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学科 (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引言:世间万物,皆有所美。

自然之美,泽雨露而扶疏,汲寰宇之精华;文字之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让我们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寻美之旅吧!
一、积累·寻找身边之美(共24分)
(一)观家乡之美
漫步邕城,家乡的绿意,明媚在眼眸,荡yàn g①在心湖。

凤岭木菠萝的凝绿,西乡塘小叶榕的苍绿,江南扁桃的青绿,南湖水的澄.②绿,构成了多层次的南宁绿。

来往的人们,面对如此美景,又焉能不为大自然的 A 惊叹呢!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

”春日,民族大道旁的紫荆花盛放, B 的市民和车辆仿佛沐浴在花海中;夏夜,偶有几个少年在街边跳着劲舞,更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动感。

1.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分)
① 荡yà② 澄.绿
2.根据语境,选择两个恰当的成语分别填入横线A和B中。

(2分)
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川流不息摩肩接踵
A: B:
(二)赏节令之美
翻开日历,那古老的历史经卷中,二十四节气如时光的经纬,岁月的链扣,莹莹烁烁,璀璨无比。

文学社策划了以“夏之韵”为主题的板报,请完成以下任务。

3.下面是小语同学的来稿,其中有一处语病,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挑选出来并改正。

(4分)
①每逢夏至,岭南的山野间挂满了一串串硕大鲜红的荔枝。

②若细细品味,每株树上的荔枝也是有区别的,有的清甜,有的微酸。

③于是乎,我们窜走岭间,目的是只为了把村里村外的荔枝尝个遍。

④走得累了、吃得胀了,我们便三三两两地躺在荔枝树下。

⑤那种感觉无比惬意,阳光洒在荔枝叶上,我闭眼轻嗅,不禁感叹:“这就是夏天的气息啊!”
(1)有语病的句子是(填序号),应改为:
(2)标点使用不当的句子是(填序号),修改意见:
4.请你从下列句子中,选出符合板报主题的一副对联,誊抄在横线上。

(2分)
①四野绿阴夏方盛②枫寄相思情正浓③一秀青苗节节高
④春雷乍动万物苏⑤月动游尘消积雪⑥半池娇荷香已浓
上联:下联:
(三)品山水之美
5.根据内容理解,在横线上准确地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10分)
陶弘景曾在《答谢中书书》中说:①“山川之美,。

”行走在祖国的山川大地,感受万物之美。

穿行三峡,你不禁为②“,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的险峻陡峭而惊叹;行至北固山下,你能看到③“,”(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广阔江景;仰望泰山,你不禁感慨青年杜甫④“,”(杜甫《望岳》)的万丈豪情;登上黄鹤楼,凭栏远眺,山川分明,草木极盛,你不禁吟咏出⑤“,”(崔颢《黄鹤楼》);徜徉田园,绿树环绕,春水满池,你不禁想起⑥“,”(秦观《行香子》)。

正是这万千奇景,引发无限情思,让我们流连忘返。

(四)琢人生之美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人生海海》中写到:“人生海海,终有回甘,今天受的苦,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人,苦不会变成甜,但能够让人珍视甜。

6.请结合材料,针对“磨难与人生”的关系,写一段小议论。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

字数在80字以内。

(4分)
【答案】1.①漾②chéng
2.③鬼斧神工④川流不息
3.(1)③应改为:于是乎,我们窜走岭间,只为了把村里村外的荔枝尝个遍。

(2)④修改意见:把“走得累了、吃得胀了”中的顿号改为逗号(把“、”改为“,”)
4.上联:四野绿阴夏方盛下联:半池娇荷香已浓
5.①古来共谈②重岩叠嶂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⑥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6.示例一:磨难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磨难使人悲苦,但也让人更珍惜风雨后的幸福;磨难使经验沉淀,形成强大动力,引领成长。

所以我们应感恩磨难,坚强面对,享受人生。

示例二:磨难是人生的试金石。

司马迁历经磨难却创作出《史记》;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所以我们应该不惧困难,打磨品性,迎接精彩人生。

二、阅读·赏悟经典之美(共 46 分)
(一)文学社开展“走进名著——经典浸润人生”阅读活动,推荐了以下几部文学名著。

7.请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书名或人物。

(4分)
8.理想,催人奋进,引领人们实现人生价值。

请从上述名著中任选一本,从人物、情节、主旨三个方面来谈谈理想的力量。

(3分)
【答案】7.(1)保尔·柯察金(2)《昆虫记》(3)《朝花夕拾》(4)玄奘
8. 示例一:我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讲述了保尔·柯察金在艰苦环境中凭借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最终成长为钢铁战士的故事。

保尔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懈奋斗,展现了理想的力量。

示例二:我选择《昆虫记》,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克服恶劣的户外条件,建立实验室,穷其一生坚持观察和研究,写成《昆虫记》。

该书解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展示了理想的巨大力量。

示例三:我选择《朝花夕拾》,书中《藤野先生》一篇讲述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看日俄战争的影片时,中国人因愚昧和麻木而做围观的看客,他意识到学医并不能救中国人麻木的灵魂。

从此,他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枪,以文字拯救国人灵魂,并为之奋斗一生。

他忧国忧民,奋斗不息,体现着理想的力量。

示例四:我选择《西游记》,书中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师徒降妖除魔,历经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

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展现了理想的力量。

(二)文学社开展“和诗以歌——经典古诗词吟唱”活动,请你带领社员们进行诗歌吟唱。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蒹葭》是一首叙事诗,主人公隔水远望,追寻之路漫长,伊人若即若离。

全诗情深景真,含蓄蕴藉。

B.全诗分三章,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C.“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写伊人行踪不定,痴情的主人公上下寻觅,以期欢聚。

D.诗歌展现了人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虽然美好的事物可望难即,但追寻的过程蕴含深刻的人生意义。

10.《诗经》流传千年,因其独特的音乐美、意境美传唱至今,请以《蒹葭》为例谈谈这两种美是如何体现的。

(4分)
【答案】9.A(《蒹葭》是一首抒情诗)
10.示例一:音乐美体现在《蒹葭》四字一句,两字一顿,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1分)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1分)
意境美体现在诗歌选取“蒹葭”“白露”“霜”等意象,写出芦花随风飘荡,摇曳不定,深秋白露凝结成霜,(1分)渲染了一种凄清迷离的氛围,给人以朦胧的意境之美。

(1分)
示例二:音乐美体现在诗中“蒹葭”是双声词,“苍苍”“萋萋”“采采”是叠词,(1分)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吟诵起来,朗朗上口。

(1分)
意境美体现在诗歌以景起兴(情景交融),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1分)烘托出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情由景生,境带情韵。

(1分)
(三)文学社开展“见字如面——我读古代书信”朗读分享活动,请你和社员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链接材料】
迟顿首陈将军①足下: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②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③,岂不怆悢④,将军独无情哉?聊布往怀,君其.详⑤之。

丘迟顿首。

(节选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注:①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常用的客气语。

陈将军,指陈伯之,江苏人,原为南朝时梁的将军,后投
降北魏,丘迟写书信劝他归梁,陈伯之复归梁朝。

②鸣镝(d í):响箭。

③畴日:往日。

④怆悢(chu àn g li àn g ):悲伤。

⑤详:仔细地考虑。

11.为准备朗诵,社员小语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选文和链接材料中的疑难字词。

(3分)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思 字源法
横柯上蔽.
(1) 查字典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 (1)w án g :①灭亡。

②失去。

③逃跑。

(2)wú:①无,没有。

②不,不要。

(2) 迁移法 君其.详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3)
12.社员小文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你认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是“书”,即书信体,也都是骈体文,写景以四字句为主,句式较为整齐,音韵和谐。

B .选文侧重写景,观察视角多样,形、色、声兼具,动静结合,写出水的清澈与寒凉,山的动感与生机。

C .链接材料用对比手法写出陈伯之今昔境遇的不同,曾经是志存高远的勇将,如今却投降北魏,狼狈屈膝。

D .链接材料侧重叙事,同时以“又何劣邪”的感叹和“将军独无情哉”的反问,抒发作者的痛惜之情。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14.小文想选择一首古筝曲为《与朱元思书》的朗诵配乐,你觉得下面哪种节奏风格更合适?请结合文章内
容说说你的理由。

(3分)
A .轻缓悠扬
B .欢快灵动
15.学者评论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来描写景物,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
解。

(4分)
隶 篆
【答案】11.(1)遮蔽(2)逃跑(3)表示祈使语气
12.B(选文写出水的清澈与湍急)
13.(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树上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成群的黄莺振翅飞舞。

14.示例一:我认为A更合适。

因为“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出诗人让船随江流飘荡,任意向东或向西,(1分)体现了诗人纵情游赏,无拘无束的轻松与悠然自得之情,(1分),轻缓悠扬的风格节奏与作者的情感更相符。

(1分)
示例二:我认为B更合适。

因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写出泉水冲击山岩的声音之美与鸟儿和鸣的和谐动听(1分)展现出一派万物欣荣、欢快自得的气象,也体现作者寄情自然的雅致,(1分)欢快灵动的配乐与作者笔下的景及情更相符。

(1分)
15.选文描写富春江优美的山水,抒发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1分)并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表达淡泊名利、归隐山水的志趣。

(1分)链接材料描写江南暮春生机盎然的美景,是为了引发陈伯之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1分)从而达到劝降陈伯之的目的。

(1分)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丘迟叩拜陈大将军足下: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杰出于当世,您摈弃燕雀庸俗微小的志向,仰慕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

当初(您)顺应机缘变化,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建立功勋,成就事业,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的虏寇,听到响箭就大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这又是多么卑劣啊!暮春三月,江南的草木已生长起来,树上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飞舞。

您远望故国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朝的生活,岂不黯然伤怀,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丘迟叩拜。

(四)社员们喜爱“飞花令”游戏,他们将去探寻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①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推动了全民热爱诗词、学习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飞花令”就是这个浪潮中飞得最高的一朵浪花。

那么,飞花令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②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

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或说出指定的诗文,或对对子,或唱曲子等,违令或输的人饮酒。

酒令种类成百上千,汉唐两朝尤其繁盛,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喜欢玩诗文一类的酒令游戏,称为“雅令”。

“雅令”的玩法又分现场创作诗文,说出前人的诗文名句,前人的诗文名句与现场创作诗文相结合三种。

唐宋人更喜欢玩第一种,明清人更喜欢玩后两种。

③明清以来,“雅令”中玩得最多的就是飞花令和顶针续麻。

顶针续麻就是我们现在玩的诗词接龙。

“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按顺序“花”字落在何处,何人便须饮酒,依次相传,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诗句要罚酒。

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作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

如第一人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第二人说“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第三人说“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这样依次类推,“花”在第七个字的位置则一轮完成,不断循环。

明朝越玩越疯,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④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

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

自从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的回归,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

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发掘出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并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首先,降低难度,让飞花令大众化。

旧式飞花令主要活跃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而现在它真正活跃在寻常百姓家,如以“飞”单字为主,以“飞”常见字为主,且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让全民都“玩得起”。

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等级的玩法。

《中国诗词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

“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组合飞花令,类与类的组合,如数字+季节,植物+颜色等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玩法。

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

旧式飞花令一般只说一句诗词,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两句。

中华诗词的美感优势之一就是上下句节奏、对称和平仄相对而形成的节奏美、整齐美以及抑扬美。

⑤玩新式飞花令,颇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更能展现中华审美的魅
力,深受人们喜爱。

新式飞花令,成为当下
..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5月,有删改)16.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飞花令”是古代宴会中佐饮助兴的酒令游戏,得名于唐人韩翃《寒食》诗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B.汉唐两朝酒令繁盛,当时,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尤其偏爱“雅令”,且特别喜欢“现场创作诗文”的玩法。

C.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明朝则逐渐不局限于“花”字。

D.经过《中国诗词大会》改造后的新式飞花令,成为全民热爱诗词的时代浪潮中飞得最高的一朵浪花。

17.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采用时间顺序,介绍不同历史时期飞花令的玩法和《中国诗词大会》对旧飞花令的改造,脉络清晰。

B.第④段划线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飞花令降低难度后的玩法种类,说明它现在让全民都“玩得起”。

C.第⑤段加点词“当下”,表时间限制,说明新式飞花令如今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用语准确。

D.在难度较大的超级飞花令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以用于“植物+颜色”组合的玩法。

18.下面是小语与小文关于“飞花令”的一段对话。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全对话。

(3分)小语:飞花令是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难度大且无积极意义,不适合在我们中学生之间推广。

小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这么说来,飞花令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呀,我们也能玩转它。

那我们飞一个“雨”字试试吧!
小文:我想到一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B(唐宋人更喜欢现场创作诗文)
17.B(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8.(1)如今,飞花令进行了改造,难度降低了,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级别。

(1分)同时,改造后的飞花令,大众可以感受到其美感;再者,玩飞花令能够增长我们的才情,是学习诗词的方式,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更能感受中华审美的魅力。

(意义任答1点即可)
(2)示例:黄梅时节家家雨
(五)文学社开展“穿越流年·遇见美文”活动,你和社员们共赏梁衡的散文。

深巷里的老墙
梁衡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

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

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

土在墙中,寓田于墙。

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

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

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

论层次,这里有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有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

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

风雨如刀,岁月如锥。

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

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
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

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
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

植物学家考察物
种的多样性,细数老墙上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一个一
个地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

那水田里的紫云英,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
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
..它走来的田野;有名“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
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
人爱。

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
画展。

不,比画展更好看。

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

你想,无
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
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

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


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

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
兀立在窄巷之上。

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

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

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

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

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

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

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

岳飞曾在这里留下了一首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

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

”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⑧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

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

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

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

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

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

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

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

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有删改)【作·画】
19.梳理文章①—⑤段的内容,补充完整老墙“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山绿水画”的作画过程。

(2分)
匠人砌了一堵新墙,提供了作画的纸→(1),显出线条、斑点→风雨和岁月的精雕细刻,使这幅画立体→(2),为画作增添色彩和内容的多样性
【品·美】
20.本文语言优美,意蕴丰富。

请结合上下文,对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品析。

(4分)
(1)那水田里的紫云英,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
..它走来的田野。

(品析加点词)
(2)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

(品析描写方法)
【悟·物】
21.你想把此文推荐到社刊“悟·物”栏目,请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对主题的思考,谈谈你的推荐理由。

(4分)
【答案】19.(1)细雨的刷洗和湿雾的洇染(1分)(2)各色植物的装饰点缀(1分)
20.(1)运用拟人的手法,“飞”“探”“回望”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写出了紫云英从水田长到墙头的情态,(1分)表现出花草蓬勃的生命力给老墙增添了生机与美感。

(1分)
(2)景物描写,通过白云、孤雁、晚霞和残阳等意象,写出了“我”在寻访老墙时见到的寥阔苍凉的日暮图景,(1分)烘托出老墙的历史沧桑之感。

(1分)
21. 这篇文章通过写“我”在深巷里寻访老墙,(1分)赞美老墙丰富的美感、厚重的岁月感,
(1分)表达对老墙逐渐消失的无奈与惋惜,(1分)传达出作者对社会变迁中文化传承的思考。

(1分)三、写作·发现生活之美(共50分)
22.有时候,不经意间会邂逅一场美丽。

春花秋月夏蝉鸣,清词丽句意蕴丰,良师益友好时光……不期而遇的美,浸润心灵,化成一股力量,支撑着每个人继续前行。

请以“不期而遇的美”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2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