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御风万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御风万里》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足而对于情感的体验能力较强,加之年龄处于叛逆期,不愿意表达展示自己。
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用有趣又易于学生接受的活动来让学生体验音乐,融入音乐;用感性直观的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便于分析旋律熟悉旋律;用颜色等直观形象,把抽象旋律进行转化记忆。
在教学中每次欣赏都要做到层层推进,步步铺垫。
《御风万里》效果分析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单教给学生音乐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和学生一起学习《御风万里》内容,发现初中生的很多惊喜。
只要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审美情趣的课堂设计,就一定会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用多种媒体手段、用不同的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从最后的完整欣赏的反馈来看,学生们对于这堂课所接触的四个民族的音乐风格有了大体概念,当然一节课的时间并不足以让学生深入研究和体会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
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有足够的兴趣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欣赏中国不同民族的民歌主题;能够愉快地接受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并从中得到欣赏和体验的乐趣。
《御风万里》教材分析
《御风万里》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一个欣赏曲目。
本单元通过《大海啊,故乡》等六首作品,呼喊出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心声——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一颗中国心。
本单元选编的作品是艺术上的佳作。
而《御风万里》更是艺术性和历史性兼具的音乐作品。
首先作者为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先生。
其次,《御风万里》是为庆祝1997年香港回归而创作并演出的,历史意义重大。
第三,反映了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深情。
第四,在音乐创作上独具特色值得在教学中深入品味。
评测练习
评测练习在授课过程中体现:
1、请学生模仿教师用陕西方言声情并茂地演唱《黄河船夫曲》
2、在完整欣赏《御风万里》B段时,请学生听辨民歌主题,并用色卡表示其对应主题。
3、通过整节课的欣赏学习,请学生思考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御风万里》课后反思
《御风万里》的录课终于完成了,算下来,准备这节课已历时两个学期,不下20遍的试讲与磨课了。
在这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点:功夫在平时。
我是一个不甚勤快的人,做事情总喜欢临时抱佛脚,平时有些灵感与想法最终只是停留在了想法。
因着没有平时的积累,这一次的课让我着实感到了手忙脚乱和心力交瘁。
刚开始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脑子经常一片空白,貌似无数的想法扑面而来实则没有一个是成熟可用的。
近十轮磨课后,短短的时间里我学会的东西比我过去三四年年间学会的还要多。
怎么制作旋律线动画、怎么由表及里地帮助学生听懂音乐语言、怎么用简单又有效地教学手段降低欣赏难度……原本对欣赏课一窍不通的我也在脑海里渐渐沉淀了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充分说明了功夫在平时。
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思考,思考后立刻实践,实践后立刻反思,反思后再次学习……在这样的积累下,不光比赛的时候我能轻松应对,我所教的孩子们更会收益良多。
感谢“一师一优课”带给我宝贵的机会,感谢这节课带给我的磨炼与领悟。
《御风万里》课标分析
《御风万里》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一个欣赏曲目。
本单元通过《大海啊,故乡》等六首作品,呼喊出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心声——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一颗中国心。
《御风万里》是一节欣赏综合课,属于新课标中感受与欣赏的领域。
《御风万里》巧妙地使用了《黄河船夫曲》、《嘎达梅林》、《哈萨克族民歌》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新课标对于8年级学生要求能够简单描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因此,在这节欣赏课中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民歌并感受其风格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首欣赏曲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重大历史意义,音乐表情手段丰富,要让学生在演唱、分析、聆听、体验感悟音乐内涵的过程中,激发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