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校科技教育新局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校科技教育新局面
一、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科技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科技活动已经步入经常化、系列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学校被誉为“科技教育的一面旗帜”,并先后被评为武汉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环保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文明单位。

年被科技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科技教育实验基地”。

在全国及省、市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省、市级奖100多项,获奖人次达200多人次,其中有两名学生获“明天小小科学家”提名奖。

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我校参加了《异想天开》节目的命题、制作和比赛活动,我校一共带去了四个项目,是参加活动项目最多的一个单位,这四个节目均受到好评。

在第四届全国头脑奥林匹克擂台赛“机器人点球大战”中,我校代表队力挫群雄,一举夺得比赛金奖。

在中国上海全国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中,我校代表队也曾获得第三名和第五名。

学生张毅研制和发明的“液体密度瓶”等100项作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这几年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以及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台等多家新闻单位相继报道了我校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情况。

二、基本经验和做法
1、领导重视,成立专门班子,齐抓共管。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并由此形成了“一主两翼”的办学模式,即以教学为主,以科技、体育为两翼。

十五期间,学校制定了“科技教育”活动长期发展规划,并把“科技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十五”发展规划之中,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之一。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陈顺平亲自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及指导教师等。

有一支专门的队伍从事科技教育活动,为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2、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

开学初,由领导小组制定学期整体活动计划,各班制定班级及小组活动方案。

指导教师制定指导方案,编写教案。

学期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科技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各班每周安排综合实践学习课程和科技活动课,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各科教师也结合学科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教育活动,融科技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寒暑假,利用7至15天的时间,各班按计划分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制作活动,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科技小发明、勤工俭学等多项活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实验分析,科技制作,写出有关调查研究报告、小论文、心得体会等。

假期结束,全校学生上交活动成果,学校对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考评。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举行小论文答辩会,评选优质成果,并将有价值的成果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推荐。

3、抓普及,促提高。

我校每年开展两次全校性的大型科技教育活动。

每年4月开展科技节活动,在全校掀起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并评选优秀科技项目和先进组织奖,每年11月,为科技提案月,今年,学生共上交各类提案三千多份,我们选择了其中的部分优秀提案输入电脑,组建了提案库,另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我们从科技活动热心者中选择一部分学生组成了学生科技活动核心小组,包括OM小组,创新小组,环保小组,异想天开小组等,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进一步推广。

4、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科技活动。

(1)开展科技活动,要重选题指导
科技活动方案包括科技创新、头脑奥林匹克、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异想天开等。

它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活动,它对具体的活动课题并没作硬性规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这样的项目有些很有价值。

做选题辅导可以采取辅导讲座、参观考察、开展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或以案例启发的形式进行,选题切忌大而空、难度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提倡集体创作方式的选题,或是源于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的新课题,辅导教师要学会为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境。

(2)开展辅导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长期以来,教师进行辅导工作存在着大包大揽的做法,很多报评的项目,都是由教师一手完成的,通常的做法是辅而不导,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参与者,这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违背了活动的初衷,教师以一名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活动,或为学生提供一些必需的活动条件;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知识水平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对活动作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具体的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但在活动中又不是完全放手于学生,对整个活动不闻不问,教师“放而不松、纵而不散、循循善诱、主次分明、实是求事”是我们辅导工作的基本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独立的人格是很有必要的。

(3)开展科技活动,要重过程轻结果
活动的开展,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求实的良好个人品格为目的,因此,活动从一开始就应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踏实的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

我们常告诉学生,并不是每项研究和实验都是有结果的,要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学会在实践过程中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教给他怎样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使他们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最大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师在辅导科技活动时,就只重结果表述,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过程要求,有时还刻意追求预定的结果,给各种活动过程设定统一的开展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禁锢,完成的项目形式单一、刻板、毫无新意,结果质量都不高,获奖档次比较低。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开展科技活动,要尊重活动的开放性
首先,科技活动在课题选择上是开放的,它可以广泛涉猎各学科、各种内容的活动,其实过程也应该是开放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实验、考察、资料参考,上网阅读、制作、发明等诸种形式完成,也可以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全校性的活动的形式开展。

活动成果的表现也应是开放式的,可以是论文、制作成品、图片展、网页、报告会、班组讨论等多形式的表达。

而对活动评价也应是开放式的,它应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突出,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最大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为标准。

同时,开展活动应开阔眼界,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咫尺天地,应从课堂走出去,从学校走出去,应充分接触社会和大自然。

年,我校开展了“走出课堂、走出武汉、亲近自然“的科技教育活动,很多学生利用寒暑假纷纷走向农村,走到大自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成果显著。

如涂鸣、石慧等学生完成项目《走出武汉,了解长江》时,就曾远涉咸宁、赤壁、崇阳、通城等数县市,徒步近千里,完成了调查论文——《对陆水水系生态环境状况及长江防护林建设的调查和思考》,受到许多报刊的关注和报道,并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该项目荣获创新大赛省一等奖,市创新素质实践行一等奖。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亲历大自然,我们才有开阔的思维和眼界,才有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以及创新灵感。

三、对年的展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近年来,我校在科技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在向我们招手,展望年,我们信心百倍。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果和在全国、全省的优势地位,我们将进一步搞好创新大赛活动,OM活动和异想天开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的优势地位和科技含量,使更多的项目能走出校门,走出武汉,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取得更多的全国大奖。

其次,我们将通过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科技进课堂,进头脑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事物,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科技的有心人,促进学生全面学习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尽可能多地获得全国大奖的同时,我们将积极创新条件,苦练内功,加大科技含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冲出国门,参加在美国举办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让学生与国际接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

第四、在年再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0项。

“科技教育活动”已在我们十一中生根、开花,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现在,时代又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创新,在科教兴国、致富小康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战略指导下,让科技之光照亮校园,不断引导学生开创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