲洗,上皮缺损处染成绿色。
亦可用灭菌荧光素纸法,放入结膜囊内,稍停(不必冲洗),病损处即行着色。
2.双重染色1%亚甲蓝及荧光素钠先后滴入结膜囊,然后冲洗,见角膜溃疡部被染成蓝色,溃疡周围的浸润部分被染成绿色。
3.深层染色1%〜2%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内停5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角膜深层病变处即行着色。
4.荧光素钠外溢疑有角膜屡孔者,将荧光素钠滴在角膜表面,若有房水外溢,可见黄绿色细流。
七、巩膜透照法
先散瞳和表麻,在暗室内将透照器尖端紧贴在检查部位球壁上,观察被检者瞳孔区,如有红光反射,说明该部无实体肿物;如反光较暗或无红光反射,说明该部有实体肿物或积血存在。
八、角膜地形图检查
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是将类似于P1acido盘的许多同心圆环投射到角膜上,用定时图像监视系统调整和储存,由电子计算机将角膜图像数字化,经分析后用彩色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每种颜色代表一定的屈光度),从而精确地测量角膜的曲率、屈光度变化等。
正常眼的角膜地形图的特点是,
PIaCido映像环为平滑的同心圆,环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曲率从中央向周边逐渐变大、屈光度逐渐变小,该趋势在鼻侧较颗侧明显;角膜中央位于视轴中心偏顺上方。
其测量一般由以下几种数据表示:①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
是角膜表面128条等距经线上对应点的屈光度差值总和,正常值为0.12士0.01o②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
是对256条经线上屈光度的分布频率的评价,角膜表面愈规则,其值愈小。
正常值为0.05士0.03。
③潜视力。
④模拟角膜镜读数。
为最大屈光度子午线在第6、7、8环上的平均值。
⑤最小角膜镜读数。
为最小屈光度子午线上的第6、7、8环的平均值。
检查的适用范围:①屈光性角膜手术术前预测、手术计划和效果评价。
②各类手术如白内障手术、角膜移植手术、青光眼手术、视网膜脱离手术等对角膜屈光度的影响。
③角膜病如圆锥角膜的诊断和临床监测。
④配戴角膜接触镜后角膜屈光度改变的评价等。
检查方法参照仪器说明。
九、眼底检查
先不散瞳检查,如须详细检查,应先查眼压,眼压不高者用复方托品醐胺眼液散瞳。
1.直接检眼镜检查法①在暗室内进行,如检查右眼,检查者在患者右侧;右手持检眼镜,用右眼检查患者的右眼;检查左眼则相反。
先用+8D〜■K1OD镜片、在距被检眼IoCn1〜13Cn1处,检查屈光间质。
②靠近被检眼转动透镜转盘,用适当屈光度镜片查眼底。
嘱患者向前方稍偏鼻侧注视,即可见视神经盘;在视盘颍侧约2个乳头直径处可见到黄斑区(或嘱患者注视灯光);顺血管分支检查血管及眼底各部位,直到周边。
③按要求详细记录玻璃体及眼底情况,并绘简图注明。
④检查幼儿不合作者,可服水合氯醛安眠后进行。
2.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法
(1)在暗室内进行,被检者平卧于检查台上,双眼滴复方托品酰胺眼液,充分散大瞳孔。
(2)检查者站或坐于检查台床头,绘图纸倒放于被检者胸部。
检查者戴好双目间接检眼镜,扭紧头带,接通电流,调整好瞳孔距离及反射镜位置。
平伸右手拇指使间接检眼镜聚光于指头上,此时光源即对好。
33)一般用+20D或+16D物镜置于被检眼前SCn1处,物镜的凸面向着检查者。
如散瞳不满意或屈光间质有混浊,可用+30D。
(4)检查要点:①检查眼底后极部:检查者用左手拇指与示指持物镜,以无名指牵拉眼睑固定于眶缘,被检眼、物镜及检查者头不得移动。
当物镜位于被检眼前5cm处则清晰可见视盘及黄斑部的立体倒像。
如有角膜反光干扰,则可将物镜稍加倾斜,即可消除。
如影像大而不清晰,可能是检查者与物镜相距太近,一般检查者应距物镜35cm左右。
如出现复像,应调整眼底镜,垂直复像多因间接检查眼镜未能戴正,水平位复像多系目镜的瞳距未调整好或距被检眼太近。
②检查眼底其他部位:嘱患者转动眼球,检查者随之移动头部,改变检查部位。
所见影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如检查6点方位,检查者位于被检者头顶处,被检者向下看;如检查3点方位周边部,检查者站在被检眼9点方位,令被检眼向3点方位注视。
③检查眼底周边部:要在右手示指套巩膜压迫器,压迫器位置的方向应与检查者的视线一致,尽可能位于子午线方向。
压迫的压力方向为推眼球恢复到第一眼位的方向,被检眼要尽力向对侧看才能很好地检查眼底周边部。
操作要点是:检查者的视线与间接检眼镜的照明光线、物镜的焦点、被检眼的眼位、压迫器头的位置,这4点在一条直线上,且保持稳定。
(5)眼底病变绘图标志的国际规定:视网膜动脉、出血斑用红色表示;视网膜静脉用蓝色表示;正常视网膜画淡红色;脱离的视网膜画淡蓝色;视网膜裂孔为蓝圈内涂红色;视网膜变性区为在红色背景上画蓝叉;视网膜变薄区用蓝色表示其形态范围,其中画红线;视网膜色素用黑色表示;脉络膜病变用棕色表示;脉络膜及视网膜的渗出画黄色;屈光介质及玻璃体的病变用绿色表示。
十、裂隙灯检查
1.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坐椅高低及位置,患者颌部置颌架上,前额紧靠头部固定器。
2.检查前向患者做适当解释,检查时嘱注视指示灯或直视显微镜。
3.调整各部件,使裂隙灯与显微镜成30°〜50°,灯光从颗侧射入,对准角膜。
此时检查者一手前后移动显微镜,使焦点落于角膜上;一手调整裂隙的长短及宽窄,使角膜上出现清晰的光学六面体。
以后继续转动显微镜的高低螺旋及移动操作柄,即可进一步观察前房、虹膜、晶状体及玻璃体。
4.检查前不可用眼膏涂眼。
检查时禁忌强光炫眼。
1次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5.裂隙灯照射法一般可分为六种。
(1)直接照射法:在灯光的焦点与显微镜的焦点完全相合条件下,如将裂隙放宽至InIm(即为宽度之半),称为宽光照射,可以全面观察角膜、虹膜、瞳孔及晶状体;如将裂隙缩小,即为窄光照射,当缩小至O.5mm以下时,即可成光学切面。
如将裂隙改为小孔,即为圆锥光照射(圆锥光线),常以检查前房混浊。
(2)间接照射法:将裂隙调整至中等宽度,使光线照射在组织的一部分上,而观察同一组织邻近的另一部分,常用于观察虹膜。
(3)后部返照法:将光线焦点集于虹膜或混浊的晶体上,而显微镜焦点则位于前面另一平面之组织上,利用此法可检查角膜及晶状体前层。
(4)移动光线照射法:直接照射检查后,如将光线移动,改为间接照射法,则由于光线的一明一暗,在对照的情况下,可发现组织上原来用持续照射所不能见到的微小改变,利用此法检查角膜、虹膜及晶状体。
(5)镜面返光照射法:利用眼球各种界面引起镜面反光作用,将射入的光线反射出而成。
将显微镜放置在裂隙灯照射的反光线路上,这时检查者将感觉到极亮的刺目光线,调整显微镜焦点,即可在炫光区中见到一部分组织(如角膜上皮及内皮)的详细情况。
(6)角膜缘分光照射法:将裂隙灯焦点投于角膜缘上,利用光线在透明组织内的折光现象,使全部角膜均匀照明,从而显示出角膜内的变化及异物。
十一、前置镜、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十二、1前置镜检查①患者体位、姿势与裂隙灯检查法相同。
②充分散瞳。
③将前置镜放在患者眼前,光线与显微镜的交角在100。
以内。
④推动裂隙灯的操作柄,使焦点顺次后移,即能看清后部玻璃体和眼底病变。
2.前房角镜检查
(1)检查前准备:①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注意事项。
②滴0.5%地卡因液2—3次。
如眼有分泌物须先冲洗结膜囊。
③接触镜使用前用肥皂水洗净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2)检查方法:①将接触镜置入结膜囊内。
装入时,先在接触镜凹面滴入1%甲基纤维素或0∙25%氯霉素液。
嘱患者眼稍向上注视,拉开下睑,置于接触镜的下半部,再嘱患者稍向下注视,提起上睑装入接触镜上半部。
②检查者一手扶住接触镜,用裂隙灯直接照射法检查前房角,并顺序检查各部位情况。
③查毕取下接触镜,患眼滴抗生素液。
接触镜用肥皂水洗净,生理盐水冲洗,再用擦镜纸擦干。
(3)记录方法:将所见按顺序(虹膜根部、睫状体带、巩膜突、滤帘、巩膜静脉窦、Sch-wa1be线)扼要记录,并记录前房角宽度、色素沉积、粘连范围和部位等。
第四节一般护理技术常规
一、局部用药常规
1.每次治疗或检查眼部前后,均须洗手,以免交叉感染。
2.滴药前须仔细查对瓶签、姓名与左右眼。
特殊药物应贴不同颜色的瓶签,并应放于瓶架的固定位置。
3.应用散瞳药或能致痛的眼药,须事先告诉患者以消除顾虑。
4.对角膜溃疡患者,在用药或检查时切忌压迫眼球,以免穿孔。
5.滴药或冲洗时,一般先右眼后左眼,以免错用眼药;但如右眼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