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型: A类课
课程属性: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学时: 2学分/ 32学时
适用对象:大学一年级
一、制订依据
本标准依据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等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公共必修课之一。

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作用
为了培养身心健康、信念坚定、德技并修,能胜任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课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学生通用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本课程通过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培养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岗位需要的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抗压与应对挫折等能力。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教学单元(项目)及学时安排
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活动实践8学时。

活动实践课主要针对重点章节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进
五、课程教学实施条件
(一)师资要求
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应为心理学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团体辅导与心理咨询经验,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职业教学方法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二)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七、课程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