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r1MoVG小径管焊口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作业过程中,应对含苯电容采取措施防止苯污染,废弃的苯电容应及时放进不可回收箱里。
8.3.处理结束后,保温棉、石棉布、铁丝应及时清理回收并尽量加以循环利用。
7.7.热处理过程中,需在焊口附近挂警示牌,防止他人触电或烫伤。
7.8.热处理场所应有专人监护,开、关机要通讯联络畅通,每班不得少于2人。
7.9.动火作业时,氧气、乙炔至少距离10米。工作人员戴防护眼镜。
8.环境控制
8.1.氧气、乙炔专用仓库,专人管理;装卸时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不能混装。
12Cr1MoVG小径管焊口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1.施工范围
大唐洛阳热电厂技改工程2X300MW机组#1炉12Cr1MoVG小径管焊口热处理主要施工项目有: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对接焊口,规格有:Φ54×8.5、 Φ51×9。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2Cr1MoVG小径管道焊口的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施工,同时适用于其返修焊口的热处理工作。
4.2.3.4.热处理的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得小于表1规定值。
4.2.3.5.先用硅酸铝针刺毯保温棉包扎两层,再用石棉布包扎最外层,包扎好的焊口应整齐美观,保温宽度每侧比加热器增宽100—150mm且不小于壁厚的5倍。对水平固时以焊缝为中心,加热宽度为焊缝每侧不小于50㎜;恒温时间以每毫米焊件厚度保温1min计算。加热完毕用干燥保温材料保温。
4.2.2.2.可用氧气-乙炔火焰预热,预热宽度从焊口中心开始,每侧加热宽度值、预热温度及升降温速度值见表1。
4.2.2.3.火焰焰心至工件距离应≥10㎜,喷嘴移动速度应均匀稳定,不允许在一个位置长期停留。
4.2.2.4.当温度升到要求的预热温度,且温度基本均匀(用测温笔至少测量三点),即通知焊工开始焊接。
预热方法为氧气-乙炔火焰预热,焊后热处理加热方法为柔性陶瓷电阻加热,电脑温控仪控温,自动温度记录仪记录。
焊后热处理采用高温回火工艺。
2.编制依据
2.1.东方锅炉厂家图纸
2.2.规程、规范
2.2.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 869-2004)
2.2.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DL/T 819—2002)
3.2.3.数字显示测温笔若干个,主要用于焊件预热及焊接过程中的温度监测对比。
3.2.4.二次电源线选用16mm2铜软线,热电偶连接线全部采用补偿导线。
3.2.5.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规格根据焊件形状、位置等情况选择。管屏可用履带式加热器作焊后处理,单根管子焊口加热绳或火焰加热处理。可参考下表:
高温过热器:加热片规格为620×150 功率为10kw/片
(mm)
Φ54×8.5
740±10
30
≤300
≥60
200
Φ51×9
740±10
30
≤300
≥60
300
注: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热温度选上限;高于5℃时,选下限。氩弧焊打
底前预热150-250℃,电焊盖面前预热200-300℃。未列出规格的小径管焊口
升降温速度250×25÷壁厚(℃/h)且≤300℃/h,若不是整数则删去小数
2.3.焊接工程一览表
2.4.《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
3.施工准备
3.1.材料
保温材料选用硅酸铝针刺毯以及石棉布,16#铁丝。
3.2.施工机具。
3.2.1. 选用DWK-A型电脑控温柜-240KW,工作时输入电压380V,输出电压220V。需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使用。
3.2.2.采用K型热电偶,需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使用。
4.2.2.5.施焊过程中,要用测温笔随时抽检,应保持层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的下限。
4.2.3..焊后热处理
4.2.3.1.焊后热处理温度为740±10℃,恒温时间见表1。
4.2.3.2.热电偶布置在施焊管道焊缝边缘,并要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焊缝管子上。
4.2.3.3.在进行热处理时,将与管材规格相配套的加热器展开绕焊口一周,用16#铁丝绑紧,加热器与管壁紧贴,不应松动。
4.2.3.7.温度升至恒温温度时,且温度基本均匀,温差小于50℃时开始计算恒温时间。降温过程中,如降温速度过慢(与设定值比较),要采取适当措施,可减少保温棉厚度以提高降温速度。温度降至300℃以下时不再控制降温速度,应关闭电源,使焊接接头自然冷却。
4.2.3.8.热处理过程中不允许管道内有穿堂风,否则应采取封堵措施。
部分取整预热宽度每侧不小于60㎜且不小于其壁厚3倍,处理宽度每侧不小于其壁厚
的5倍。
4.2.1.3.施工场所应有防雨、雪措施,高空作业时脚手架应牢固可靠。
4.2.1.4.根据焊口规格准备尺寸合适的保温棉,并用石棉布将其裹上,缝制整齐,以方便包扎焊口。
4.2.2.焊前预热
4.2.2.1.施工前检查控温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故障或异常,应及时处理。
4.施工工序
4.1.工艺流程
注:其中“”表示该工序不合格时流向。
4.2.工序方法
4.2.1.施工准备 . 4.2.1.1.热处理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4.2.1.2.主要项目热处理参数选择见下表:
表1
规 格
处理温度(℃)
恒温时间
(min)
升/降温速度
(℃/h)
每侧预热宽度
(mm)
处理加热总宽度
屏式过热器:加热片规格为850×100 功率为5kw/片
3.2.6.其它工器具:虎头钳、螺丝刀、电笔、校线灯、手电筒、绝缘胶布、记号笔等。
3.3.技术资料
3.3.1.热处理工艺曲线图
温度℃720-750℃
≤300℃/h≤300℃/h
200-300℃300℃
150-250℃电焊预热
打底预热
3.3.2.技术交底记录
7.安全技术措施.
7.1.热处理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规定。
7.2.在送电前,检查电源线有无短路现象,工件应有良好的接地。
7.3.严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插拔电源接插件。
7.4.高空作业时应扎好安全带。
7.5.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接触高温工件时应戴石棉手套。
7.6.施工完毕应清理干净施工场所,不得遗留保温棉残块,铁丝等杂物。
4.2.3.9.焊口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得受力,对口及焊接用的固定装置应待处理完毕才能拆除。
4.2.3.10.热处理的全过程应连续进行,不应中断。如遇故障突然断电,应待恢复送电时,按正常升温速度重新升温,升至断电时的温度打开自动记录仪即可;如遇加热器烧坏时,应缓冷降温,温度降至300℃以下时,重新包扎,重新送电进行处理。
5.控制点
5.1.热处理工作人员应做好工作记录,每10分钟记录一次,同时监控自动工艺曲线记录图是否异常。
5.2.热处理全过程结束后应打上操作人员代号钢印。
6.质量标准.
6.1.热处理结束后,委托对12Cr1MoVG焊缝进行5%的硬度检验。
6.2.热处理后焊缝的布氏硬度值不低于母材,且不超过270HB。
8.3.处理结束后,保温棉、石棉布、铁丝应及时清理回收并尽量加以循环利用。
7.7.热处理过程中,需在焊口附近挂警示牌,防止他人触电或烫伤。
7.8.热处理场所应有专人监护,开、关机要通讯联络畅通,每班不得少于2人。
7.9.动火作业时,氧气、乙炔至少距离10米。工作人员戴防护眼镜。
8.环境控制
8.1.氧气、乙炔专用仓库,专人管理;装卸时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不能混装。
12Cr1MoVG小径管焊口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1.施工范围
大唐洛阳热电厂技改工程2X300MW机组#1炉12Cr1MoVG小径管焊口热处理主要施工项目有: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对接焊口,规格有:Φ54×8.5、 Φ51×9。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2Cr1MoVG小径管道焊口的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施工,同时适用于其返修焊口的热处理工作。
4.2.3.4.热处理的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得小于表1规定值。
4.2.3.5.先用硅酸铝针刺毯保温棉包扎两层,再用石棉布包扎最外层,包扎好的焊口应整齐美观,保温宽度每侧比加热器增宽100—150mm且不小于壁厚的5倍。对水平固时以焊缝为中心,加热宽度为焊缝每侧不小于50㎜;恒温时间以每毫米焊件厚度保温1min计算。加热完毕用干燥保温材料保温。
4.2.2.2.可用氧气-乙炔火焰预热,预热宽度从焊口中心开始,每侧加热宽度值、预热温度及升降温速度值见表1。
4.2.2.3.火焰焰心至工件距离应≥10㎜,喷嘴移动速度应均匀稳定,不允许在一个位置长期停留。
4.2.2.4.当温度升到要求的预热温度,且温度基本均匀(用测温笔至少测量三点),即通知焊工开始焊接。
预热方法为氧气-乙炔火焰预热,焊后热处理加热方法为柔性陶瓷电阻加热,电脑温控仪控温,自动温度记录仪记录。
焊后热处理采用高温回火工艺。
2.编制依据
2.1.东方锅炉厂家图纸
2.2.规程、规范
2.2.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 869-2004)
2.2.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DL/T 819—2002)
3.2.3.数字显示测温笔若干个,主要用于焊件预热及焊接过程中的温度监测对比。
3.2.4.二次电源线选用16mm2铜软线,热电偶连接线全部采用补偿导线。
3.2.5.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规格根据焊件形状、位置等情况选择。管屏可用履带式加热器作焊后处理,单根管子焊口加热绳或火焰加热处理。可参考下表:
高温过热器:加热片规格为620×150 功率为10kw/片
(mm)
Φ54×8.5
740±10
30
≤300
≥60
200
Φ51×9
740±10
30
≤300
≥60
300
注: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热温度选上限;高于5℃时,选下限。氩弧焊打
底前预热150-250℃,电焊盖面前预热200-300℃。未列出规格的小径管焊口
升降温速度250×25÷壁厚(℃/h)且≤300℃/h,若不是整数则删去小数
2.3.焊接工程一览表
2.4.《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
3.施工准备
3.1.材料
保温材料选用硅酸铝针刺毯以及石棉布,16#铁丝。
3.2.施工机具。
3.2.1. 选用DWK-A型电脑控温柜-240KW,工作时输入电压380V,输出电压220V。需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使用。
3.2.2.采用K型热电偶,需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使用。
4.2.2.5.施焊过程中,要用测温笔随时抽检,应保持层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的下限。
4.2.3..焊后热处理
4.2.3.1.焊后热处理温度为740±10℃,恒温时间见表1。
4.2.3.2.热电偶布置在施焊管道焊缝边缘,并要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焊缝管子上。
4.2.3.3.在进行热处理时,将与管材规格相配套的加热器展开绕焊口一周,用16#铁丝绑紧,加热器与管壁紧贴,不应松动。
4.2.3.7.温度升至恒温温度时,且温度基本均匀,温差小于50℃时开始计算恒温时间。降温过程中,如降温速度过慢(与设定值比较),要采取适当措施,可减少保温棉厚度以提高降温速度。温度降至300℃以下时不再控制降温速度,应关闭电源,使焊接接头自然冷却。
4.2.3.8.热处理过程中不允许管道内有穿堂风,否则应采取封堵措施。
部分取整预热宽度每侧不小于60㎜且不小于其壁厚3倍,处理宽度每侧不小于其壁厚
的5倍。
4.2.1.3.施工场所应有防雨、雪措施,高空作业时脚手架应牢固可靠。
4.2.1.4.根据焊口规格准备尺寸合适的保温棉,并用石棉布将其裹上,缝制整齐,以方便包扎焊口。
4.2.2.焊前预热
4.2.2.1.施工前检查控温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故障或异常,应及时处理。
4.施工工序
4.1.工艺流程
注:其中“”表示该工序不合格时流向。
4.2.工序方法
4.2.1.施工准备 . 4.2.1.1.热处理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4.2.1.2.主要项目热处理参数选择见下表:
表1
规 格
处理温度(℃)
恒温时间
(min)
升/降温速度
(℃/h)
每侧预热宽度
(mm)
处理加热总宽度
屏式过热器:加热片规格为850×100 功率为5kw/片
3.2.6.其它工器具:虎头钳、螺丝刀、电笔、校线灯、手电筒、绝缘胶布、记号笔等。
3.3.技术资料
3.3.1.热处理工艺曲线图
温度℃720-750℃
≤300℃/h≤300℃/h
200-300℃300℃
150-250℃电焊预热
打底预热
3.3.2.技术交底记录
7.安全技术措施.
7.1.热处理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规定。
7.2.在送电前,检查电源线有无短路现象,工件应有良好的接地。
7.3.严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插拔电源接插件。
7.4.高空作业时应扎好安全带。
7.5.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接触高温工件时应戴石棉手套。
7.6.施工完毕应清理干净施工场所,不得遗留保温棉残块,铁丝等杂物。
4.2.3.9.焊口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得受力,对口及焊接用的固定装置应待处理完毕才能拆除。
4.2.3.10.热处理的全过程应连续进行,不应中断。如遇故障突然断电,应待恢复送电时,按正常升温速度重新升温,升至断电时的温度打开自动记录仪即可;如遇加热器烧坏时,应缓冷降温,温度降至300℃以下时,重新包扎,重新送电进行处理。
5.控制点
5.1.热处理工作人员应做好工作记录,每10分钟记录一次,同时监控自动工艺曲线记录图是否异常。
5.2.热处理全过程结束后应打上操作人员代号钢印。
6.质量标准.
6.1.热处理结束后,委托对12Cr1MoVG焊缝进行5%的硬度检验。
6.2.热处理后焊缝的布氏硬度值不低于母材,且不超过270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