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联疗法合心理疏导对中风病先兆证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联疗法合心理疏导对中风病先兆证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韩凤芹;张新国;姚艳冰;耿惠;靳红微
【摘要】目的:观察二联疗法合心理疏导对中风病先兆证(AAS)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中风病先兆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9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外敷乳没磁朱软膏于耳门、听会穴部位,内服潜阳息风汤并配合心理疏导,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组脑动脉VM、PI、RI及频谱形态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二联疗法合心理疏导能够调节中风病先兆证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减少瘀阻,改善脑血管功能.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2)004
【总页数】3页(P504-506)
【关键词】中风病先兆证;中医药疗法;心理疏导;颅脑血流动力学
【作者】韩凤芹;张新国;姚艳冰;耿惠;靳红微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河北邯郸 056002;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河北邯郸 056002;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河北邯郸 056002;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 05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中风病先兆证(AAS)是中老年阶段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与脑血管功能下降及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涉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对脑血管损伤及颅脑血流动力的影响。

我们从脏腑气血上注于头的整体出发,采用中医内外二联疗法合心理疏导治疗中风病先兆证,通过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患者脑血管功能状态的变化。

1.1 一般资料
将100例就诊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中风病先
兆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9例,年龄39~80岁,
平均年龄(56.76±18.53)岁;对照组4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
(55.41±16.34)岁。

2组患者在年龄、病因、症状、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
中风病先兆证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中医脑病急症协作组第六次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

主症: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蹇涩;一过性偏身瘫痪;晕厥发作;瞬时性视歧昏瞀。

次症: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筋惕肉膶;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正。

理化检查:血压;
血糖、尿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眼底。

中年以上患者,具有2项主症以上(含
2项),结合次症及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必要时可做CT、MRI等检查以确定诊断。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符合中医诊断标准而未曾用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纳入试验病例,排除心肝肾功能障碍、美尼尔式综合征,或经检查已确诊为脑出血、脑梗死及不治自愈者。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内服潜阳息风汤:柴胡10 g,白芍15 g,郁金20 g,
知母10 g,玄参10 g,夏枯草15 g,连翘10 g,栝楼10 g,姜半夏10 g,生
甘草5 g。

每日1剂,煮取汤汁300 ml分2次服;外敷乳没磁朱软膏:乳香10 g,没药10 g,磁石5 g,朱砂 1 g,薄荷油。

于两侧耳门、听会穴处40 min,每日
1次;心理疏导则通过语言交流开导患者,解除其思想压力与心理困结,放松心情。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国药准字
H3023635),每片25 mg,每次3片;血压高者加复方利血平片(石药集团中诺药业,国药准字 H13024462),每次1片;血脂高者加辛伐他汀片(北京万生药业,国药准字H20030028),每片5 mg,每次1片;血糖高者加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北京
京丰制药,国药准字H11021518),每片0.25 g,每次2片,每日2次,疗程1
个月。

2.2 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
用2MHz发射频率的脉冲探头(LH-8000型超声经颅多谱勒血流分析仪),经透声
颞窗检测2组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参数;经枕窗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参数;记录各动脉血管
收缩期峰流(VP)、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采集血流频谱图。

TCD频谱异常示频谱增宽,峰形圆钝等;声频异常示频窗
透声不均匀、声频粗糙等;报告单提示频窗透声不良,某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或减慢,血管弹性降低,内膜不均匀增厚,脑动脉粥样硬化或伴斑块等为异常。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
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方差检验。

3.1 2组治疗后颅脑动脉支VM比较
表1显示,目前国内外缺乏统一的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不同年龄段、不同
区域、不同性别的成年人颅脑各血管的VM等参数正常值有差别,且随着生理性
年龄增长,40岁之后人体颅脑血管趋向老化,弹性逐渐下降,年龄差距越大,
VM正常值差距也就越大[2-3],因此应结合临床表现协助诊断。

一般 40~60
岁与 60岁后脑动脉血管 VM (cm/s)正常值可参考MCA(58±12,45±11),
ACA(53±11,45±14),PCA(37±10,30±9),VA (36±12,30±12);BM40~49岁为(38±6,50~59)岁为(36±7,60~69)岁(31±6)[4]。

本试验治疗前2组脑动脉VM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VM趋向正常值的调节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

3.2 2组治疗后PI、RI比较
表2显示,PI为衡量脑血管顺应性和弹性参数,一般正常范围可参考 0.60~
1.10;RI为反映脑血管舒缩状况与阻力状况参数,一般正常范围可参考0.50~0.80。

本试验2组治疗前 PI、RI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 PI、RI趋近正常
范围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风病先兆证是引起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发生的高危疾病,脑动脉痉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是导致中风病先兆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1982年挪威Aaslid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无创伤性检测颅脑血管血流速度[5-6],从而为颅脑血管病变的认识打开了新视窗。

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是评价脑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脑动脉血流速度是TCD判断脑血管功能的重要参数,而各支动脉血管
VM又是最有价值的指标,反映了整个心动周期的平均速度信号,代表了搏动性血液的供应程度[7]。

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加快或减慢对预测出血性脑中风或缺血性脑中风有一定的价值,脑动脉VM明显加快易致血管痉挛引发出血性脑中风,VM明显减慢易使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脑中风。

PI、RI临床主要用于分析血管
弹性和血流阻力,PI或 RI明显升高提示血管弹性减低,血流阻力增加,颅脑供血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脑为奇恒之腑,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而走孔窍,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脑血管功能的积损与心肝胆肾等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用中
医内服外敷二联疗法配合心理疏导多路径协调脏腑气血经脉功能,治疗中风病先兆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其中,外敷乳没磁朱软膏以唐·孙思邈创立的磁朱丸为基本方
加减,并依据其提出的“惟风宜防耳”理论[8],敷于双耳手足少阳经之耳门、听会穴部位以通外达内、活血化瘀、益肾聪耳。

方中乳香、没药并用张锡纯称之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要药;磁石平肝潜阳、益肾聪耳,少量朱砂解毒安神,薄荷清
利头目。

内服潜阳息风汤以张仲景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减,以疏肝养血、滋阴潜阳、化痰逐瘀、解毒通络。

方中柴胡、白芍、甘草疏肝解郁、养血止痛;知母、玄参滋
阴益肾、生津润燥;夏枯草、连翘清肝解毒、消肿散结;栝楼、郁金、姜半夏化痰逐瘀、降逆止呕。

情志不畅可致人体气机运行失常和五脏损伤,心理疏导辅助调顺气机升降。

临床观察证实,二联疗法合心理疏导能清除中风病先兆证患者血内瘀积痰毒,调节颅脑血流动力,改善脑血管功能。

【相关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67.
[2]栾国明,王忠诚,刘建秀,等.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的检查方法和正常参考值[J].中华神经
外科杂志,1991,7(4):283-286.
[3] Arnolds BJ,Reutem GM.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Examination technique and normal reference values[J].J Ultrasound Med Biol,1986,12(1):115-123.
[4]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9-24.
[5] Aaslid R,Markwalder TM,Nomes H.Noninvasive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recording of flow velocity in basal cerebral arteries[J].J Neurosurg,1982,57(6):769-774.
[6] Aaslid R,Huber P,Nornes H.Evalu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spasm with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J].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1984,60(1):37-41.
[7]张雄伟.临床经颅多普勒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1.
[8]唐·孙思邈.千金要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