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整合专练
一、选择题(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既然已,勿动勿虑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吾又何能为哉
C.理,非吾业也
D.苟有能反是者
4.下列各句中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都很出色。

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峰。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他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

D.柳宗元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的散文写作树立了榜样。

5.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人号之“驼”故乡:所以乡里的(人)
B.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C.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的果实
D.故病且怠病:被疾病折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
文本一: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文本二: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

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

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

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

”“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

”“擒盗如何?”曰:“无盗。

”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

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

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

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

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

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邑民不对,笑去。

(节选自孙樵《书何易于》)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B.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C.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D.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7.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缫,即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

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按品级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以防止遗忘。

《项脊轩志》中“持一象笏至”中的“笏”与此处相同。

C.中上,唐代官吏考核等级。

唐代官吏考核以“上、中、下”分三等九级,中等以下要降级罚俸,甚至罢官受罚。

D.度支,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是唐代最高的会计主管部门。

文中指地方会计主管部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官吏的语句节奏短促,连用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B.柳宗元借“知种树而已”的郭橐驼之口形象地说明了无论种树还是治民都要顺应天性的道理。

C.何易于为了免除百姓劳役,亲自为刺史拉纤,使刺史惭愧而还。

既赞扬了何易于的爱民之心,又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

D.何易于施政宽民,效果显著,但是因缺乏确凿的“政绩”,在上下考中并不优秀。

表达了作者对何易于得不到朝廷重用的遗憾。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2)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

10.请结合文本二概括何易于是如何治理政务的。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2)《种树郭橐驼传》中,一些“他植者”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3)《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4)《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抑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种树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实际就是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

(2)《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说明家长对待子女也不要太溺爱,应该放心让孩子去发展。

(3)《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就是说明了官员对待人民应该采取宽仁、休养生息的政策。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他植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还有“甚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3)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好烦其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

四、语言表达。

14.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5字)(4分)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五十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了六百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

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前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写出血泪交融、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之中,②_______________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一样。

柳宗元在政治上遭遇失败,生活上也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生活底层的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文学领域,③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上,他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B项,古义:已经这样。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

C项,古义:指土的松紧。

今义:稀疏与稠密。

2.【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介词,把。

B项,连词,因而。

C项,连词,表目的,来。

D项,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3.【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项,省略句,“以(之)为”;C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反(于)是”。

4.【答案】B
【解析】“达到了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峰”错,应为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5.【答案】D
【解析】病:困苦。

6.【答案】B
【解析】“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都是“江南刺史崔朴”的行为,句子较长时可以在主语后停顿,因此应在“江南刺史崔朴”后断开,排除C、D两项;另外,“宾客歌酒”是“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也可排除C项;“泛舟东下”是偏正结构,“泛舟”和“东”都是“下”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B。

7.【答案】D
【解析】“文中指地方会计主管部门”错。

结合原文“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可知,这里的“度支”为地方财赋的收支。

8.【答案】C
【解析】“机智勇敢”于文无据。

原文何易于的话是“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百姓的爱护,体现不出“机智勇敢”。

9.【答案】(1)我们小民中断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得分点:“飧”,晚饭;“饔”,早饭;“劳”,慰劳;“何以”,宾语前置句,以何;“蕃”,使繁盛)
(2)会昌五年,我路过益昌,有一个详细告诉我何易于怎样治理政务的百姓。

(得分点:“道出”,路过;“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定语后置句,有能言何易于治状之民;“治状”,治理的情况)
10.【答案】①放宽百姓缴纳赋税的期限;②减少百姓的劳役;③不因往来官吏增加百姓负担。

【解析】
参考译文
文本二: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

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

有一次,江南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

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

何易于就把笏板插在腰带里,拉着纤跑上跑下。

刺史吃惊地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

我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

”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一起骑马回去了。

会昌五年,我路过益昌,有一个详细告诉我何易于怎样治理政务的百姓。

并且说:“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
勉励官吏,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

这是为什么呢?”我问:“何易于催缴赋税做得怎样?”回答说:“向上级申请宽放期限,不去严厉勒逼百姓,不让他们低价卖出粮食、丝绸。

“他催服劳役做得怎样?”回答说:“县里开支费用不够,就把自己的官俸拿出来贴补,放宽贫苦百姓的劳役。

”“路过有权势的人物,他怎样招待?”回答说:“除了给具证明,其他什么也没有。

”“捕捉盗贼怎样?”回答说:“全县没有盗贼。

”我说:“我在京城里,每年听到给事中考杭州县官吏,说是某县县令某人,考绩得某级,可以得到某官。

问那些官员的政绩,就说某人催缴赋税有成绩,比限期提早完成;某人监督劳役有功劳,能为官府节省开支费;某人所管县是交通要道,能够让往来路过的官员为他说好话;某人一年能抓到许多盗贼,击退许多盗贼。

县令得到上下等的考绩,就是这样的。

”那百姓没有回答,笑着走开了。

11.【答案】(1)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2)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3)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4)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12.【答案】(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
(3)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3.【答案】(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3)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4.【答案】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育人思想。

【解析】文段从开头至“那样的佳作”是介绍柳宗元的文学贡献;自“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到结尾,是介绍柳宗元的育人观念。

概括时可围绕“文学贡献”和“育人观念”两部分作答。

15.【答案】(示例)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②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③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