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泄露”问题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泄露”问题及处理措施
化工行业,尤其危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是高危行业,泄漏的发生,让公司处于更高的风险之中,所以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泄漏危害,确保公司安全稳定的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很多物料都具有毒害、腐蚀等特性,特别是在高温高压和生产系统的长周期运行环境下,装置在生产、储运、使用、卸车等环节,经常会发生泄漏。

泄漏既损失了物料,又污染了环境,严重的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给公司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平稳运行极为不利,还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

根据国家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发生在化工企业的着火和职员中毒事故,有56%是由物料泄漏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引起的。

如何防范泄漏,是公司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重点之一。

下面就泄漏发生的原因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泄漏产生的原因
1、密封失效,导致泄漏。

在生产中,大多设备管线的压力与温度是影响其密封性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高温作用下,工艺介质的黏度小,渗透性增加,介质对垫片和法兰的溶解与腐蚀作用将加剧,客观上对密封的要求进步了,同时,密封组合件各部分存在较大温差,由此产生的温差应力使各部件热膨胀不均匀,操纵温度与压力的联合作用要求密封比压增加,导致压紧面松弛,密封比压下降而产生泄漏。

2、设备本质缺陷,导致泄漏。

一方面,由于机械加工的结果,机械产品的表面必然存在各种缺陷和外形及尺寸偏差,在机械零件连接处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间隙,工作介质就会通过间隙而泄漏;另一方面,腐蚀、裂纹、磨损、老化、外力破坏、设计不规范、制造质量差、安装不正确、工艺条件变化导致材料失效。

3、异常工况,导致泄漏。

一是在生产碰到紧急情况时,系统的温度的急升与急降,使各部件产生膨胀不均,从而也会导致密封失效。

二是不按规定操作,使设备超温、超压,导致设备本体发生物理性爆破,而发生泄漏。

4.人的因素,导致泄漏。

一是操作员工素质差,培训不到位,对规章、制度、规程等不了解,甚至误操纵。

二是思想麻痹,防范意识不强,违章操作,心存侥幸,有章不循;三是
排查治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规程不具体;四是责任心不强,设备不按要求保养,巡检走过场,发现隐患不及时处理等。

二、泄漏的预防
泄漏治理的关键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计划地对生产装置、管道进行防护、检验、改造和更新,变事后堵漏为事前预防,可以有效地减少泄漏的发生,减轻其危害。

1.把好本质安全关,从源头上消除泄漏隐患
为减少泄漏的发生,要从本质安全做起。

一是按规范设计。

设计时要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根据工艺条件和贮存介质的特性,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装置等,落实可靠的措施;其次把好采购物资的质量关,按设计标准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厂前要做好质量抽样检查,严禁使用低等级代替高等级材料;三是控制好设备的现场制作、安装过程质量关,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按规范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的治理,出现缺陷立即整改,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符合要求;四是新管线、新设备投用前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耐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探伤,严防有隐患的设施投入生产。

2.把好使用和维护关,提高设备安全可靠度
生产使用装置必须正确使用与维护。

一是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控制正常生产的操作条件,减少人为操作所导致的泄漏事故。

二是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开停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漏液。

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发现,及时按维护检验规程维修,及时消除缺陷,防止隐患、故障及后果扩大。

三是加强治理。

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树立预防泄漏就即是进步经济效益的思想,完善各项治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工艺及安全sop培训。

3.把好设备监测关,实现泄漏的超前预防
泄漏事故的发生往往跟生产设备状况不良有直接的关系。

利用有关仪器如:氨气检测仪、可燃、有毒检测仪等对生产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和在线检测,在泄漏发生之前对设备、管线进行维修,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减少突发性泄漏事故的发生。

4.完善防护监控设施,保障安全生产
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阀、呼吸阀、压力表、液位计、爆破片、放空管等安全设施,当出现超高压力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防止忽然超压对设备造成损害和设备爆炸的危险;对密封面、阀门、疏水器、安全阀等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杂质和异物进进,损坏设施及设备,减少泄漏发生;采用DCS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
术,使操纵职员在操纵室内既能把握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对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

三、泄漏的检测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泄漏进行有效的治理,就要及时发现泄漏,正确地判定和确定产生泄漏的位置,找到泄漏点。

特别是对于轻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和场所,通过检测及早发现泄漏的蛛丝马迹,这样,就可以采取控制措施,把泄漏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是经验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较明显的泄漏,可以通过看、听、闻、摸直接感知发现,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人的敏感性、经验和责任心。

二是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泄漏检测法。

在比较危险的场合,使用泄漏检测仪器能够做到在不中断生产运行的情况下,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判定故障发生部位、损伤程度、有无泄漏,并能正确地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

四、泄漏的应急处理
泄漏发生后,假如能及时发现,采取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应对泄漏的处理方法,关键是三个环节,一是及时找出泄漏点,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控制可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即工艺应急控制和工程应急控制。

工艺应急主要措施有:切断相关设备(设施)或装置进料,公用工程系统的调度,撤压、物料转移,喷淋降温,紧急停工,惰性气体保护,泄漏危险物的中和、稀释等。

工程应急主要措施有:设备设施的抢修,带压堵漏,泄漏危险物的引流、切断等。

二是抢救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员工。

这一环节是应急救援过程的重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将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员工从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现场急救,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三是泄漏物的处置。

现场物料泄漏时,要及时进行覆盖、收留、稀释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从很多起事故处理经验来看,这一环节如不能有效进行,将会使事故影响大大增加。

对泄漏控制不住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失往处理事故的最佳时机,使泄漏转化为火灾、爆炸、中毒等更大的恶性事故。

危化品使用、储存、生产企业要制定有效有应急预案,泄漏发生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地救援,控制泄漏,努力避免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