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孟子》五章(南京大学高小方)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孟子》五章(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
师承关系:孔子—曾参—子思(孔伋、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孟子生平事迹:约BC372~289 年,孟轲,字子舆(《文选·辨命论》李善注引《傅子》)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

从事教育,游说诸侯,晚年著书。

孟子宣扬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学说:制民恒产(并非是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平民,但是给老百姓耕种);薄税敛;省刑罚。

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建议统治者要“保(安抚)民而王4”(破读wang4,安抚百姓,从而统一天下而称王)。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告子下》
君子所,其无16(毋)逸。

——《尚书》所,处在自己的岗位上;其:语气副词,该;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尽心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孟子》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引文要分上下篇)。

每篇若干章。

全书共261 章,34685字。

作者:大致是孟子自作,其弟子(万章等)和再传弟子都做过一些润色工作。

内容:着重记载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体制:语录体。

特点:气势充溢,雄健有力,感情激越,条理明晰,善用譬喻,畅达感人。

注本:《十三经注疏》:(东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shì)疏(可能是托名);《四书集注》:(宋)朱熹集注;《孟子正义》(模范本):
(清)焦循正义;《诸子集成》本《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1 寡人之於國也(梁惠王上) 1.3
6 11 10
梁惠王曰 : “寡人之於國也 6
,盡心焉耳 11
矣。

河内凶 10
,則移其民於河東,移
其粟於 河内;河東凶亦然。

6
寡人之於國也 6
,常式:寡人尽心于国矣。

焉:之于,词序强调;

11

┏(打消、弱化语气)罢了,而已; [ 大部分场 ] ┗(加强、强化语气)相当于“可⋯⋯着呢!”[ 此处为加强 ] 译:我对于治理国家啊,可算是尽了心的啊!
10 凶 10 :
┏凶:不吉利;饥荒; ┗兇:兇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内闹了饥荒,就把那的一部分灾民移到河东;把 河东的一部分粮食移到河内;
《孟子》五章(二)
10 11
察鄰國之政,無如 10
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 11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
曰: “ 王好 4
戰,請 11
以戰喻 10。

4
填 10 然鼓 10 之,兵刃既接,棄 3甲曳兵 10 而走 10
,或

11 11
步而後止,或 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 “不可,直 不百步耳
11 16
11
,是亦走也。

” 曰: “王知如此,則無 16
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10 如 :(动词)像; 11 加 11
:程度副词,更加
11 請 :谦敬副词,表客气,请容许我⋯⋯ 10 喻 10
:打比方说明
10 填 10 :形容鼓声咚咚咚,象声词可以归入形容词的副类或直接归为形容词 10 鼓 10
之: 本义就有动词用法,演奏各种乐器:鼓琴,鼓瑟,鼓钟;
击鼓使我方的军队进军。

之, 代我方,击鼓进军; 3
棄 3
:“弃”的异体字;盔甲战衣 10 兵 :武器; 走 10
:逃跑;
11 或 :(无定代词)有的人;
11 直 11 :相当于“只”,只不过; 無 16
,毋,同源字;
不違農時 10
,榖不可勝 4
食也。

數 4
罟不入洿 10
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 10
入山林,
11 5 5 5、 8 10 材木不可勝用也。

榖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10 農時10:《吕氏春秋》收录了四篇古代农业科技论文:
《上农》:上、尚,同源字。

崇尚农业《任地》:开发地力
《辨土》:什么样的土质适种什么庄稼《审时》:农业生产与时令的关系4勝:破读sh ēng,能承受、尽。

译:粮食吃不完。

4數:破读sh ǔ计算,列举;
如字shù数目;其中有不确定的数目“几”:数口之家——几口之家;
引申shuò屡次;引申shuò(人)密切:朋友数,斯疏矣;引申cù(物)细密:数罟
由数目shù继续向前引申:引申为技艺,其中“占卜”也是技艺中的一种。

引申为命运:“李广无功缘数奇”;數罟:网眼小于四寸的网;(生态平衡观念)
10 洿10:许慎的两种解释
┏浊水不流;┗洼下:深;此处当为此解。

10 時:季节,时令;
11 是:指示代词,这;
5生5:动词用如名词,活着的人;
5死5:动词用如名词,死者;
5、 8 10 10 10 8 4
十者可以衣4帛矣。

雞 3 10 10 2 16
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5、8
喪5、8:读如字s āng,这里名词用如动词,办丧事;
破读sàng,垂头丧气;
5、8
喪5、8死:非支式,为死者办理丧事;
10 憾10:不满;
10 始10:开端
10
王道之始10也:判断句,名词性的词组做表补,充当谓语
10
樹10:本义动词,种植;名词义为后起义;
8
樹之8:非支式,在屋前屋后的空地种植;以桑:介宾词组作了补语;
4
衣:破读y ì,穿衣服
3
雞3:“鷄”的异体字;
10
豚10:小猪;
10
彘:大猪;
ù,饲养,养活;
4 畜:(1)破读x
(2)古今字,储蓄,后作“蓄”;古代的普通平民不允许吃肉,如:肉食者谋之(肉食者指官员)译:养殖业搞得好时,允许满七十岁的老人吃肉;飢:飢饿饑:饑荒
谨庠10序之教8,申10之8以孝悌之義,頒1白者不負戴10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 4 5帛食肉,黎10 4 6
民10不飢不寒,然而不王4者,未之有也 6 7 8 9 10。

10 1 1 10
非我也,歲10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10,塗1有餓莩1而不知發10,人死,則

也',
10 8
谨庠10序之教8:广义的非支式(谨:形容词做谓语,如“慎其独”),
狭义的非支式(动词与后面宾语的关系为非支配式)
对于学校的教育很谨慎(非支式翻译时可以插入一个适当的介绍词)
10
庠10:“学”、“校”、x“i án庠g ”(如上庠:高等学府)、“序”都可指学校。

10
申10:反复说明;之:代被教育者,
8
申之8:向受教育者反复说明;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向被教育者反复地说明。

申之孝悌之义:双宾语(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之- 直接宾语,孝悌之义-间接宾语)申之以孝悌之义:非支式(动词+宾语+介词结构;加“以”意思不变)
4
王:wàng
6
未之有也6:否定句中,代词往往作前宾语。

10
檢10:原义捆书简绳结上的印戳→引申:约束→引申制止;
1
塗1:通“途”;
1
莩1:pi ǎ,o本义芦苇里头的薄膜(可作笛膜),通“殍”;饿死的人。

10
發10:打开粮仓救济;
頒1:本义大头,通“斑”;分,古音读重唇音(双唇音):f → b
10
戴10:头顶着;
10
黎民10:众百姓;黎,众;黎献,众位贤人;
10
歲10:年成、收成;
是何異3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無16罪歲10斯11天下之民至焉。


3
異3:“异”的异体字;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单句:主语+谓语(由形容词充当)是,主语;
何,疑问词作状语;
异,谓语;
16
無16:副词,毋,同源字;
10 歲:年成、收成
11
斯11:斯天下之民至焉(承接连词:那么就)/ 闻斯行诸(副词:马上)。

2 齊桓晉文之事(梁惠王上)
3
1.7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3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611 6 4
是6以11後世無傳焉,臣未之6聞也。

無以,則王4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4矣?”曰:“保10民而王4,莫之6能禦也。

”曰:“若10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7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
610 10 1 而過堂下者。

王見之,曰:“牛何6之10?”對曰:“將以釁10鍾1。


3
晉3:“晋”的异体字;
可得闻乎:能讲给我听听吗;
之徒,这帮人,这个派别的人,之有指代性;
無道:没有称说。

無,(动词)没有;
6 11
是6以11:因此;“是”做“以”的前宾语;
無以:不得已;
4
則王4乎:那么就谈谈统一天下而称王的道理吧;
保10
:安抚;
莫之6能禦也:之是前宾语,莫:没有谁;
10
若:(动词)像;
臣聞之胡齕7:非典型的双宾语;“闻”不常用带双宾语/ 问、赐、授⋯常用双宾语;
6 10
牛何之:何前宾语,之(动词);
1
鍾1:通“鐘”,乐器;
鍾的原义有三种:①量具、酒器;②专注、钟爱;③姓:钟嵘;
釁 10
:简化字为“衅”,衅钟即为祭钟:牛角对称美观,纯一毛色;以牛血涂在新钟上,
既可 弥补铸造中的砂眼与裂纹,使鸣声清亮耐敲,又可显示神灵的存在;
《孟子》五章(七)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若無罪而就死地。

”對曰:“然則廢釁鍾與?“曰:‘何可廢也? 以羊易之。

'不識有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為爱也,臣固知王之 不忍也。


王説,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謂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
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曰:“有復於王者曰:‘吾 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豪之末,而不見舆薪。

'則王許之乎?”曰:
10 2 4
“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10
何與 2
?然則一羽之不舉,為 4
不用力
4
10 9 10 4 4
焉;舆薪之不見,為 4
不用明 10
焉;百姓之不見 9
保 10
,為 4
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 4
,不

10
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10
者與不能者之形 10
,何以異 3
?”曰:“挾太2
山以超 10
北海,
4 4 4 4
語 4
人曰:‘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為4
長 4
者折枝,語 4
人曰:‘我不能。

'是不為也,非不能
55
也。

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 11
吾老 5
,以及
4
為 不用力焉 :破读 w èi ,因为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 那么;
9
10
不見 保 :被动式,得不到安抚;
10
不為 10
也,非不能也 :读如字 w éi ,不肯做;
形 : 表现;
2
11 5 5 5 10
10
獨: 偏偏;
太 山:大山→太山→泰山;
10

10
:跳过;
北海:渤海;
4
語 4
:破读 y ù,告诉;
折枝┏(东汉)赵岐《孟子章句》:案摩(按摩)折手节,解罢枝也(罢通疲);
(容易做的事,更可取)
(唐)陆善经:折草树枝(折草枝容易,折树枝不易)
┗(宋)朱熹《四书集注》:折草木之枝;(杨伯峻《孟子译注》同此) ┗(宋)陆筠:折腰(枝与肢同源字)
枝—树干—树枝;肢—躯—四肢。

故:躯干的腰不用折枝。

5 5
5
老 吾老 ,以及人之老 : 老,(用如动词)敬爱; 老,(形容词用如名词)老人;
5
5 5
幼 5
吾幼 5
,以及人之幼 5
: 幼,(用如动词)爱护; 幼,(形容词用如名词)小孩;
10

12 13
:转动;天下可运于掌: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
2、 5 2 10 2 10 2
《诗》云:‘刑2
、5
于 2
寡妻 10
,至于 2
兄弟,以御 10
于 2
家邦。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故推恩
10 10 10 10 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 10
子 10。

古之人所
以大過人 10
者,無他焉 10
,善推其所為而已
54 矣。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權 5
,然後知輕
重;度 4
,然後知長短。

11 5 5 3 10 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抑 王興 甲兵,危 士臣,搆 怨於诸侯,
然後快 於心
與?”
2、5 刑
2
、 5
:典范,后作“型”;(名词用如动词)做表率;
2
于 2
:后作“於”;干勾于 寡妻 10
:正妻、嫡妻;
12
無他焉 10
:他,旁指代词;
5 權 :本义秤砣,名词用如动词,称一称; 4 度 :破读阳平,量一量; 13 抑 :表选择问,还是?;
5 興 5 甲兵:(形容词用如使动)发动战争;
5 危 5
士臣 :(形容词用如使动)使战士和臣子们陷于危险; 3
搆 3
:“构”的异体字; 10 快 10
:本义痛快、快活;
10 御 :本义驾车,引申为治理(没有繁体字); 妻 10 子 10:妻子子女;
10 大过人 10:大大超过一般人;
2 王曰:“否。

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2?”王笑而不 4 5 5 3、 5 4 2 言。

曰:“為4肥甘 5不足於口與?輕 5煖 3、 5不足與體與?抑為 4采 2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
44 不足聽於耳與?便 4
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 4
是哉?”曰: 1 4、 5
“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1:欲辟土地,朝 4 5 秦楚,莅中國而撫四
10 10 夷也。

以若所為,求若 10所欲,猶 10 緣木而求魚也。

” 10 11
王曰:“若是10 其 14
甚與?” 4 為 :破读,因为;
5 5 3 、5 肥甘 5、輕 5煖 3、
5,(形容词用如名词)肥美甘甜的食品、又轻又暖的衣服;
3 煖 3
:“暖”的异体字; 2 采 2 :后作“彩”(彡:放光华);采色,绘画作品;
4 便 4 嬖:便,破读阳平;
1
可知已 1:已,通“矣”; 4、5 朝 4、5
秦楚:破读阳平,(用如使动)秦楚来朝见自己;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10
若 10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或 / 礼貌称呼平辈:字、号、职位,(指示代词)如此 的;
10
猶 10
:如同;若是 10 11
若是 10其 11甚與:若是,如此;其,之;如此地严重吗;
求若
3 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3。

”曰:“可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
5 5 5 勝?”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5 固不可以敵大 5,寡固不可以敵衆,弱 5固不可以敵强 10 10 5 6
10者九,齊集 10 有其一;以一服 5八,何 6
以異於鄒敵楚哉?蓋 4
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 4
皆欲藏 1 3 11 11
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 1,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 3於王。

其 11若是 11,孰
14
殆 11
:(表委婉语气副词)恐怕; 3
災 3
:“灾”的异体字; 5555
小 5 、大 5、弱 5、强 5
:形容词用如名词; 海内之地,方千里 亦反

禦之?
10
方千里10:千里见方,边长为⋯里;
10
集10:集长补短;
译:
5
服:使动;
1
蓋:通“盍”,何不;
合:(hé)合作,(gě)量词,一升的十分之一:“鸡三合,鸭半升”;
2
反:后作“返”;
1
塗1:通“途”;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欲,有;
3
愬3:“诉”的异体字;
11
其11:(假设连词)如果;
11 11
其11若是11:如果像这样子去做的话;
《孟子》五章(十)
王曰:“吾惛16,不能進於是矣。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甞試之。

”曰:“無
11 2 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

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1。

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5、8之,是罔5、2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
5 5 4 10 10 君制民之產,必使仰5足以事父母,俯5足以畜4妻10子10;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
10 5
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11 5 10 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

此惟11救死5而恐不贍10,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
2
反2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时,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6
惛16:糊涂,与“昏”同源;
11
若11:(提起连词)至于;
10 2 10 2
放10辟2邪侈:放10,放纵;辟2,邪僻,后作“僻”;不走正道,不按规矩办。

奢侈浪费。

1
已1:通“矣”;
5、 8 5 8
刑5、8之:刑5名词用如动词,处以刑法;刑8之,非支式,对老百姓处以刑法;
罔5、2民8:罔2,后作“網”(网—>罔—>網—>网);罔5,名词用如动词,张设罗网;罔民8:对老百姓张设罗网,非支式;
焉有:哪有;
5
仰、俯5:动词用作状语;
4
畜4:破读x ù,养活/ 2 储蓄,后作“蓄”;
樂歲:丰收
终身:总是;
之善:之,动词;善,形容词用如名词,善良的道路;
11
惟11:(范围副词)仅仅是;
5
救死5:死,动词用如名词,死者;救助将要死的人。

贍10
:足;
3許行(滕文公上)
许行,农家的代表,楚国人。

政治主张:君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饔,早饭;飧,晚饭;自己做早晚饭)较彻底的反剥削:要求明君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家务劳动的同时治理国家。

重视农业科技:《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

4弈秋(告子上)
16 2 11 5 5 5 孟子曰:“無16或2乎11王之不智也。

雖11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5暴2之,十日5寒5之,
5 4 10
未有能生者也。

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5之者至矣。

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4弈之爲數10,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7,其一人專心 6
致志,惟弈秋之爲聽6;
智:今字,孟子成为经书晚至宋,宋以前《孟子》非经书,人们较随意地采用了今字;
無16:与“毋”同源;或2:疑惑、困惑,后作“惑”;
乎11:(介词)于;
雖11:(假设连词)即使;
暴2:曝晒,后作“曝”
一日5、十日5: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寒5:形容词用如使动;
寒之者:指小人;
吾如有萌焉何哉:萌,向善的苗头;如⋯,嵌宾语;
我对于⋯⋯又有什么办法呢?
译:我对于国君刚刚有那么一点向善的苗头,又有什么办法呢?
夫4:破读阳平;
数10:技艺;
弈秋,名秋,专长“弈”作第一个字;例:轮扁,擅长做轮子的扁;
弈7:双宾语:诲二人弈,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兼语:动词的宾语又是下一结构的
主语
惟弈秋之为听:之为、之、是、实、云、焉,助词,提示前宾语;
惟余马首是瞻
其此之谓乎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10有鴻鵠10將至,思援弓繳4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爲 4 是其智弗若與2?曰:非然也。


鴻鵠10:天鹅;以爲10:窃以为、一心以为,非单用的“以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以为”(即战国中期即与现代用法);
繳4:破读zhuó,栓在射鸟的箭尾上的生丝线(二、三尺长,染成彩色,标注箭落下的方向);
弗若之矣:后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往往作前宾语;前后宾语:与否定词、动词有关。

爲4:破读去声,因为。

5舜發於畎畝之中(告子上)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10,百里奚舉於市。

姓:原指同一个血统;氏:血统中再分别出地位的贵贱;至迟到司马迁时代,姓氏已经合一。

孙叔敖:蒍wěi 氏,名敖,字孙叔;名与字同义、反义词或意义小关:敖:傲慢;孙,谦逊;例:曾點,字晳,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例:朱熹,字元晦;熹:光明;晦:灰暗;
海10:相对于中心繁华大都市而言的边远地区,古人想象中国在四海之内;译:孙叔敖被从边远地区举荐出来。

鬲:
┏破读音(gé)
┗如是音(l ì)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鬻,后作“粥”);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4、5乏10其身10行,拂
亂其所爲,所以動 5 使动心忍5使动性,曾2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16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1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空4、5:苦贡切(kòng),穷困义;形容词用如使动,空其身:使其日常生活穷困;身10:日常生活;
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是各种工匠都需要为其备的。

乏5:行而无资;使动用法,乏其行:使其行而无资;困:居而无食;译:使他无论是家居还是出门都受贫穷之苦。

曾2:增加,后作“增”;
衡16:与“横”同源;衡于虑,思虑受阻塞;
征於色:察验他人的脸色;
发于声:从他人的话语得到启发;
而后喻:然后才能懂得道理;
拂1:通“弼”,辅佐。

上古音中f 声母就读b 音;
於:由于;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人之老5;幼5吾幼5,以及人之幼5:天下可運10於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