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界面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2月第36卷第12期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
Dec.2020Vol.36No.12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上装备领域国际标准研究”课题“船舶关键配套设备国际标准研究”(编号:2017YFF0208901);
中海油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研究项目“标准编制管理界面划分研究”(编号:2019-HYSYBZ-021)。

作者简介:谭越(1978—),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研究、海工结构设计和研发工作。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界面分析
谭越1,杨龙霞2,郑辉1,吴炜1
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
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上海200031)
摘要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而专业范围上界定模糊,容易造成标准重叠交叉的现象。

介绍了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相关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修订情况,对标准界面问题进行了梳理,阐述了问题出现的原因。

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的联络组织机制和形式,以ISO/TC 67/SC 7的联络组织为例进行了分析,针对海洋工程装备标准界面问题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避免重复交叉的建议。

关键词标准界面;海洋工程装备;国际标准化组织;联络政策
Analysis of Standard Interface of 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
Tan Yue 1,Yang Longxia 2,Zheng Hui 1,Wu Wei 1
1.Research Institute Ltd.,CNOOC (Beijing 100028,China)
2.704Research Institute,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Group Corporation (Shanghai 200031,China)
Abstract Standards involve many stakeholders from the proposal,development to approval,while the unclear professional scope often result the overlapping of standards.This paper lists the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of the standards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in the field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equipment,sor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tandard interface,and expound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The liaison organization mechanism and form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ISO)are introduced.Taking
the liaison organization of ISO /TC 67/SC 7as an example,the standard interface problems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equipment are sum⁃marized and 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avoid the overlapping of stan⁃dards in the field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equipment.
Key words standard interface;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ISO;liaison policy
谭越,杨龙霞,郑辉,等.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界面分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20,36(12):25-30.
Tan Yue,Yang Longxia,Zheng Hui,et al.Analysis of standard interface of 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 [J].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2020,36(12):25-30.
0引言
标准化工作具有涉及领域广、涉及部门多的特点,标准从计划到编制往往需要多个单位间的多次协调沟通,经常出现标准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技术单位、实施主体对标准制定计划不能达成共识、无法形成统一规划的现象。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标准交叉重复矛盾和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是当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优化标准体系结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
划(2016—2020年)》,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

海上油气田的开发被认为是高技术、高投入和高风险,其中投资的70%以上是工程和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1-2]。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指
■标准化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我国大力推动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3]。

石油公司、工程建造商、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均属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价值链的利益相关方,为海洋工程装备标准的制定贡献技术力量,既是标准实施主体,也具有参与制定标准的动力[4]。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标准化技术机构开展了海洋工程装备标准的制定,但由于各机构关注重点不同,工作范围存在交叉,导致标准交错重复。

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有些标准的制定并未立足于中立的立场,导致企业对标准的理解不尽相同,造成了
资源浪费和实施尺度不一。

1标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标准制修订现状
海洋工程装备是一项高集成、高风险、高投入的系统工程,涉及材料、船舶、通信、海洋工程、机电设备、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5],因此标准发布机构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涉及的归口单位有海洋船、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船用机械、石油天然气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见表1。

海洋工程装备具体又可以分为海洋观测装备、海上及水下结构、油气钻采装备、油气输送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

根据相关装备对应专业领域,梳理现行有效标准641项,涉及船舶行业标准(CB )、石油行业标准(SY )、能源行业标准(NB )、化工行业标准(HG )等。

根据作业流程、水面水下、主要功能等专业类别对现有标准进行分类,见表2。

1.2存在问题
1)部分基础性标准定位不准确,适用性不高。

术语标准起着基础性作用,具有更高的总结、归纳
和提炼性质,也因此要求编写的单位应具有足够的行业经验,编写人员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

国家标准GB/T 14090—2008《海上油气开发工程术语》由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12)归口上报,船舶基础分会(TC 12/SC 3)执行,标准中有一些术语的表达不专业、不严谨甚至不准确,该标准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原因之一是标准编制的主体不适当:在该标准的起草单位的业务范围中,并不包括海上油田开发,也未承担过海上油
气开发工程项目。

一般率先制定标准,则有权利和义务对标准进行维护;显然此类标准应由从事海上油气开发的业主单位编制更为合适。

2)部分装备标准分散式发布,体系性较差。


升式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装备,
悬臂梁
表1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化机构汇总
表2海洋工程装备相关行业标准汇总
·
·26
谭越等: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界面分析
表3
自升式钻井平台相关标准汇总
表4海工装备防腐相关标准汇总
式为其中最典型的结构形式,也是近年来建造最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从表3可以看出,过去的5年里,在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96)制定了关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系列国家标准的同时,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12)也发布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两个标委会的标准在自升式平台设计和建造方面,产生了交叉和重复。

同时,过多的标准也造成了“碎片化”问题。

3)部分通用性标准重复制定,产生资源浪费。

腐蚀防护是海洋工程装备的重要技术,对海洋工程各种结构物和生产设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腐蚀
防护为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同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都发布了各自的标准,见表4。

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行业的人员基本上只了解和使用本行业发布的标准,因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制修订主体混乱,造成标准重复、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相互矛盾的问题有很多,例如设计和检验方法不同,性能指标要求不一致。

而不同的要求,不仅降低了标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还不利于技术的提高和推广。

此外,标准之间如存在潜在的冲突,会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受到阻碍。

2问题分析
2.1专业划分不明确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海洋工程装备的专业划分不够清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文件都有不同的划分范围,见表5。

特别是船舶工业与海洋工程装备密切相关,结构设计和建造方面存在相同相似之处,因此国家出台的很多文件中,如《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将海洋工程装备列入船舶工业,这就导致各方都会以对自身有利的专业划分文件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

2.2多头管理未形成协作机制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船舶、石油石化、海洋等多个领域,具有跨行业、跨学科的特点。

从国家主管部门,现阶段仍存在着类似于“九龙制海”的问题[7]。

标准化是一项社会活动,只有通过各相关方的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开展。

但海洋工程装备标准技术面广、产业链长,特别是一些标准涉及部门多、相关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度大,尚未打破行业界限。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主持开展船舶工业标准化工作的同时,国家能源局在《中国制造
·
·27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发、海上风电和海洋能装备。

同时,国家能源局根据承担的海洋油气装备标准化工作管理等相关职能,提出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接,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级,形成统一、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技术装备标准体系。

尽管《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增强标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并要求现有标准间存在矛盾交叉的,根据复审结果进行整合修订。

但从管理的主体而言,根据标准化工作“减少政府干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原则,并未明确由谁来主导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协调工作。

上文所列的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开展标准项目申报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即可;而以市场为主,必然就会与竞争和利益挂钩,在激发相关方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重复和交叉问题。

2.3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方面,尽管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中已经提出专业领域相关联的技术委员会之间应当建立联络关系,互派联络员,协调相关技术问题。

但各专标委的工作范围既不够明确,也没有统筹联络机制。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各专标自然积极地“跑马圈地”,因此在制定本行业的规划和体系表时,会将自己的范围扩大,希望能够造成“既成事实”。

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源头,这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各专标委独立完成的,通常在制定规划的阶段不会对自身未来的工作计划进行公示和征求意见。

在标准体系表中并未厘清各项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否属于本标委会的范畴,是否会产生重叠交叉。

此外,各个专标委的体系是变化的,更不具备强制性,所以会存在申报非体系表项目的现象。

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标准体系顶层设计,那么后期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

2.4缺少有效的过程控制
在立项阶段,目前的方式是要求编写单位立项前对自身的标准内容检索,且在立项阶段要对“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进行阐述,属于一种自下而上的、依靠编写单位自觉性的被动管理模式。

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正在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网站上公示,向各个相关方广泛地征求意见,发现标准存在的交叉重复问题。

但实际工作中常常各自为战,有些专标委仅在行业内部进行意见征集,目前征求意见单位对象的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并未能包括所有“利益相关方”。

基于这一问题,2019年10月起,国标委已经要求所有国家标准在征求意见阶段必须在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平台上公开向社会开展意见征求,且时间不得少于60个自然日,否则无法进入下一阶段,更无法报批。

在标准的审查过程中,有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编写单位未能严把质量关,在专家审查的过程中仅注重技术条款,对是否与现有标准紧密衔接、编制中是否产生重复和交叉并未作为重点。

3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做法
3.1国际标准化组织联络政策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工作导则[8],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如有可能,应寻求所有利益相关方对每份感兴趣的文件正式的支持,以避免所制定的标准产生重叠交叉,技术内容互相矛盾等问题。

为此ISO构建了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委员会(TC)及分委员会(SC)间建立并保持联络关系的工作机制。

ISO鼓励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在工作项目研制的全过程寻求所有相关方的参与,因此在工作初期阶段就会考虑联络需求。

从形式上,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之间为有效联络、双向运行将签订互惠协议,协议的建立需要投票的积极成员国2/3多数赞成。

双方的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对他们所有联络协议定期进行复审,并根据重要和必要程度对联络类别进行等级划分。

各类联络组织的具体情况见表6。

··28
谭越等: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界面分析
表6ISO 联络组织情况汇总
技术委员会、分委员或国际组织会通常会指定
1名或若干名联络组织代表,跟进另一个与其建立联络关系的技术委员会或其所属的1个或多个分委
员会的工作,将这些联络组织代表的有关信息通知有关的委员会秘书处,该秘书处会将所有相关的文件传递给联络组织代表及其所属的技术委员会或分委员会秘书处,并向任命他的秘书处提交工作进展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ISO 对于成员体和联络组织的任何评论意见都是同等对待的[9]。

3.2ISO/TC 67/SC 7联络组织情况
国际标准化组织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材料、设备和海上结构技术委员会海上结构分技术委员会(ISO/TC 67/SC 7)联络组织,见表7。

通过指派联络代表及文件(如新工作项目提案和工作草案)交换,及时了解双方的工作情况,由于能够参加相关的会议并提交意见,确保了彼此所负责的标准不会产生重叠交叉。

表7所列的联络组织,按内外部
可以分为两大类。

表7ISO/TC 67/SC 7联络组织及国内对口单位
涉及船舶工程、结构和材料、特殊设备等领域,与ISO/TC 67/SC 7主导编写的标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具体关系如下:
ISO/TC 8关注国际海事组织要求涉及的所有其他海上结构所采用的设计、建造、结构部件、舾装
件、设备、方法和工艺,及海上环境事项的标准化[10]。

TC 38与海洋工程装备直接相关的主要是
SC 23纤维和纱线分委员会,其主导编制的ISO 10547—2009《聚酯纤维缆绳双股结构》对海上浮式
装备的系泊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

许多国家结构设计的有关规范编制、修订都参
考了ISO/TC 9的标准,海洋工程装备的结构设计及可靠性分析均会引用到。

TC 104与ISO/TC 67/SC 7直接相关的为3部海上集装箱系列标准。

通过与TC 156/SC 1建立联络,借助专业力量,为海洋工程腐蚀的相关标准提供了支撑。

海洋工程结构所用的材料绝大多数为钢材,在直升机甲板等特殊位置则会用到铝合金材料[11],ISO/TC 167编制的标准对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外部的国际组织包括了联合国下制定公约
的国际机构IMO ,制定规范的非政府组织IACS ,以
·
·29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及应用标准的全球性工业界组织IADC和IOGP。

国际船级社协会属于非政府组织,世界大多数著名船级社,包括中国船级社(CCS)都参加了该组织[12]。

船级社根据入级和检验业务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是重要的建立和维护海洋工程技术标准的机构。

与TC67/SC7联络的重点是改善海上安全和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为海上设施的设计、建造和周期性检验制定技术标准。

IADC是唯一一家代表全球钻井工业界的组织,国内主要的钻井设备和服务企业都是会员。

IADC 的基础文件、做法和手册,在钻井工业界属于一种事实标准。

例如与海洋作业委员会合作的《IADC健康、安全和环保参考指南》是海上钻井作业的重要指导文件。

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事故发生后,ISO会同IADC等有影响力的组织制修订了一批深水钻井相关标准规范[13]。

国际海事组织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我国属于IMO的A类理事国,并批准和加入了大部分的公约。

IMO的公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属于法律或法定要求,其所属的海上安全委员会(MSC)和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与ISO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4]。

IOGP的成员以私有和国有的石油天然气公司为主,代表上游工业的利益[15],从1987年就开始支持石油天然气行业的ISO标准的制定,并大力推动ISO标准的使用。

IOGP的理念是:标准的制定应以多数需求为基础、使用者应该在标准工作组中有所代表、国际标准在使用时尽可能不作修改,以扩大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作业。

通过这样的联络组织框架,确保了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够介入到ISO/TC67/SC7的标准化工作中,明确了ISO的相关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标准化工作的界面,也保证了在标准制修订时,不会产生彼此的交叉重复。

4对策及建议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包含油公司、工程公司、产品公司、船级社、咨询公司、作业和服务公司等,都积极地参与制定标准,从争夺“行业话语权”的角度,率先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既是一种合理的战略,也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种方式。

针对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重复交叉的问题,结合上述国内的实际情况,建议学习和借鉴ISO建立联络组织的经验,以确保各类标准之间能够实现衔接配套。

深远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是在工信部指导下,由国内主要海洋石油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关键系统和设备供应商共同成立,以联合创新和产业协作为目的,集合了我国海工装备“产学研用”产业链上优质资源的全国性联盟组织[16]。

建议以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为依托,联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中国船级社、石油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海油研究总院、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等承担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单位构建标准化组织,互派联络员以保持沟通,将是解决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重叠交叉问题最可行、最根本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延德,孟梅,王锦连,等.海洋工程装备[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太佶.认识海洋开发装备和工程船[M].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2015.
[3]周忠海,李正宝.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吴洪辉,郑玉刚,常亮,等.对海洋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标准
制修订工作的思考[J].石油工程建设,2013,39(4):72-75. [5]金翔龙.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洋探测与
装备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6]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国际标准分类法ICS[M]. 7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7]佚名.多部委联合推进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J].船舶
标准化与质量,2013(6):46.
[8]ISO,IEC.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M].14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译.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9]ISO.Guidance for ISO liaison organizations-Engaging stake⁃holders and building consensus[EB/OL].https:/// files/live/sites/isoorg/files/archive/pdf/en/guidance_liaison-organizations.pdf.
[10]董琳.2018年船舶海洋领域国际标准主要看点[J].中国
船检,2019(1):63-70.
[11]王国栋,尚成嘉,刘振宇.海洋工程钢铁材料[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17.
[12]张明霞,林焰.船舶与海洋工程法规[M].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2014.
[13]殷志明,周建良,许亮斌,等.深水地平线事故后国外标准
改进及对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启示[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6,32(5):9-14.
[14]佚名.国际海事动态[J].中国海事,2019(1):59.
[15]Alf Reidar Johansen.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OGP)与石油天
然气工业用标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20(11):39-40.
[16]佚名.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在京成
立[J].水上消防,2017(1):45.
本文编辑:崔杰收稿时间:2020-07-03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