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励志演讲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人励志演讲5篇
励志演讲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励志演讲是勇往直前的源泉。

看后会对你的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名人励志演讲,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中国名人励志演讲1:张旭豪
非常荣幸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创业的感悟和心路历程。

对于饿了么来说,其实我们也不是迅速变成今天最火爆的样子的,我们创业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七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面,做好专注的事,把网上定餐、配送做好,提供这两方面极致的服务,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努力。

在饿了么看来,要称为一个伟大的企业,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战略上从小处开始切入。

很多时候夸夸其谈的战略不是很深入,就是没有抓住用户的痛点。

饿了么一直以来有一个名言:
一定要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开始!
我们当时创业的时候,觉得网上外卖是一个切入点,可以切入到整个行业。

我们最初做这个行业的时候,还没有移动互联网,只有PC互联网,当时有很大的挑战。

我们要说服一家餐厅上我们的网站,需要拉网线,买电脑等,付出很多,甚至我们自己来买这些,给餐厅来提供工具来加入饿了么。

所以说我们今天饿了么不但有中午午餐和晚餐的服务,现在更有的是早餐的服务,生鲜的服务,水果的服务,这些品类的扩张,不是我们创立之初就形成的是通过一个点逐步的展开的。

我觉得企业,特别是互联网的公司,要抓住一个用户的痛点然后在其他的品类,其他的项目上做好,这样的话,更容易取得成功和进步。

第二,我觉得创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小步的迭代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们创业之初的时候,不是一个网上的平台,我们创业之初,我们四个人就拿了四个电动车开是送外卖了。

我们也不是计算机毕业的,也不是互联网毕业的,更多是通过一个电话本来做这个业务的,我们每天的配送的结算非常的复杂,我记得一天工作完了之后结账要结到11、12点。

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是存在的,后来我们交掉了配送的工作,我们觉得信息不对称也是餐厅一个痛点,我们通过NEPS系统,来改变我们的商业模式。

我们最早创业的时候,其实在闵行,交大开展我们的业务,当时也有很多的伙伴,模式也是比较相似的,我们怎么来寻找我们的不同呢?
大家当年的变化就是说一个订单下单以后都要通过平台来传递给商户,或者是电话和短信。

我觉得同质化的竞争一点没有意义。

我们在餐厅里面安装一个电脑就可以接单,虽然是一个小的问题,但是解决了餐厅里面记单难等一系列小的问题,从餐厅里面开始火爆起来,所以说陆陆续续就把其他的平台就甩到后面去了。

到去年的时候,我们发现配送也是一个大的问题,于是我们转变了角色。

从以前的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服务商,到今天发物流服务商。

今天饿了么自营物流超过了500万人,我们全国有一千多家代理商,提供我们的代理商的物流。

在所有的发展过程当中,过去七年左右时间,更多的是在不断的变化,去解决商户和用户的痛点,从而让公司的业务,包括用户,各项数据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所以说,我觉得是开放的心态,我们不要给自己定标签说我们只能做轻的模式,不能做重的,只能做传统的,不能做互联网的,我觉得今天大家要抛弃这些条条框框,用开放的心态来拥抱变化。

最后,一定要回归到我们的初心!资本市场在不断的变,只有我们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公司的核心成员信仰是不变的,我们作为创始人和CEO,一定要不断把企业的文化、创业公司的信仰,初创时候的梦想维持住,它就是一团火焰。

我们只有把它不断的蔓延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公司才会好。

我们火热的就是创业的心,即使我们走过了七年的时间,我们还是要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要去尝试。

我们一定要快速的抓住市场的痛点,寻找到最快速的增长的那条曲线跟业务线,然后加快你的速度的迭代,这样你的公司才可以生存下去。

此外,我们一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无论是资本的市场,还是用户的市场,供应商的市场,这些变化要去拥抱它,从而使公司壮大。

最后要保持创业时候的最早的初心和理念。

这些新年使得我们每一个团队,企业的每一个人可以有足够的战斗力。

我觉得公司还可以基业常青,一直保持着创业的活力。

我觉得只有有这三点,成功才会离你越来越近。

中国名人励志演讲2:马云
大家下午好!坐在那儿本来我不想发言,广昌说你来了,一定得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因为我坐在下面,应该讲受益匪浅,听了经济学家的讲座,听了各位的交流。

因为从经济学家开始,我还得说几句经济学家的问题。

其实这一年大家活得都不容易。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活下来了,年底这么忙,大家可以在这儿花一个下午,说明我们都过来了。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活着的人,是成功的,企业也一样。

战场上,商场上年底还能站在那儿听讲座,还能交流,还能发奖金、工资,那就是不错。

做企业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战士一样,上战场的第一要素,有时候不是为了赢,而是活着。

2015年最后一天,我们都没倒下,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我们每年都把未来的一年想得非常艰难。

尽管我知道,第二年肯定有很多人做得比我们好,未必我们公司能做得更好,我们公司可能会有很多不可预期的困难出现,看清楚未来的灾难,仍旧为之,这才是真正的乐观。

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企业,脚踏实地,其实来的3到5年经济情况并不容乐观,但是未来5到15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还是很
有机会的。

在经济好的时候赚钱的企业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家。

股市是牛市的时候,街上买菜的老太太都能赚钱,你不能把自己称之为投资者,只能称之为炒股者。

经济不好,你才是优秀的企业。

好企业,基本上经历过几个悲惨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的原因,或者是经济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觉得,在危机关头,能熬过去的企业才有“抗体”。

最近也听了很多经济学家讲,在短期以内中国经济有下滑压力。

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下滑压力,是长期的,是持久的,是永远性的。

我们不可能回到9%、12%。

我们要学习适应5、6%,甚至在未来20年,我们能保持2%-4%,已经很了不起了。

因为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你继续保持15%的增长,这是要出问题的,到1.78,不太会长了,要的是脑袋,国家体制、机制,这也是一个科学,所以不是短期有压力,而是长期我们学会有2%到4%,其实2%、4%,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即使2%、4%,有企业依旧能达到200%、300%的成长,有的企业再好的经济形势,也做不好。

其实经济形势好坏,与你自己做得好坏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不要因为说你的企业做得不好,你就“归功于”经济不好,经济不好也有好企业,经济好的时候,不好的企业有的是。

总体来讲,过去的一年中国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二胎开放了,人民币进了篮子,2015年其实很不简单,很多事情我这辈子可能看不见,都发生了。

但是我们企业家就是要把握那些可能超越我们期望和预判的东西,我自己有时候想,人家现在把阿里巴巴看得挺神,其实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公司。

16年以前,我们说出要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那个时候我们公司排名可能200万名以外,说这句话很狂妄,但是稀里糊涂地居然做到了这个目标。

这不是因为我们多厉害,而是我们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独特的时代。

这不是虚话,我们确实感谢这个国家,感谢整个改革开放,我们确实感谢互联网,感谢所有年轻人。

没有这些,阿里巴巴所有的梦想,真是一个空想。

今天全世界变化最大的国家,可能就是中国。

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转型也好、升级也好、创新也好,各种各样的变革,都非常之
大。

特别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在在座所有的企业家我们拥有的机会,可能是人类社会在一个时代极其罕见的。

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企业的质量、数量、规模、品质,跟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比,欧盟比,欧洲比,跟日本比,还相当非常之大。

今天,我们能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中国国家企业队,其实就像中国足球队一样,我们能进去,也是检漏进去,我们实力远远不足。

但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一定会诞生很多世界级的企业。

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请问中国有多少企业活过了30年?而要想成为一个持久的经济体,大概需要50年,很多企业只有跨国50年的历程,这50年历程内至少有5到10次灾难,是经历了国家、国际形势和企业内部的灾难,才能称之为一个坚强的企业。

任何一次打击,对我们来讲都是一次机遇。

大家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创新,中国这个时代也是千年不遇。

几千年来有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真正消灭贫困?但是我们这代人正在努力实现。

互联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我们是否能把握、掌握?
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我们要理解这个时代,要读懂这个国家,我们企业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你企业才会走得久。

刚才周会长一番话,我听下来觉得周会长在反思自己有什么、要什么以及学会放弃什么。

我们的知识越多,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缺乏智慧,因为智慧告诉你什么我们是不要的。

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商业变革的时代,商业变革,每个人对机会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把这个机会看作机会,灾难,有人把灾难看成机会,有人把好好的机会做成了灾难,而很多人又把灾难做成机会。

其实机会在没有形成机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机会,形成机会以后,往往是灾难的开始。

所以今天的雾霾,已经形成了雾霾,抱怨有什么用呢?这时候是我们做企业巨大的机会,如果你改变了这个雾霾的现状,改变了中国的环境,你有可能是未来30年最了不起的企业。

创新,企业家的职责是创新,创新的主角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家,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我们可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但是不可能培养企业家。

所以这一点希望大家记住,我们企业家就是野生动物,
我们就是原生态。

我们对很多问题的反思和思考,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创新不是讲故事。

如果你觉得靠概念可以成功,那么你最后得到的,还是一个概念,如果你觉得讲故事能成功,最后你剩下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大家要记住,创新是逼出来的,没有人是在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做好创新。

创新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刚才王新奎教授讲的我非常同意,企业家是个状态,创新是有个时间的。

马云的创新,可能就三年五年,但是创新付出巨大的代价、压力,是超过想象的。

创新时间有限,如果你在乎许多外界的东西,就会失去人生中最宝贵的那一刻。

65岁,你只能在自己家里做一些儿孙满堂的创新了。

创新也是有巨大风险的。

传统银行机构在风险处理上比我们互联网创新要做得好。

其实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传统金融可能做的风险是把防弹衣做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好,而我们的创新是让杀手根本不可能靠拢你。

我们想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你是把防弹衣做得更强还是让杀手没有可能出现在这个场地上?思考的深度广度,都是我们值得创新、反思的地方。

我们企业家一定要想明白另外一些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成功?我个人也讲点哲学的,成,我们有时候讲,成在自己,功在后代。

如果没有把功传给别人、社会、传承下去,让你的员工、客户、家人、所有认识的年轻人能得到那个功,你并不是很成功。

中国最怕的就是“首FU”,有好几种富,一种是富有的富,中国当首富是个灾难,应该是负责任的负。

还有就是负债最多的负,我们也不少,但是我希望是首福,福气最好的人,有安稳的结局,千百年来做企业做得大的多少人有好的结局?我们不能解决我们的生存,出身在哪里,但是可以决定我们怎么死,企业更是如此。

我们要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后代找到一个很安稳、平稳的福气,只有你的家人、企业、员工、客户都得到好的、圆满的结局,这才是我们要的首福,福气的福,可能来得更好。

做企业,我们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企业开始学会了埋怨。

其实真正的企业家,是不埋怨的,做成功的人,永远在检查自
己的问题。

台上的嘉宾都是在讲,我反思我过去的一年,但是不成功的人总是在怪别人,实体怪虚拟,都是别人没有做好,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其实实体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今天都是个婴幼儿,两个孩子打架,都说对方不好。

其实任何一个企业,我们永远面临着未来的挑战,我们永远面临着被别人淘汰,或者被自己淘汰。

刚才讲过剩产业,中国有过剩能力吗?没有,是落后经济的能力过剩。

中国制造业下滑了吗?制造业下滑,制造业从来没有下滑,世界上有苹果、特斯拉,是那些创新的,中国零售行业做得不好吗?零售行业做得很好,是你的零售行业做得不好。

20年以前,你怎么把那些小商小贩、国有体制的那些落后、不能引领把握掌握未来的消费需求的商场给灭掉?你活了20年,这20年,你专注在房地产,没有专注在客户体验上,今天互联网把你给淘汰了,也是天经地义,因为互联网企业也一样,没有几家企业真正能活好三到五年,如果真正看一下,互联网企业的死亡率比传统企业好不到哪去,甚至更为残酷。

我们今天看到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的机会。

中国经济不管怎么调整,不管浙商企业会面临多大的挑战,,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浙商群体过不了,中国没有一个商帮过得了,如果我们跨不过,谁能跨得过?中国几个商帮每年会有一天聚在一起,学习讨论半天时间?有多少商会能这么组织起来,这么研究和学习,反思自己、学习别人?我们做不好,谁能做得好?所以我们对自己,还是要有信心。

都说我们浙商的鼻子很灵,哪儿有商机,哪儿就有浙商。

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有可口可乐的地方,就一定有浙商,没有浙商的地方,好像没有可口可乐。

所以浙商今后不仅要擅长于发现需求,我们还要创造需求,不仅要善于追赶需求,我们要引领需求,我们不仅仅要找到外在的需求,更要发掘内在的需求。

所以,我觉得我们浙商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整个国家就是品质的提升,消费品质的提升。

我认为马云很难复制,因为我自己也复制不了,也不知道怎么走到今天了,没想过,从没想过自己会做企业,走到今天,是纯粹的巧合、偶然。

但是很多以为自己能复制,麻烦就大了。

你只能超越,不能复制。

而且规模、速度并不决定你多成功,决定你成功的,不是你多大多快,
而你多好、多有舒适感。

中国经济一样,7%、9%,不重要,中国经济什么样的比例最舒适,这是最重要的。

只有舒适度,才是最好的。

有舒适度,你不会有这种压力,会调整自己。

企业也一样,不要看到别人有30%的增长的一天,别人也有负30%增长的一天,只有把自己做好。

工匠精神,经济速度放缓,有什么不好?我最想不明白,其实水平好坏,在于慢速度,而不在于快速度。

在快的过程中,一定会出错。

如果你想快,又想慢,因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要懂得放慢脚步,要懂得建立机制,要懂得用最好的人,最好的管理方式,最好的技术来提升创造最好的产品,而让年轻人去提升速度,不要跟年轻人比速度,也不要跟年轻人比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最后,我也想提醒大家,2016年并不好过。

过好了,你就当马云说错了,过得不好,你要相信,其实大家过得都不好,挑战只会越来越大。

互联网对大家的冲击,是远远超过你们在座所想象的。

组织的变革、人才的变革、文化的变革、技术的变革,刚刚开始。

所以预祝大家2016年不是活得好,而是2016年我们坚持再活过去!因为阳光总是在那儿,希望能够照到我们身上。

谢谢大家!
中国名人励志演讲3:冯仑
创业25年,就靠这3个字
我到这儿来,主持人之前跟我沟通,说一说熬的事。

伟大是熬出来的,实际上生活中什么事都有两面,看鲜花非常愉快,看坟墓也不能绝望,都有两面。

我要跟大家讲所谓的熬,无非是一个走了一段路的人回头看,我们怎么样能熬下去,或者说我们怎么能够成长,或者说怎么走得更远。

也或者说,如何获得一个可持续发展。

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我们都是在讲一件道理,就是活着,更好地活着,持续地活着,活到你想要看见的自己最满意的那一天。

过去25年房地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早,我们六个人(万通六君子)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这个是在25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我们多大呢,跟在座的差不太多,我们平均年龄25.8岁,不算我就24岁。

我们25
年前开始做这个生意的时候,其实没有想过能做20多年。

我一直都觉得做几年就算了,我原来是教书的,做生意是个意外。

但是没有想到,一晃就25年了,公司20周年的时候,六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当时小崔问我们的感受。

很有意思,就说了一个是,他就说20年你们六个人分开又在一起,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所有的人不约而同的用三个词:第一个词就是熬;
第二个词是扛,扛这个词是北方词,跟熬是一个意思;
第三个词是顶,顶住。

我们六个人没有排练过,但是大家突然一下子感受居然是一样的,就是熬着,扛下去,顶住。

20年所有的体验,心理上的过程,其实真的是一样的。

昨天我来之前,潘石屹打电话,潘石屹从万通离开自己出来创办企业SOHO中国,也20年了,日子过得好快。

因为我要来这里要拍一个这样的视频,其实也讲了,过去熬的乐趣,扛的艰难,顶的勇敢,我们每一天都可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回头看是什么让我们活下来,这是最重要的。

是什么我们能熬得下去,是什么让我们能扛住,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教你怎么成功,教你怎么不死
有这么几件事情让我们活下来,为什么这么讲呢,其实这件事特别重要。

中午的时候,马云在给所有湖畔的考生和我们这些参与学校发展的老炮分享的时候,就讲了一个事情。

湖畔不教大家怎么成功,教大家怎么不死。

因为商学院每天都在讲成功,谁又怎么样,估值又多少,哪一年IPO,又并购,成为牛逼,什么独角兽,似乎每一个人出门都能碰到钱,但鄙人碰到的是电线杆,拐弯的时候是掉到坑里。

所以湖畔跟大家讲的是多少种死法,以及多少次磨难,以及多少次侥幸逃生,讲的也是活下来的办法。

最重要的,我认为我们活下来主要靠什么方法,大概的办法,是回过头来看很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也很简单,都是老奶奶在很久远的时候,在你还不懂
事的时候跟你讲的话,做好人,要听大人话,不要偷东西,不要乱占便宜,不要惹是非,就是这些话都是价值观。

而这些价值观你会发现,越往久远走,这些东西特别重要。

用我们自己早期就是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这就是我们当时最初衷的想法。

找一个标杆,然后找到一些资源,最后就走上正道。

每天都有很多是非,商人是一个是非的人,今年是是非年,商场是是非地,变革的时代就是是非的年代。

在一个是非的年代,是非地,是非人去获得是非物,怎么样能做到没是非,少是非。

而坚持正确的是非,放弃那些错误的是非,获取正确的事物,这就是价值观。

而这些东西让你能活下来,它们非常重要。

20多年来,我们看到很多民营企业,有各种各样的是非。

我今天看广昌讲有五个是非,网上传播的,有五大是非会让人死。

其中有政商关系是非;有和明星牵扯的是非;有贪婪造成的是非等等。

这五大是非,是广昌认为让你死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我们讲的价值观,就是解决在“五大是非”当中取是,而去掉非。

这个事情很重要,让你规避了风险,还让你把账算清楚。

我们难得的是要算一辈子的账,一辈子确实算不清的,就是你一辈子还要挣多少钱;一辈子有多少痛苦和幸福;一辈子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死了,结束你的生命;在这些算不清的地方怎么办,你怎么去坚持。

只有一件事,当你有了是非标准以后,有了价值观之后,这些账就算得特别简单。

比如说入了佛,无就是有,一下子算清楚了。

让就是取,苦就是乐,生就是死,都算清楚了。

要是没有这一套思维方法,价值观,你每天都纠结。

前两天高晓松和一个纠结的理工男生气,他在清华做演讲,讲了很多话,最核心的话就是诗和远方,这是晓松最爱说的一句话。

正在这个时候,让大家提问,结果一个男生是北京最牛逼的一个学校,人大附中高材生,清华的学生,理工男,突然举手问他一件事:高老师,我有一个问题问你,我现在已经得到了国营企业offer,我是不是应该去,我很纠结。

高晓松猛地一下说,我讲了半天诗和远方,你就问我这么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该不该问呢,其实也不是说不对。

但是这个问题,这是
一种价值观,一种人生态度,就是计算每一个当下的得失。

而高晓松讲的是另外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看远处情怀和坚守自己,超出现实的一些追求。

这两个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而你要算当下,永远算,你每一次可能都是赚的,但是最后是失败的。

比如小偷和盗贼也算当下,他一定要算这次偷多少。

最后他越算得清,越出事情。

贪官算,当下也在算,我帮你办个事拿多少钱,也在算,结果也是要出状况。

所以我们有一个价值观,让我们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或者我们讲的好人、好事、好钱,这个好都是最朴素的,我们传下来的诚信、好人,最简单,一点不复杂,只要你做下去,你都活下来了。

你要放弃了,就死掉了,就这么简单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老开玩笑说要听奶奶的话,听老人的话,不是听那些办事的具体方法,而是这些最朴素的真理,这些道理大概就是我们人所以能够在世上安全平安发展下去的一个根基。

活在未来,到当下混混
第二件事情,我们要活下来就是要变化,要创造。

前几天华大基因的老板汪建,我们两个在一起说一件事,我们两个都喜欢胡思乱想。

他总在讲一件事情,讲什么呢?讲未来人类没有医院了。

为什么没有医院呢,因为所有的医生其实都是没用的。

为什么?他告诉我,人类已经发现的疾病有将近9千种,能诊断的即使是美国这么发达的,也有4千种,能够开药的大概3千种。

那还有一半的呢,都没有用,就是说人对这些东西没有办法。

只有一个办法,从基因上加以改造,基因已经不讲转基因,叫基因编程,编辑基因,像编辑文稿那样。

如果我们在子宫里就把这些事情干好,这些病就没有了,所以他要做一个未来的医院。

这个医院没有现在这些大夫,可能是机器人,通过一些基因工程来解决,所以我也开玩笑,我说你是在子宫里战斗,他说一切从子宫开始,是最好的医院,说了很多有意思的话。

我也在讲未来城市发展的故事,这时候有一个人做了一个评价,我觉得对这种变革讲得非常有意思。

他说我们两个人是活在未来,到当下混混。

就是说我们每天活在未来,在当下只是混混的,不是当下的人。

所以我觉得活在未来,做当下的人,这是未来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