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指导意
义
目的研究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我院收治急性脑梗塞确诊患者和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资料各49例,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进行测定。
对两组测及检测结果阳性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易患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其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较高,其结果可作为对该病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的重要指导依据。
标签:急性脑梗塞;D-二聚体;B型脑钠肽前体;预后;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plasma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s and d-dimer levels in the progno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4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and 49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ho had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respectively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d-dimer and plasma b-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s were measur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chemiluminescence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levels of d-dimer and plasma b-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二、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并同意参与研究后,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于批准后的当日或次日,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mL,经处理后取血浆置入-70摄氏度环境中,作为待检测标本,选择我院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标本采集后的2小时内,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进行测定。
对比两组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情况。
三、观察指标(1)D-二聚体、血浆B 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测定结果;(2)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
四、检测结果阳性判定标准当D-二聚体的检测值大于150mg/mL定为阳性;当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检测值大于200ng/L定为阳性[3]。
五、数据处理方法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以(x±s)表示,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一、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测定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具体数据见表1。
二、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研究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2。
讨论
B型脑钠肽前体属于脑钠肽的一个分裂片段,与脑钠肽相比较而言,其半衰期时间更长、更容易检测。
脑钠肽主要具有利钠、利尿的作用,还可以产生一定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从而对交感神经的冲动状态进行抑制,对压力感受器功能进行调节,起到利钠利尿的效果。
目前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比较,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会明显升高,但究其具体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明确[4]。
血浆D-二聚体能对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程度进行充分反映,是对血栓形成或溶解进行准确评估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标志物。
在机体有凝血反应发生的时候,纤维蛋白原就会被水解,从而导致交联纤维蛋白的形成,而纤溶系统被激活之后,交联纤维蛋白会形成D-二聚体复合物,故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说明机体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脑梗塞的病理学变化过程中,会有血栓形成,纤维蛋白会被溶解,进而导致D-二聚体水平呈现异常升高状态[5]。
总之,临床上罹患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其D-二聚体、血漿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会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实际工作中,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该病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的重要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赵良梅,周长文,周霞,等. 老年急性脑梗塞进展性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1):59-61.
[2]朴影,徐树军,王赞,等. 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1):998-1001.
[3]马涛,刘朋,郭霞,等.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 世界临床医学,2015,9(6):84.
[4]李博生,谢东玲,文国安,等. 血浆标志物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2):256-258,261.
[5]曹风华,吴正福,陈鹏,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542-544.
(收稿日期: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