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振动和波动 光学课时达标自测(含试题,含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设计】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振动和波动 光学课时达标
自测(含2013试题,含详解)
1.(2013·江苏高考)如图1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 Hz 。
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 1 Hz ,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
A .1 Hz
B .3 Hz
C .4 Hz
D .5 Hz 图1 解析:选A 因把手每转动一周,驱动力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即把手转动频率即为驱动力的频率。
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而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故A 正确。
2.(2013·重庆高考)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平衡位置的两质点相距6 m ,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 )
A .4 m 、6 m 和8 m
B .6 m 、8 m 和12 m
C .4 m 、6 m 和12 m
D .4 m 、8 m 和12 m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简谐横波的波长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质
点间沿波的传播方向的距离可确定波长,由题意得两质点间的距离可能为12λ、λ、32
λ,通过计算不难得到C 项正确;A 、B 、D 项错误。
3.(2013·厦门期末)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图①中,由两个简谐运动的图像可知:两个质点的振动频率不相等
B .图②中,当球与水平横梁之间存在摩擦的情况下,球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
C .图③中,两列水波在水面上相遇叠加时,必然能形成如图的干涉图样
D .图④中,当简谐波向右传播时,质点A 此时的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
解析:选B 图①中,由两个简谐运动的图像可知:两个质点的振动频率相等,选项A 错误;图②中,当球与水平横梁之间存在摩擦的情况下,球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选项B 正确;图③中,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在水面上相遇叠加时,必然能形成如图的干涉图样,而
两列频率不同的水波在水面上相遇叠加时,不能形成如图的干涉图样,选项C 错误;图④中,当简谐波向右传播时,质点A 此时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选项D 错误。
4.(2013·天津高考)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3,O 点
为圆心,OO ′为直径MN 的垂线。
足够大的光屏PQ 紧靠玻璃砖右侧且
垂直于MN 。
由A 、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 点,
入射光线与OO ′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 区城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
大θ角,当θ=α时,光屏NQ 区域A 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
角,当θ=β时,光屏NQ 区域B 光的光斑消失,则( ) 图3
A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
B 光的大
B .A 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
C .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D .β<θ<π2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解析:选AD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灵活应用。
当θ较小时,屏上NQ 区域有两个光斑,这是两种单色光折射后折射程度不同的结果,当θ=α时NQ 区域A 光消失,说明A 光发生了全反射,A 光发生全反射的
临界角为α,同理,B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β,由于β>α,由n =1sin C
可知,B 光的折射率小,A 项正确;由v =c n
可知,B 光在半圆形玻璃砖中传播速度较大,B 项错误;α<θ<β时,NQ 区域只有一个光斑,而由于光的反射,在NP 区域还有一个光斑,β<θ<π2
时,两种单色光全部发生全反射,在NQ 区域没有光斑,在NP 区域有一个由全反射形成的光斑,D 项正确。
5.(2013·温州八校联考)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传播,图甲为t =0.25 s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P 点(x =1.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 .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2 m/s
B .质点L 与质点N 的运动方向总相反
C .t =0.75 s 时,质点M 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在往y 轴正方向运动
D .t =1.25 s 时,质点K 向右运动了2 m
解析:选ABC 波长为4 m ,周期为2 s ,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2 m/s ,选项A 正确;
质点L 与质点N 相距半个波长,质点L 与质点N 的运动方向总相反,选项B 正确;t =0.75 s 时,质点M 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在往y 轴正方向运动,选项C 正确;t =1.25 s 时,质点K 位于波谷,选项D 错误。
6.(2013·济南模拟)(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某时刻它的波形如图5甲所示。
经过时间0.1 s ,这列波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则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________。
图5
A .1.2 m/s
B .2.4 m/s
C .3.6 m/s
D .4.8 m/s
(2)如图6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为R ,直径AB 边竖直,一单色光束
从玻璃砖的某一点水平射入玻璃砖,入射角θ1=60°,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
折射率为n =3。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求光束经玻璃砖折射后第一次
到AB 边所需要的时间。
图6
解析:(1)经Δt =0.1 s ,波形图由图甲变为图乙,则Δt =nT +12
T ,由图可知,λ=24 cm =0.24 m ,由v =λT 可得:v =0.242n +10.2
m/s =1.2(2n +1) m/s ,(n =0、1、2、3……),故A 、C 正确。
(2)由光的折射定律得:n =
sin θ1sin θ2
解得:θ2=30°
设光第一次到AB 边在玻璃中的传播距离为x ,由几何关系可得: 2x cos θ2=R ,得x =R 2cos θ2=33
R , 又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 =c
n ,所以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t =x v =
33R ·n c =R c 。
答案:(1)AC (2)R c
7.(湖北八校联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
B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明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
C .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D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E .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2)如图7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
简谐横波在t =0和t =0.06 s 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在t =0
时刻,x =1.5 m 处的质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
①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②若3T <t =0.06 s<4T ,求该波的波速。
图7
解析:(1)由sin C =1n 可知,绿光在水中的临界角小,因此在增大入射角时先发生全反射而消失,A 正确;光的干涉现象中,光屏上某点加强则始终加强,不会时而明时而暗,B 错误;泊松亮斑是波动说的有利证据,C 正确;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不会形成电磁波,D 错误;纵波也能发生干涉,如声音的干涉等,E 错误。
(2)①该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
②若3T <t =0.06 s<4T ,则t =(3+34
)T T =0.016 s 由公式v =λT ,代入数据解得v =1.20.016
=75 m/s 答案:(1)AC (2)①沿x 轴正方向 ②75 m/s
8.(2013·烟台模拟)(1)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8所示,质点P 此时刻沿-y 方向运动,经过0.2 s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则________。
图8
A .该波沿-x 方向传播
B .波的周期为0.2 s
C .波的传播速度为15 m/s
D .质点Q 的振动方程为y =5cos 5πt cm
图9
(2)半径为R 的半球形介质截面如图9所示,O 为圆心,同一频率的单色光a 、b 相互平行,从不同位置进入介质,光线a 在O 点恰好产生全反射。
光线b 的入射角为45°,求:
①介质的折射率;
②光线a 、b 的射出点O 与O ′之间的距离。
解析:(1)P 此时刻沿-y 方向振动,波沿-x 方向传播,A 正确;Δt =T 2
得T =0.4 s ,B 错误;由λ=6 m ,v =λT
得,v =15 m/s ,C 正确;质点Q 的振动方程为y =5cos 5πt cm ,D 正确。
(2)①a 光线刚好发生全反射,临界角C =45°,n =1sin C = 2 ②对b 光线用折射定律sin i sin r
=n 可求得折射角r =30° O 与O ′之间的距离Δx =R tan 30°=
33
R 答案:(1)ACD (2)① 2 ②3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