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跃华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2012-10 命题人:张晓燕审核人:王红卫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卷纸.
第I卷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连线正确的是()
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
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读下图,回答3~5题。

3.若①、②两条曲线分别为A、B两水文站在同一年内所测到的流量变化曲线,则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由东向西流B.由西向东流C.由东北向西南流D.由东南向西北流
4.若该湖泊为洞庭湖,且①、②曲线分别为B水文站在1958年和2009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则据此判定该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为()
A.增大B.减小C.基本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
5.为使图示河流洪涝灾害减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退耕还湖,增加湖泊面积B.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C.裁弯取直,使河流不通过湖泊D.充分利用滩涂发展工农业生产
读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所示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A.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①洋流B.①洋流与③洋流的水温相同
C.③洋流是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D.⑤洋流为季风洋流
7.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寒流可以降温减湿,因此④⑤沿岸都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气候
B.寒暖流的交汇处会形成大渔场,因此②⑤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C.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④洋流的势力加强密切相关
D.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因此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不会发生污染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

据此回答8~9题。

8.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1.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地B.背斜谷地C.向斜山岭D.背斜山岭
12.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
(2012·乌鲁木齐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

读图完成15~16题
15.导致时期①到时期④大陆东岸自然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海陆位置C.地壳运动D.大气环流
16.推测时期④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温带荒漠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8题。

17.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
1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山峰可能位于()
A.阴山山脉B.安第斯山脉南段C.天山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
20.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热量高于南坡B.降水多于南坡C.光照多于南坡D.海拔低于南坡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左)、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右)”,读图回答21~22题。

21.左上图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2.右上图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左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
A.①—乙B.②—丙C.③—丁D.④—甲
2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底,河南流出人口达1 050万,广东、北京、浙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成为主要流向地;而广东现有流动人口已突破3 000万。

完成24~25题。

24.出现这种人口流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需求教育机会B.政策吸引 C.家庭婚姻 D.经济吸引
25.针对此人口流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流动人口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C.人口流动有利于不同区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D.人口流动能够缓解发达地区的人地矛盾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6~28题。

26.图例①、②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文化区B.住宅区、行政区C.住宅区、商业区D.行政区、文化区
27.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

该城最有可能位于() A.巴西东南部B.我国东部沿海C.印度半岛D.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28.该市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工业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②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D.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2009年7月23日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发生强降雨,大量雨污水污染了自来水,导致了众多市民的发病,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事故原因调查中发现,距此次被污染的水源附近,就是赤峰市新城区的排污泵站。

暴雨导致的污水站断电,污水溢出,淹没了饮用水源井,引发这次公共卫生安全事故。

据此回29~30题。

29.此次水污染的发生说明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30.此次赤峰市新城区的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从原因上看反映出的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尽合理B.城市新区的盲目扩张建设
C.城市人口过度膨胀D.城市工业发展中的污染严重
第Ⅱ卷 (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31.读下图“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2分)
A.北海道渔场B.秘鲁渔场C.北海渔场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比B处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C、D、E、F四处海域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2分)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突
出,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突出,主要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
响,乙处受__ 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4分)
(4)试分析甲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A图表示的是在___ 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 ___地貌。

(2分)
(2)B图是_____ 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 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
____ 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 ____。

(4分)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根据岩层露
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___ 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

(6分)
33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向南至马六甲海峡的轮船,在沿海地区依次经过哪几个自然带,
它体现了自然带的什么分异规律?(3分)
(2)从直布罗陀海峡向北至圣彼得堡穿过哪几个陆地自然带?(3分)
(3)若一列火车从我国连云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到达鹿特丹二线穿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
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

移民主
要来自鲁晋冀豫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

由于明朝以后,
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
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
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
现象。

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跃华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综合题
31. (1)D(2)A海区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南北温度差异大D(3)南北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4)加那利寒流减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2. (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
(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退耕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地势起伏小,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 m向斜中心岩层新,四周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33.(1)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和热带雨林带。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34.(1)地区间经济差距大;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超过黑龙江省。

(2)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