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1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pH环境下,溶质分为沉淀形态和溶质形态。
一般地,一种物质的沉淀率会随溶液的温度或pH 值,以及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或催化剂、补助试剂等辅助物质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如同撒水石头一样,如果溶液中化学分子间的斥力弱于粘附力,溶质就有可能析出沉淀物。
2生成溶质沉淀物的条件
从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可以推断,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就会发生溶质沉淀物的产现。
这些条件包括:(1)沉淀物含有水溶性的盐类;(2)反应温度和pH值适宜,一般反应温度在室温左右;(3)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或催化剂的存在,促使反应发生;(4)物质的分子量足够大,可以结晶沉淀物。
3萃取、沉淀及析出的关系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提到的溶质沉淀物,包括离子与离子、离子与分子、分子与分子三种类型。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分子之间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介质就可以使其中一种物质从另一种物质中脱除,从而做出萃取、沉淀及析出作用,增强或相反降低物料的浓度,达到精炼或分离的目的。
4生物溶解平衡
在生物领域,沉淀溶解平衡也可以应用,例如用沉淀技术来检测耳鼻咽喉疾病的溶血病变细胞。
由于人体血液中多种蛋白质的存在,若反应环境或者溶解过程中到达了某一个极限条件,多种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会有一定气泡形成,在这个环境中,溶质就有可能析出沉淀物,就可以做出诊断。
总的来说,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和生物原理,可以有效地用来结合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属性,采用沉淀方式做出分离、萃取和溶质的析出等反应,达到我们分离或检测物质的目的。
沉淀溶解平衡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