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答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答案版)
(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B)
A.华盛顿、章西女王B.圣马丁、玻利瓦尔
C.圣马丁、章西女王D.玻利瓦尔、华盛顿
2.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及一些封建王公参与,说明这场起义(C)
A.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的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目标D.消除了印度国内的阶级矛盾
3.下图是某同学上课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该图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B)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C.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
这说明,彼得一世(A) A.积极向西方学习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5.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
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
这些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这段材料可以分析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B)
A.资金问题B.劳动力问题C.技术问题D.市场问题
6.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发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
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A)
A.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B.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都完全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D.都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7.以下是《大国崛起》丛书中美国篇的部分目录。
其中“兄弟阋墙”介绍的是(C)
一、殖民时代2
二、独立风云10
三、宪法立国28
四、兄弟阋墙44
A.光荣革命B.独立战争
C.南北战争D.1861年改革
8.“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几乎所有最杰出的建国者都认识到,奴隶制违背了美国革命声称代表的一切原则,令人难堪。
几乎每一位研究过这一问题的美国历史学家都相信,奴隶制的持续存在和最终扩散,导致内战不可避免。
”作者旨在强调(B)
A.美国建国者主张人人平等B.1787年宪法存在不足之处
C.制宪会议确立联邦共和制D.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
9.下图是一幅名为《同病相怜》的美国漫画,创作于1865年,意在说明当时的美国社会情况。
漫画反映的是(D)
A.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发展
B.美国独立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C.机器生产给普通民众造成了伤残
D.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0.1868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
这表明日本将要(C)
A.学习唐朝进行大化改新
B.发展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
D.在美国扶植下进行社会改革
11.下表示意1878年、1893年日本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引起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B)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12.“人类文明的发展常常有惊人的巧合。
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在西方成长为现代工业化国家的,是亚欧大陆西北端的岛国英吉利;与此相对应,最先在东方追随西方世界走向现代化道路、迅速成为发达工业国家的,则是亚欧大陆东北端的岛国日本。
”下列选项属于两个岛国“走向现代化”共同原因的是(B)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3.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请判断导致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C)
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不断增加D.电灯的广泛使用
14.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
截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
为该奖项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B)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全境“拼尽全力铺设铁路,为的只是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动员更大规模的士兵奔赴战场”。
战争爆发后,技术的进步却让“几千名士兵在几分钟内就可能被机枪扫射殆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A.科学革命迎来技术发明的高潮
B.一战波及亚、非、欧和太平洋地区
C.工业革命加剧了战争残酷程度
D.战争粉碎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
16.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
材料表明美国(D)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7.下图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英国(D)
A.农村走向衰落B.市民生活水平提高
C.城市环境恶化D.城市化进程在加快
18.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
这可以说明(C)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作者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化学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
作者呼吁大家重视的是(A) A.生态环境恶化B.化学武器危害
C.全球气候变暖D.自然资源浪费
20.近年来,雾霾天主要是人们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大量使用机器排放迅速增加而造成的结果。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B)
A.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C.减少机器使用控制污染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
”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C) A.诺贝尔发明炸药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美国研制出原子弹
22.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另一个是双耳失聪的德国著名作曲家。
一部伟大的作品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地连在一起。
请问这部作品是(B)
A.《战争与和平》B.《英雄交响曲》
C.《等待戈多》D.《格尔尼卡》
23.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彰显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是(D)
A.《高老头》B.《战争与和平》C.《英雄交响曲》D.《向日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2分,共24分。
24.棉,或棉纺织品,虽然只是普通的商品,但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
而且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
但是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
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棉花产业的中心……随后这些欧洲人以充满活力的棉花产业为平台,创造出一系列其他产业……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如图所示。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等
材料三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针对瑞典某公司宣称拒绝使用新疆产品的言论在华引发广泛声讨和抵制浪潮,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给老百姓包括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一般正常人都会觉得是件好事,因为可以让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但是就有人认定一定是强迫劳动或者暗无天日的压迫。
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历史上真的就这么干了上百年,所以现在以己度人。
中国光明磊落,中国人民友善开放,但是中国人民的民意不可欺、不可违。
”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中棉花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说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分)
变化:世界棉花产业中心从亚洲(印度或中国)转移到欧洲。
(1分)
主要原因: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2分)
(2)观察材料二的图片,请指出图中A、B、C点之后出现的上升趋势分别得益于什么事件。
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认识。
(5分)
事件:A:1868年开始,日本实行明治维新。
(1分)
B: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
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分)
认识:日本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表现,也是顺应全球化的潮流,使国家社会经济得到更快发展。
因此,一个国家如果顺应历史潮流,进行适合国情的改革,社会经济就能得到发展。
(言之成理即可,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他们自己历史上真的就这么干了上百年”并运用中国的民族政策知识对某些西方企业的态度予以驳斥。
(4分)
说明:美国建国后,南方种植园大量使用黑奴从事棉花种植,以获取大量利润,直到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废除奴隶制度为止,这种情况持续近百年。
(2分)
驳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包括新疆维吾尔族等在内的56个民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还实行“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大大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给老百姓包括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某些西方企业有关新疆地区“强迫劳动”的指责完全是恶意的谎言,是要破坏中国的稳定和发展。
(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如图所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哪些改革直接促成了社会制度的新旧更迭?哪些改革开启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4分)
改革:商鞅变法、明治维新。
(2分)
改革:洋务运动、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
(2分,任答两项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8分)
论题:变革能促进发展。
(2分)
论述:秦国的商鞅的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使秦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可见变革能促进发展。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