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淇水汤汤北国漓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晨 光
三千年前,淇县矗立在淇河之滨。

淇县古称沬邑、又称沬乡,因沬水而名。

殷纣时易名朝歌。

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先后作都城近500年。

瞻彼淇奥
朝歌原叫沬乡,又改为沬邑。

公元前1101年,帝乙即位后改沬邑为朝歌,公元前1075年,帝辛即位后仍袭朝歌为都。

虽然朝歌是商朝晚期都城,但朝歌性质属于行都(或辅都),商朝首都还是安阳殷墟。

朝歌古城位于淇县城北的淇
县古城遗存,原为古沬邑所在地。

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迁沬,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

《史记正义》记载“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

”后武丁迁北蒙,沬都废置。

其后武乙迁沬,文丁又都之;帝乙迁沬,纣又都之。

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

商王帝辛时期的都成东有淇河为险阻,西有太行山作屏障,其城池南北各有三道城垣,最外面这道城垣南至淇县的常屯村,北
至淇县的淇水关,南北五十余里。

第二道城为王城,王城的北城垣在今淇县工业路东至三海村北部,南城垣在今淇县难关一带。

第三道城即宫城,位于今淇县三海村和西坛村一带。

《淇县志》中所说的“淇邑北门出,西过纣王城”指的就是纣王的二道城。

纣王的内城即宫城遗址在当地至今仍然称为纣王宫。

纣王宫左有宗庙,右有社稷坛,是殷纣王祭祖和祭天的地方,今淇县西坛村就是因村里有纣王的社稷坛而得名。

至今遗存的古城垣,部分城墙犹高约10米,顶
朝歌:淇水汤汤 北国漓江
▲ 淇水
文化 Culture
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公里,城周10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

朝歌城垣,巍然壮观,体现了诗经记载“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在纣王时代,朝歌城非常繁华,历史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武王伐纣,纣王于牧野兵败后,兵撤鹿台而亡。

武王克商后,兵抵朝歌,迁九鼎于朝歌。

纣都朝歌除史书记载外,还可以证诸淇县古城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夏鼐院长曾说:“淇县古城垣是典型的商城”。

是殷商时代四个帝王的都城,3000多年前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繁华都市之一。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大战后朝歌失守,600年社稷毁于一旦。

但战争并未波及朝歌城垣,朝歌城垣巍然如故。

殷纣王帝辛鹿台自焚,殷商被周所灭。

战争结束后,周武王以纣京师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续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宫室里。

西周时期朝歌又成为卫国的都城,时间长达383年 。

后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宫殿被焚,百姓被掳,顽民被迁,从此朝歌成为废墟。

淇水汤汤
朝歌古城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资源主要有旅游资源和水能资源。

淇河,史称淇水。

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经辉县、林州、鹤壁到淇县, 于浚县淇门入卫河,全长161公里。

沿岸风光旖旎、景色秀美,被誉为“北国漓江”。

古往今来,在淇河哺育的古老的土地上,演周易、说封神、话春秋、道列国……流传着一串串动人的故事!淇河,虽然算不上大江大川,却是一条罕见的文化河,诗河。

目前流经鹤壁市区段己辟为淇河公园,是游人划船垂钓之
所。

从市区直达淇河青岩绝和天然太极
图,修有沿河步道。

那里更是山水如画,
峭壁上有宋代石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
观 更是神奇诱人。

淇河是条文化河,她浑身都是文化,
既是诗河,又是史河,还是爱河,乐河,
生态河……她是鹤壁的标识和象征。

《诗
经》中至少有44篇源于淇水卫地,6首
18次直接咏及“淇”。

古文献典籍中咏
及淇河的诗词曲赋俯拾即是。

这在中国
文学史上绝无仅有。

天赐诗经,天赐淇
河。

南山之阴,绝崖之下,鬼谷祠水帘
洞每逢雨季,泉水从洞口喷涌而出,形
成飞瀑。

水帘洞位于云梦古军校景区南
山山顶,是鬼谷子当年讲课授徒的天然
大教室。

洞内纵深八十余米,冬暖夏凉,
尤其是炎夏之季,在洞口处便能明显地
体会到热与凉的过渡。

深入洞内,仿佛
有一台巨型空调般,凉爽舒适。

洞内有
一口泉眼,名曰“灵泉”,终年水声汩汩。

夏秋雨季来临时,更是超越三米高的平
台哗哗外流,形成景区壮观的“云梦飞
瀑”。

而洞内水珠从洞顶下落,形成雨帘,
水帘洞故此成名。

相传鬼谷子隐居云梦
时,每年的这个时候水帘洞内水流太大,
无法上课,就给学生们放假,自己出外
游历。

学生们就称这个时候是“放水假”,
“暑假”也就由此产生。

洞口处,用玻璃罩保护着一块明朝
时期窦文题写的《诣水帘洞有感》:天
开玄窍授名贤,地涌灵泉在里边,万古
水甘帘不卷,有谁读易绝韦编。

大意是,
大自然形成了神奇玄妙的鬼谷洞,让鬼
谷子在这里教出了一大批高徒。

洞里边
的泉水香甜爽口常年流淌,山顶上流下
的水象帘子一样是挂在洞口。

进入洞内,
洞壁上,留有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摩
崖石刻。

明代御史孙征兰留下来的《仙
洞偶笔》两首诗尤其引人眼球:第一首
是“盘古谁施开混针,斜穿山腹作仙心。

我来洞代仙开口,心似山空古在今。


第二首是“洞为仙人万古留,泉滃仙髓
带云流,乘云愿洒泉为雨,飞润闫浮
四百州。

”这两首诗是赞美鬼谷洞的。

书法气势磅礴,却不失潇洒飘逸。

顺洞而入,就可以看到两条车辙印
痕,相传为鬼谷子当年坐牛车进洞而留
下的。

坎坎伐檀
商纣王摘星台、纣王宫、荆柯冢、
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
清初扯谈碑等淇河文化,源远流长。


在数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
子孙,春种秋收,夏网冬猎,“坎坎伐
檀”创造了淇河文化,发展了人类文明。

这里即有驰名中外的牧野之战古战场,
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
国军校,华夏第一皇家园林--淇园,又
有数不胜收的殷商文化遗址,摘星台、
纣王殿、鹿台、三仁祠、仙人梯等名胜
古迹如今依旧屹立在太行脉。

灵山位于太行山中,山青水秀。


有玉龙峰,西有灵鹫峰,南有灵龟山,
北有伏牛岭,群山环抱,景色迷人。


说女娲在此炼石,捏土造人,殷纣王在
这儿降香,姜太公在此钓鱼,唐太宗在
此加封……
云梦山又名云濛山,在县城西南10
公里处,是战国时鬼谷子隐居讲学的地
方,被称为“战国军庠”---中国第一座
古军校。

有大峰门、小峰门、鬼谷祠、
水帘洞、孙膑洞、毛遂洞、舍身台、上
圣庙、云梦大草原、八卦城、南天门、
太阳洞、月亮洞、天坑……
卫国故城城址平面形状呈长方形,
南北长2250米,西东宽1650米.城墙
宽70米,城内面积约420万平方米。


Culture 文化
面现存城墙有四段. 即西城墙三段,北城墙一段,城内宫殿区、墓葬区尚未进行全面钻探,不知其详。

城内现有商代摘心台遗址、西坛村学校战国冶铁遗址,在东城墙南段外侧的东关村东头发现一处春秋时期的制骨作坊。

1986乍春,淇县文管所与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进行田野考古调查中,在卫国城东发现了付庄冶铁遗址和东关制骨作
坊。

付庄冶铁遗址南北长,东西宽各约300米。

在遗址西部的断崖上和壕沟里发现了冶铁残炉、木炭、熔碴、范扳及残鼓风管等。

采集到的陶片有春秋中晚期和战国初期的细陶豆、折沿旋纹陶盆等。

东关制骨作坊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50米。

在公路北侧灼路沟中采集到的有牛、猪各种骨骼。

其中还有留有锯
痕的骨片。

据东关老人们讲,清宣统年间,附近群众在此挖出三百马车骨头卖给了一个意大利商人,装上火车运走了。

从采到的陶片看,与卫国城址和付庄冶铁遗址包含物类同。

从城墙建筑之雄伟,冶铁遗址和制骨作坊规模之宏大,我们似乎可以断言:当时卫国都城朝歌是何等繁荣与
昌盛!

云梦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