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水湿植物在防洪涝建设中应用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水湿植物在防洪涝建设中应用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2-10-10T06:15:02.768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0期5月作者:杨洋
[导读]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饱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为此我国政府可以挖掘自然植被在防洪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种植耐水湿植物,以此达到防洪的效果
杨洋
上海立源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饱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为此我国政府可以挖掘自然植被在防洪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种植耐水湿植物,以此达到防洪的效果。

本文先从四川华蓥市清溪河案例分析了耐水湿植物在防洪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我国耐水湿植物的应用现状,最后论述了发挥耐水湿植物防洪作用的思考。

关键词:耐水湿植物;防洪;
近些年来,我国深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一些地方经济由于洪涝灾害而出现停滞的状态,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也遭受了洪涝灾害的威胁。

为此,我国需要不断加强防洪涝工作,不仅是需要提高各种人为建筑的防洪涝效果,同时还需积极种植耐水湿的植物,发挥植被在防洪涝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提高防洪涝效果,减少洪灾给民众带来的损失。

一、耐水湿植物在防洪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案例介绍
本次主要研究四川华蓥市城市工程环境提升案例的清溪河段。

清溪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遭受洪涝问题由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1)河道淤积。

四川华蓥市能源矿山资源丰富,由于前期的大量开采,致使华蓥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十分频繁。

默默孕育华蓥市10万居民的“母亲河”——清溪河、漩溪河受到上游矿产企业排放的弃渣污水,导致河道堵塞、河床升高。

(2)气候原因。

华蓥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凉、冬暖,夏长雨多,热量充足;秋凉降温快,细雨绵绵。

夏秋暴雨多,常形成洪涝,甚至酿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河道堵塞进一步加重。

(3)地理位置。

华蓥市位处于清溪河与漩溪河交汇处,两河交汇后流入下游清溪河。

每次到了暴雨期,城市由于上下游河道水量压力导致河位增多超过河床常年水位。

城市桥体桥面淹没也是常态化,等下游水量压力缓解城市水位才能恢复正常。

经调查,华蓥市红星西路花园坝因下暴雨不仅形成内涝,花园坝内商家门市进水,每年内涝引起的商家损失约150万元,每年的维护费用约50万元。

华蓥市一座桥体因一直受到高水位山洪水流冲击,严重时洪水淹过桥面,导致桥梁、栏杆已老化、破旧,严重影响后期安全。

(二)案例分析及解决思路
华蓥市河道沿岸是以“快排式”传统的硬质护岸,护岸内未见种植植被。

通过对项目的分析了解,如何缓解、吸收暴雨后几小时山洪水流是解决华蓥市城市内涝的关键所在。

在大自然中,耐水湿的植被具有较强的耐水湿性,可以在洪涝灾害发生时达到蓄水保地的有效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灾发生的概率,降低水灾对于周边村镇的冲击,以此降低水灾的危害。

清溪河整治项目长度约5.725千米,因华蓥市市区河道两岸皆为生活区域,无拓宽空间,可在河道景观改造中加入耐水湿植物,不仅仅以此达到美化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固泥,防洪的作用。

而在清溪河上下游未有构筑物处均种植耐水湿植物林带,形成水源涵养林。

组成阶梯吸水带,通过分流来从生态学角度上改善华蓥市洪涝困境。

二、我国耐水湿植物应用现状
第一,耐水湿植物的种植时间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重视防护坡的建设,同时在很多地区沿岸构建了防护堤坝,在堤坝旁边建造了很多耐水性的植被。

这些耐水性的植被不仅仅可以起到美观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防水的有效效果。

为此,很多地区加快了耐水湿植被的种植频率,耐水湿植被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很多地区都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种植景观,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第二,耐水湿植物的种植种类较为单一。

在大自然中,耐水湿植物的种类非常繁多,但是我国在种植耐水湿植物时常常只是选择其中的某种或者是某几种。

在种植时,政府部门通常会考虑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耐水湿植物,而具有观赏价值的耐水湿植物种类本就非常稀少,致使现有已经种植的耐水湿植物种类非常单一,难以达到多元化配合种植的防洪涝目的。

第三,硬质护岸影响耐湿植物的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河流护坡硬质化程度已达70%以上,硬质护岸对隔断水流确实取得显著作用,但是隔断河水的同时也阻隔了其它生物的生长、繁衍。

对耐水植被的成长不利,更不利于水源涵养林的形成。

第四,凭借经验种植和选择耐水湿植物。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对于耐水湿植物的了解水平并不充足,并没有强化科学分析,在施工时并没有足够的科学理论与支撑,大部分耐水湿植物的选择都是以经验借鉴为主,在施工中如果发现不适应再予以退换。

三、发挥耐水湿植物防洪作用思考
第一,强化科学论证。

为了发挥耐水湿植物的防洪效果,我们需要加强科学论证,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思想需要,根据防洪建设中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生产环境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耐久性植被,需要注重植被本身的功能与生态性,需要充分发挥出耐受性植被对雨水阻滞的作用,消除雨水的径流增加效果。

与此同时,由于个别地方长期受到洪涝灾害的困扰,一些设施在洪水的长期冲击之下容易出现下沉的情形,为此我们还需要根据周边设施的下沉深度以及土壤的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耐久性植被,优先考虑再生能力强的品种。

第二,加强耐水湿植物的配套组合,提高耐水湿植物的观赏价值。

在耐水湿植物种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挖掘耐水湿植物的防洪效果的同时再强化耐水湿植物的观赏价值,为此在种植时需要种植富有层次性的耐水湿植物品种。

以此不断强化植被的协调性,同时加强植被与周边景点之间的相互协调,以此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同时又能够打造出耐水湿植物防洪的效果。

第三,强化养护管理,积极发挥耐受性植被的防洪效果。

在一些雨水汇集的区域,雨水的大量汇集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这一区域耐水湿植物的养护管理。

在雨水冲刷之地很容易出现冲沟以及塌方等灾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修复地形,确保耐水湿植物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受到雨水的浸泡,一些耐水湿植物的底部很可能会出现杂物沉积,这也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处理,以此提高耐水湿植物的防洪效果。

第四,加强耐水湿植物与人工防洪工程之间的联系。

为了防止洪水的肆虐,各地都新修了许多防洪工程,因此在种植耐久性植被时需要与这些防洪性工程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防洪型工程的防洪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耐久性植被的防洪效果,最终提升当地洪水的防范水平,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例如,在新修人防工程时,工作人员可以在人防工程上大量种植耐水湿植物,将人防工程与植物工程结合在一起,提高防洪效果与视觉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耐水湿植物具有良好的防洪涝效果,为此我国可以加大耐水湿植物的种植,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化景观效果的耐水湿植物,以此发挥耐水湿植物在防洪方面重要效果同时增加景观效果体现。

在种植耐水植被时,应强化科学论证,加强植被的配套组合,加强养护管理,加强耐水湿植物与人防洪工程之间的联系,以此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从而保障广大民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中尽一份力,为抗洪涝灾害的钢铁长城中添一位绿色卫士。

参考文献:
[1] 童伟平, 慕长龙, 黎燕琼,等. 植物耐水湿性研究综述[J]. 四川林业科技, 2013(1):6.
[2] 唐明. 水生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C]// 河北省园林博览会. 河北省政府, 2012.
[3] 苏友赛[1], 史进[2]. 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之园林植物耐水湿性研究[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 000(004):00091-00092.
[4] 佚名. 性能卓越的耐水湿树种——中山杉[J]. 中国水利, 2014(6):1.
[5] 田国为. 灌木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 新农业, 201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