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民间美术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民间美术教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地方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体现出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是所有民族文化的凝聚,也体现出了我国人民的整体情感以及艺术表达形式。

随着地方民间美术历史的发展,目前已经沉淀出了具有充分民主感和艺术感的群众文化。

随着我国目前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传统美术文化在当今社会已经被逐步淡忘,所以为了进一步发扬民间艺术精神也是目前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初中美术教学融入地方民间艺术,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化教育。

本文作者就针对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当中的融合运用进行了分析,以下为具体内容。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民间美术教学;措施
引言
当下,我们已经被卷入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中,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越来越明显。

鲁迅先生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

全球化浪潮,我们必须凸显民族文化、民间文化。

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人类的生命实践智慧,极富生活的气息。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民间美术资源,渗透民间美术文化,彰显民间美术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民间美术的欣赏、创作、评价。

相比较其他的美术样式,民间美术更能唤醒、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世俗记忆。

将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文化的审美、教育和生活功能。

1加强课堂讲授的趣味性
要想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地方民间美术,首先必须要学会欣赏。

教师可以通过色彩以及装饰物来加强学生对民间工艺品的赏析,由于民间工艺品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色彩和巧妙的故事,其中主要包括剪纸、刺绣、壁画等。

当我
们观察一幅完整的作品的时候,乍一看仿佛没有什么特别性,但是仔细观察的话,总会发现其中包含的相关特点以及奇妙构想。

所以在对一些比较常见的民间美术
作品赏析的时候,学生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记忆,随后需要观察作品当中
由哪些组成部分所构成。

例如《云》这幅刺绣作品,当我们观看整体的时候,可
能会发现它很普通,但是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其中所需要的丝线在颜色上就有
数十种,另外再结合艺术家的构思和想象,这不仅仅是一幅刺绣作品,同时也是
一个艺术品。

在进行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融合的时候,不仅要依靠教材上的内容,
同时学生也要发现生活当中所包含的美术资源。

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相
关的引导,可以引领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术作品,例如城市中的雕塑建筑物、博
物馆的壁画,甚至是商店中摆放的相关玩具等,这些都是地方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发现和观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

另外,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民间艺术作品制作的相关竞赛,而且还可以带领学生到
当地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2发掘民间文化,建构美术学习主题
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等的资源是初中美术教学的源头活水。

民间艺术、技艺
等是人民生活实践的再现,因而是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瑰宝。

民间艺术、技艺
等往往还反映着民间生活情趣,因而民间艺术、技艺等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
具有陶冶功能、濡染功能、教化功能。

从民间技艺、艺术文化中发掘资源,能形
成美术教学的鲜明主题。

主题是美术创作的灵魂,没有鲜明的主题,学生的美术
创作可能就会失去方向,就会出现迷惘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创作或“东一
榔头西一棒子”。

那样的“自由创作”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教师,可以从民间文化、民间艺术中汲取、提炼主题。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民间,
去了解民间文化、民间艺术。

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优秀
的民间艺术。

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从而间接地了解民间艺术、民间文化。

生活
的体验、阅读的认知,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资源,从而为学
生提炼美术学习主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教学涉及到民间美术种类的这一部分
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观察我国56个民族不同的民情,从中采撷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刺绣、编织等,通过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文
化特征。

以剪纸艺术为例,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可以了解剪纸艺术的源远流长。

进入唐代以后,剪纸艺术获得了发展,广泛流传
于民间,其艺术水平已经相当得高,其画面构图比较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人合一
的理想境界。

宋、明、清,剪纸艺术进一步发展。

进入近现代,剪纸成为蔡元培、鲁迅、刘半农、周作人等建立的民俗学的一部分。

在民间,蓝印花布不仅仅是多
姿多彩的衣料,更被制作成了艺术性的日常用品,比如门帘、床单、头巾、帐幔
和饰品等。

可见,蓝印花布这样的一种民间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联在一
起的。

同时,蓝印花布又是艺术品的重要组成元素,比如一直流传至今不衰的
“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五福捧寿”和“岁寒三友”等传统图案就是重要
的艺术元素。

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欣赏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从中引导学生窥见串街小贩、风俗民情、作坊工匠、集市庙会、市井闲人、食摊
茶挑等。

通过民间文化的发掘,可以建构学生美术学习的主题。

比如有学生提炼
出“装饰主题”,有学生提炼出“喜庆主题”,有学生提炼出“艺术主题”,有
学生提炼出“表现主题”等等。

针对不同的主题,学生广泛地学习、应用点染、
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彩编等不同的民间剪纸艺术。

3引入扎染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扎染是民间工艺美术代表之一,也是一种传统印染工艺,把这种资源引入初
中美术课堂,可以拓展美术教学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扎染是有
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印染工艺,凭借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间工艺体系中
占有一席之地。

初中美术教师依托美术课堂进行扎染教学,不仅可以增加美术课
堂教学容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为扎染工艺的传承和发扬提供助力。


对扎染工艺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将其融入美术欣赏教学,又可
以将其渗透到美术实践活动中。

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呈
现等直观方法,使学生对扎染工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
上给学生呈现不同形式的扎染作品和相关衍生品,如扎染面料和利用扎染工艺制
作完成的生活用品。

学生在分析这些扎染作品的过程中,会对独特图案与纹样肌
理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深层次学习,积极了解扎染作品的制作方法。

为了避免美
术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还可以开展以扎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
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扎染所需的各种工具,然后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
并做好分工,共同创作出扎染作品。

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指导工作,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增进学生对扎染这一民间艺术创作形
式的了解。

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思想导向,社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持。

增强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核,也将为国家的繁荣发展
与社会的长足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因此,学校与教师应承担起增强学
生文化自信的责任,通过课程教学和文化熏陶对学生的优秀品质进行塑造。

将形
式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源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开
拓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领略民间美术的魅力,引
导学生拥有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宋婷婷.当代艺术视角下民间美术与幼儿美育融合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4).
[2]周慧.论当代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J].美与时代(上),2019(10).
[3]李启军,林梦.对艺术认识论的超越—黄海澄《艺术价值论》美学思想简
论[J].艺术探索,20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