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4×12=48分,1-7单项选择,8-12多项选择〕
1.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假设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如此单摆振动的〔〕
A.频率、振幅都不变 B.频率、振幅都改变
C.频率不变、振幅改变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2.在双缝干预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预条纹,假设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预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预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预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预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预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3.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
A.假设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大小相等、方向一样,如此△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
B.假设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此△t一定等于的整数倍
C.假设△t=T,如此在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等
D.假设△t=,如此在t时刻和〔t+△t〕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
4.如下列图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局部质点,每相邻两质点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自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时开始计时,经过,质点1开始振动,如此如下关于各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中错误的答案是〔〕
A.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且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
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时间都是一样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
C.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的时间总比质点7通过一样位置时落后
D.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但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如此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
5.当使用高压水枪时,我们感受到比拟强的反冲作用,如图,一水枪与软管相连,打开开关后,以30m/s的速度每秒喷出1kg的水,假设水枪入口与出口的口径一样,如此水对该水枪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是〔〕
A.30N,沿③的方向B.30N,沿②的方向
C.60N,沿①的方向D.60N,沿②的方向
6.如下列图,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假设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与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如此〔〕
A.f1=2f2,v1=v2B.f1=f2,v1=0.5v2
C.f1=f2,v1=2v2D.f1=0.5f2,v1=v2
7.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下列图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此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
B.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
C.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
D.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
8.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
B.机械波中各质点的振幅一定与振源的振幅一样
C.机械波中除振源外的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
D.机械波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一样
9.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外表,如图i代表入射角,如此〔〕
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
C.当入射角i=45°时,折射角r=30°
D.当入射角i=6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
10.一弹簧振子沿x轴振动,振幅为4cm.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x轴上的O点.图1中的a、b、c、d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2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图线,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线,如下判断中正确的答案是〔〕
A.假设规定状态a时t=0,如此图象为②
B.假设规定状态b时t=0,如此图象为④
C.假设规定状态c时t=0,如此图象为③
D.假设规定状态d时t=0,如此图象为①
11.带有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下列图,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小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车的左端,如此〔〕
A.小球以后将向左做平抛运动
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Mv02
D.小球在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1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A. m B. m C.1m D. m
二、实验题〔3×5=15分〕
13.某同学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都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记录时,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和bb′不平行,如下列图,如此〔〕
A.P1P2与P3P4两条直线平行B.P1P2与P3P4两条直线不平行
C.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D.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
14.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1〕〔单项选择〕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使摆长不可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单项选择〕如下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展周期测量得四种操作过程,图象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sin5°=0.087,
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符合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3〕某小组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但仍将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成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图象L﹣T2,选取A、B两点,坐标如图2.如此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此得到的结果与摆球重心在球心处相比,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三、计算题
15.用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木块静止,如下列图.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自左方水平地射向木块并停留在木块中,子弹初速度为v0,求:
〔1〕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大小;
〔2〕子弹与木块上升的最大高度.
16.如下列图,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某种透明柱体介质,截面ABC的半径R=10cm,直径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与A点接触.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该介质对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
①求红光和紫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
②假设逐渐增大复色光在O点的入射角,使AB面上刚好只有一种色光射出,求此时入射角的大小与屏幕上两个亮斑的距离.
17.如图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3s,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图中x1与x2相距1m,波的周期为T,且2T<△t<4T.如此:
〔1〕可能的最小波速为多少?
〔2〕最小周期为多少?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4×12=48分,1-7单项选择,8-12多项选择〕
1.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假设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如此单摆振动的〔〕
A.频率、振幅都不变 B.频率、振幅都改变
C.频率不变、振幅改变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考点】76:单摆周期公式;72: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分析】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可以判断单摆的周期的变化,由
可以判断单摆的能量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振幅的变化.
【解答】解: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可知,单摆摆长不变,如此周期不变,频率不变;
振幅A是反映单摆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由可知,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不变,但质量增加,所以高度减小,因此振幅改变,所以C正确.
应当选:C.
2.在双缝干预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预条纹,假设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预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预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预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预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预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考点】H9:光的干预.
【分析】发生干预的条件是两列光的频率一样.白光通过红色滤光片剩下红光,通过绿色滤光片剩下绿光,红光和绿光不能发生干预.
【解答】解: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由于绿光和红光的频率不同,如此不能发生干预,但屏上仍有光亮.故C 正确,A、B、D错误.
应当选C.
3.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
A.假设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大小相等、方向一样,如此△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
B.假设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此△t一定等于
的整数倍
C.假设△t=T,如此在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等
D.假设△t=,如此在t时刻和〔t+△t〕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
【考点】72: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分析】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两个时刻位移一样,△t不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只有当位移、速度都一样时,△t才等于T的整数倍.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t一定等于的整数倍.经过整数倍周期,加速度一定一样.经过△t=,弹簧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解答】解:A、假设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大小相等、方向一样,△t不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只有当位移、速度都一样时,△t才等于T的整数倍.故A错误.
B、假设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能振子经过同一点,也可能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位置,△t不一定等于的整数倍.故B错误.
C、经过整数倍周期,加速度一定一样.故C正确.
D、△t=,在t时刻和〔t+△t〕时刻振子的速度相反,但弹簧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应当选C
4.如下列图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局部质点,每相邻两质点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自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时开始计时,经过,质点1开始振动,如此如下关于各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中错误的答案是〔〕
A.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且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
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时间都是一样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
C.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的时间总比质点7通过一样位置时落后
D.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但如果质点1发
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如此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
【考点】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72: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F4:横波的图象.
【分析】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一样,沿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越来越迟,后振动的质点重复先振动的质点的运动.根据质点1和9之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分析振动步调的关系,确定振动次数的关系.
【解答】解:
A、波源的起振方向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也都竖直向下,波向右传播,质点9起振最晚.故A正确.
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的时间依次落后,起振位置不同,但起振方向一样,都是竖直向下.故B错误.
C、当波传到质点8时,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由题知道,波从质点7传到质点8的时间为,如此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的时间总比质点7通过一样位置时落后.故C正确.
D、设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s,如此由题得到波长为λ=4s,质点1与质点9的距离为S=8s=2λ,图中所有质点都振动后,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情况完全一样,步调完全一致,波从质点1到质点9时,质点1已振动了2次,所以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如此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故D正确.
此题选错误的,应当选B
5.当使用高压水枪时,我们感受到比拟强的反冲作用,如图,一水枪与软管相连,打开开关后,以30m/s的速度每秒喷出1kg的水,假设水枪入口与出口的口径一样,如此水对该水枪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是〔〕
A.30N,沿③的方向B.30N,沿②的方向
C.60N,沿①的方向D.60N,沿②的方向
【考点】52:动量定理.
【分析】根据动量定理即可求出水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说明水对该水枪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
【解答】解:以水为研究对象,运用动量定理得:
Ft=m水v1﹣0
代入解得,水流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F=30N,方向沿出口的方向和进水口的角平分线上.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水对该水枪作用力的大小是30N,方向是沿②的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
应当选:B
6.如下列图,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假设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与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如此〔〕
A.f1=2f2,v1=v2B.f1=f2,v1=0.5v2
C.f1=f2,v1=2v2D.f1=0.5f2,v1=v2
【考点】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F4:横波的图象.
【分析】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即使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向正方向传播的波一个周期内波形传播的距离是,向负方向传播的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是,根据v=,即可得出传播的速度比.
【解答】解:波得频率由波源决定,所以f1=f2;向正方向传播的波一个周期内波形传播的距离是,向负方向传播的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是,两列波的周期一样,根据v=,v1:v2=2:1.故C正确,A、B、D错误.
应当选C.
7.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下列图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此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
B.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
C.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
D.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
【考点】F4:横波的图象.
【分析】根据质点Q速度方向向下,可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确定波源.根据P与波源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分析P点经振动的时间.
【解答】解:由于此时Q点向下振动,且Q质点右方邻近的质点在Q点下方,如此波向左传播,N是波源.振动从N点传播到M点,经过一个周期,又从波源N起振开始计时,需经T,P点才开始起振,故P质点已振动了,故C正确.
应当选C
8.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
B.机械波中各质点的振幅一定与振源的振幅一样
C.机械波中除振源外的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
D.机械波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一样
【考点】73: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F4:横波的图象.
【分析】机械波形成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机械振动,二是传播振动的介质.有机械振动才有可能有机械波,明确波的产生以与传播规律的应用.
【解答】解:A、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但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故A错误;
B、假设是简谐波,如此机械波中各质点的振幅与振源的振幅一样,但对于受阻尼的波的传播中振幅会越来越小,故B错误;
C、机械波中除振源外的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即波前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故C正确;
D、因振源外各点均做受迫振动,故机械波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一样,故D正确.
应当选:CD.
9.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外表,如图i代表入射角,如此〔〕
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
C.当入射角i=45°时,折射角r=30°
D.当入射角i=6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
【考点】H3: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一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角的大小,并结合数学知识分析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关系.
【解答】解:A、因为光是从空气射向玻璃,所以无论入射角多大,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
B、当入射角是90°时,折射角最大,根据n=,如此折射角最大值为r=45°,所以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故B正确.
C、当入射角i=45°,由n===,解得:折射角r=30°.故C正确.
D、当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时,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有i+r=90°,n===tani.所以i=arctan n=arctan≠60°.可知,当入射角i=6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不垂直,故D错误.
应当选:BC
10.一弹簧振子沿x轴振动,振幅为4cm.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x轴上的O点.图1中的a、b、c、d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2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图线,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线,如下判断中正确的答案是〔〕
A.假设规定状态a时t=0,如此图象为②
B.假设规定状态b时t=0,如此图象为④
C.假设规定状态c时t=0,如此图象为③
D.假设规定状态d时t=0,如此图象为①
【考点】73: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
【分析】解决此题可根据: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在图象中正确判断质点振动方向、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A、假设规定a状态时t=0,如此由图1可知,此时a位移为3cm,振动方向沿x 轴正方向,如此对应于图中的①图象,故A错误;
B、图2中的②图象t=0时,质点位移为3cm,振动方向沿x轴负方向,而图1中b状态此时
位移为2cm,故B错误;
C、图1中的c状态此时位移为﹣2cm,振动方向沿x轴负方向,而图2中的③图象描述的t=0时,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故C正确;
D、图1中d状态,此时在负的最大位移〔波谷〕,下一时刻将沿x轴正方向运动,和图2中
④振动图象描述的一致,故D错误.
应当选:C.
11.带有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下列图,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小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车的左端,如此〔〕
A.小球以后将向左做平抛运动
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Mv02
D.小球在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43:平抛运动;6B:功能关系.
【分析】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当小球上升的最高点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水平方向上与小车具有一样的速度,结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求出上升的最大高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求出小球返回右端时的速度,从而得出小球的运动规律,根据动能定理得出小球对小车做功的大小.
【解答】解:A、设小球离开小车时,小球的速度为v1,小车的速度为v2,选取向右为正方向,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得:
Mv0=Mv1+Mv2…①,
由机械能守恒得: Mv02=Mv12+Mv22…②,
联立①②,解得:v1=0,v2=v0,
即小球与小车别离后二者交换速度,所以小球与小车别离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对小车运用动能定理得,小球对小车做功:W=Mv02﹣0=Mv02,故C正确.
D、当小球与小车的水平速度相等时,小球弧形槽上升到最大高度,设该高度为h,如此:Mv0=2M•v…③,
Mv02=•2Mv2+Mgh …④,
联立③④解得:h=,故D错误.
应当选:BC.
1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A. m B. m C.1m D. m
【考点】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F4:横波的图象.
【分析】熟练应用由质点振动关系判断质点间距公式,把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联系起来.【解答】解:图〔b〕所示质点在t=0时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图〔c〕所示质点在t=0时,x=﹣0.05〔振幅的一半〕,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结合波形图找到对应的点,假设图〔c〕所示质点在图〔b〕所示质点的左侧有,当n=0时,B正确;
假设图〔c〕所示质点在图〔b〕所示质点的右侧有
,当n=0时,D正确.
应当选BD
二、实验题〔3×5=15分〕
13.某同学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都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记录时,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和bb′不平行,如下列图,如此〔〕
A.P1P2与P3P4两条直线平行B.P1P2与P3P4两条直线不平行
C.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D.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
【考点】O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分析】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原理是折射定律n=,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不平行,根据折射定律和光路可逆性分析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关系,判断测量值是否正确.
【解答】解:A、光线由aa′进入玻璃砖时,由折射定律得n=,光线由bb′射出玻璃砖时,由折射定律得n=.假设aa′∥bb′,如此有θ3=θ2,进而
有θ1=θ4,出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OA平行.假设aa′和bb′不平行,如此有θ3≠θ2,进而有θ1≠θ4,出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不平行,应当选项B正确,A错误;
C、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时,只要实验方法正确,光路准确无误,结论必定是正确的,
它不会受玻璃砖的形状的影响,选项D正确,C错误.
应当选:B、D.
14.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1〕〔单项选择〕这样做的目的是 A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使摆长不可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单项选择〕如下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展周期测量得四种操作过程,图象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符合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A
〔3〕某小组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但仍将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成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图象L﹣T2,选取A、B两点,坐标如图
2.如此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此得到的结果与摆球重心在球心处相比,将一样〔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考点】MF: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分析】〔1〕单摆的摆长在摆动中不能变化.而摆长是影响周期的因素,应该在研究的时候予以改变,看看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2〕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根据周期和摆长,结合单摆的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
〔3〕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得出L﹣T2的表达式,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然后判断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
【解答】解:〔1〕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是为了防止动过程中摆长发生变化,如果需要改变摆长来探究摆长与周期关系时,方便调节摆长,故A正确,BCD错误.
应当选:A.
〔2〕当摆角小于等于5°时,我们认为小球做单摆运动,所以振幅约为:1×0.087m=8.7cm,当小球摆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误差较小,测量周期时要让小球做30﹣50次全振动,求平均值,所以A符合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
〔3〕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得,L=,
如此k=,
g=4π2k;
由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k=,
如此g=,
由图象可知l与T2成正比,由于单摆摆长偏大还是偏小不影响图象的斜率k,因此摆长偏小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用图线法求得的重力加速度准确,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