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概念
变态心理:乂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
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
活动异常(精神活动异常)。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
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主耍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
障碍。

瘫症;
心境障碍: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典型特点:三高:躁狂发作,主要有三个临床特征,即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三低:抑郁发作,主要有三点,即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诺•言动作减少或迟缓。

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
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巳具有临床意义。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
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

性心理障碍;
强迫观念:它是强迫症核心症状,指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冲
动意向。

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性回忆)、强迫表象、强迫意向。

强迫行为:为阻止或降低焦虑和痛苦而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动作。

往往是借此抵消强迫
观念所激发的焦虑,但其缓解仅仅是暂时的。

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整理、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询问、强迫性仪式行为;
二、重要人物
克雷培林:生物学原因理论德国精神病学家Emil Kraepelin(克雷丕林,1855-1926)的工作在实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之间搭起了桥梁,建立了用于研究变态心理学的实验室,从而成为实验变态心理学的创立者。

克雷培林认为,大脑病变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并旦可以根据生物论的观点来给精
神病理学分类。

%1认为脑的病变在心理障碍中起核心作用°
%1提出“综合征”这一分类方法,即每一种精神疾病都有一个不同的器质性原因,并能通过
•组明显的症状识别处理,这就叫综合征。

梅斯梅尔:心因性理论(心理学的解释)
该理论主张心理失调是由于情绪压力所致,而非生理功能损伤。

催眠术(hypnotism)的发展与争论
1、梅斯梅尔(Mesmer)与催眠
%1把“动物磁性说”这一原理用于治疗廉症。

%1第一位催眠实践者,开创了催眠疗法,即-•种通过人工•诱导使人进入精神恍惚、易受暗示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的方法。

三、分类
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特点(1)患者能意识到心理冲突(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着患者的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瘴症:魔症,Hysteria,也称歇斯底里,指一种有瘴症性人格基础并H.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

病程多反复迁延。

瘫症是精神疾病最古老的病名之一,山心理因素或暗示自我暗示引起的•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短暂的精神障碍、威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而没有相应的器质性基础),可用暗示疗法使症状消失。

分离障碍:
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性心理障碍;痴呆;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瘴症性精神障碍(CCMD-3)瘫症性遗忘、瘫症性漫游、瘴症性精神病(瘴症性附体体验)、瘫症性身份识别障碍-DSM-IV中为分(解)离性障碍。

分离症状(解离症状):本来属于一个整理的心理活动现在相互分开了。

患者会意识不到自己具有的某些心理功能。

转换障碍: 瘴症的精神症状,又称分离症状(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 记忆,把引起心理痛苦的一些意识活动从整体的意识活动中分离出去。

如情感爆发,突然尽 情发泄,哭笑,吵闹,扯头,撕衣,撞墙,打滚;出现意识障碍;遗忘,不能P1忆某段经历;
神游症,双重人格和附体体验也会出现。

瘴症性躯体障碍(CCMD-3)瘫症性运动障碍、瘴症性抽搐发作、瘫症性感觉障 碍-DSM-IV 中为转换性障碍。

糠:(1)某一明显的生活事件引起病人的强烈情绪反应, 紧接着出现服•体症状(2)躯体症状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做基础(3)躯体症状出现后,病人 往往同忆不起引发的生活事件和他的情绪(4)病人对躯体症状抱泰然处之和漠不关心的态 度。

瘴症的躯体症状,乂称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 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突然双日失明或弱视,出现视觉障碍;突然失去听力,出现 暂时性耳聋;偏侧感觉麻木或过敏,但不符合神经分布区域特点;出现抽搐发作,突然倒地, 全身僵直,四肢抖动,呼吸急促,扯头发衣服,表情痛苦;瘫痪,不能站立或行走;失音或 缄默,口吃、耳语和声嘶,用手势或书写表达自己思想。

四、辨析
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阳性症状:妄想、幻觉、言语紊乱等 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
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突然出现。

继发 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的。

原发性获益与继发性获益:原发性获益:山于疾病本身而使得它的本我从此而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为了免于承担责任或得到很多照顾
器质性与功能性:器质性:由己知器官状况所引起的障碍;能找到胜利解剖上的证据; 内部的生理活动已发生变化。

功能性:找不到生理解剖方而的证据,但表现为正常功能受到 影响。

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真性幻觉: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 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出现于客观空间,患者通过感觉器官能感知到)患 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的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 觉器官获得的,病人常叙述说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常常坚信不疑°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

它产生于患者的主观 空间,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

幻觉形象不够鲜明,产生于患者的主观 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不用眼镜就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

惊恐障碍与恐怖症:
假性幻觉一般不如真性幻觉清晰,但比想象的清晰。

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恐惧与焦虑;
社交恐怖与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具有持久的强烈恐惧和n 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如恐惧被别人注视,恐惧自 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

多数患者起病于青少年。

广场恐怖症、场所恐怖症, 病人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病人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

三 个特点:1、焦虑症状:担心昏倒,或失去自控;植物性神经功能激活的表现;惊恐发作。

2、 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人群拥挤的场合、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到安全的地方等情境。

3、回避行为: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怖情境。

惊恐障碍:极度焦虑状态的突然出现,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 难临头的想法。

恐怖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

患者采取回避 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
分裂型人格与分裂样人格:分裂样特征:社会隔绝、情感疏远。

表现为孤单、冷淡的 沉默,不介入日常事务,不交际,不关心他人。

将精力投注于非人类的事物(如数学);分 裂型特征: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古怪行为、多疑。

表现为认识或感知方面的歪曲以及古怪 的行为。

;分裂型人格与人格分裂;强迫性思维与强制性思维;易性癖与异装癖;强迫 症与强迫型人格;
五、基础知识
如何判定其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精神症状的基本特点
精神症状共通的特点
1.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2.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4. 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自知力的检查步骤;病理性妄想的特点;
神经症的特点:(1)患者能意识到心理冲突(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着患者的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强迫症患者的特点: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

强迫症状的特点1、症状反夏持续出现,患者完全能够察觉。

2、症状具有“属我”性。

3、症状往往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

4、患者有强烈抵抗欲望,但难以控制和摆脱。

核心特点:“强迫”与“反强迫”并存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躁狂症的临床表现;
人格分裂的临床表现:;人格分裂的子人格交流方式;
不同类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特征性症状
阳性症状:妄想、幻觉、言语紊乱等
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
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病期:CCMD-3 :1 个月,DSM- IV: 6 个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
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PTSD的诊断,在症状方面至少耍满足以下条件: (1)持续性的重新体验创伤
(2)持续性的回避和整体情感反应淡然
(3)持续性警觉性增高
在症状的把握方面应注意,DSM-W强调各组症状都要求达十分痛苦H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

DSM-IV将PTSD分为三个类型:急性型(病程小于3个月)、慢性型(病程3个月以上)、退发型(创伤性事件6个月之后才发病)。

重点复习:常见病理现象
-类是版体症状,乂称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妪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二类是精神症状,乂称分离症状(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把引起心理痛苦的一些意识活动从整体的意识活动中分离出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