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抢救成功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52岁。
因“胸闷气短40天,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周”入院。
患者入院40天前每于
劳累后,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有时夜间不能平卧入睡,需端坐呼吸,在当地医院住院作
心脏彩超,拍胸片提示左心室扩大,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服用卡托普利,稳心颗粒
后症状好转。
一周前,胸闷气短再次加重,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并伴双下肢浮肿,咳嗽,咳白色粘痰,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查体:血压:140/85mmHg,神志清,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扩大,
心尖区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处,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广泛ST-T异常。
胸部正位片提示左心室扩大;心脏彩超提示:心肌缺血,左心扩大,左室长径(D/S): 87/65mm,左室射血分数52%,左室收缩功能减低;24小时
动态心电图提示:总心率13344次,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
初步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4级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入院后给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硝酸脂类治疗后,心衰纠正,气短好转,为进一步确诊,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前血压110/80mmHg,心率100次/分,手术顺利,见右冠近段多处不规则弥漫狭窄,中远段多处不规则弥漫狭窄,最窄处约95%,Timi血
流3级,前降支近端起始部至远端多处不规则弥漫狭窄,最窄处约85%,Timi血流2级,回
旋支中段多处局限性狭窄,最窄处约80%,诊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造影顺利,持续20分钟,预行心室造影时,病人突述头晕,吸氧量开大,病人很快意识不清,鼾声呼吸,有呼吸
暂停,呼吸12次/分,血压110/80mmHg,心率100次/分,压眶无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初步判断发生急性脑梗塞或脑血管痉挛可能性大,立即气管插管气囊人工辅助
呼吸后,这时左侧瞳孔散大直径约4mm,右侧正常。
立即头颅核磁提示多发性脑梗塞,未见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见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痉挛,右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局部狭窄,
沿动脉壁见动脉充盈缺损影,右侧前交通动脉起始部部分未显示,右侧大脑前动脉远端分支
减少,其内见小充盈缺损,经导管注入尿激酶50万单位溶栓治疗,病情无好转,给硝酸甘
油100ug及地尔硫卓10mg各两次,地塞米松10mg ,复查造影,远端分支明显增多,血流加快,未见明显缺少血管区。
病人返回病房后,继续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营养神经,降颅压,预防肺部感染等治疗,24小时后意识逐渐转清,对提问有反应,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呼
吸16-18次/分,血压120/80mmHg,双侧瞳孔等圆不等大,左侧瞳孔散大直径约3mm,右侧瞳孔直径约2mm,光反射迟钝,心率100次/分,律齐,四肢均有自主活动,病理征阴性,
双膝腱反射存在,左侧稍弱。
48小时后完全撤除辅助呼吸装置,生命体征平稳,四肢肌力5级,指鼻试验阳性,闭目难立征阳性,双眼睁眼困难,经过进一步营养神经,口服中药,针
灸按摩功能恢复锻炼,病情逐渐稳定,生活基本自理,住院68天出院。
讨论: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所接受,随
手术量增多并发症也日益受到关注。
同时冠状动脉造影也是一种有创伤性的诊断技术,不可
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准确识别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并发
症的发生取决于患者的一般状况、冠状动脉结构与病变、局部解剖情况、术者操作技术以及
器械质量等,也与术者的介入手术量及导管室手术量成反比。
并发症多少是术者心脏介入治
疗的技术水平和作为心脏病医师临床急救能力的反映。
并发症包括1)与冠状动脉相关的并
发症: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心律失常、栓塞等。
2)非冠状动脉并发症:各种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血管腔内导管打折或打结等。
介入并发症发生率在各个医
院和文献报道均有差异。
下表是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脏造影学会注册登记并发症平均水平。
图1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痉挛,右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局部狭窄
图2溶栓后血管再通,复查造影
本患者术前对并发症就有估计,因其心脏巨大,可能存在附壁血栓,之所以发生脑血栓及血
管痉挛与病人椎基底动脉颈,总动脉均有斑块有关,加之病人心衰,急性气管炎症,缺血缺
氧较重,血流缓慢,在手术诱因下即可发生。
脑卒中(stroke)是诊断性冠脉造影少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05%~0.38%,主要是由于升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脱落、破裂、夹层等栓塞所致。
栓塞部位大脑中动脉占47.6%、大脑后动脉占23.8%、大脑前动脉9.6%。
其中腔隙性脑
梗死19%。
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高龄,大于70岁,尤其80岁以上高龄患者,发生在女性
约为男性的2.5倍,其他高危因素为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左室EF低下、导管腔越大越高(8F>7F>6F)、SVG桥血管介入治疗、PCI时间长、术中低血压、预防或应急性使用IABP。
栓子来源于导管内、大动脉内和心腔内,甚至心脏瓣膜的表面。
从导管回抽血中镜检成分检
测中,0.54%(41/7621例)发现粥样斑块及血栓等其他成分,病人合并有左房血栓、左室血栓、左室大、心功能低下尤其前壁、心尖运动消失、机械瓣时出现率明显升高。
其中40%~60%是严重粥样硬化斑块的碎片、胆固醇结晶、钙化物质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小血栓、甚至
小气泡经导管(未被吸出)带到主动脉根部而进入脑动脉产生了脑栓塞。
而这往往与术中操
作过于粗暴损伤了主动脉内粥样斑块,操作失误,如未吸出血、气栓,引导钢丝和导管误进
颈内动脉,钢丝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钢丝未经肝素盐水浸泡或肝素水纱布擦过后直接使用
有关。
左室造影中,猪尾导管进入过深,也可能将前壁心尖部梗死后产生的附壁血栓碰脱落
而产生脑栓塞。
也有个别报道近端闭塞的冠脉或大隐静脉桥内的血栓经造影剂冲出,或在介
入治疗中经钢丝或球囊后撤时带到主动脉根部而发生脑栓塞。
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外科
术前诊断性造影,此类患者冠脉造影是安全,但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可能脱落,栓子是细
菌心内膜炎瓣膜上的赘生物可能性最大。
可见,与导管检查有关的脑栓塞的预防关键是针对
上述原因的操作轻柔和规范。
阜外医院介入中心只有2例介入治疗后出现偏盲或视物模糊,
推测是视网膜动脉栓塞所致。
预防方法: 1.插管前充分肝素化,2.插管时操作轻柔和规范,3.术中应注意用肝素稀释生理
盐水冲洗导管和导丝,4.小心勿使进入导引导管的气泡注入冠脉,5.一旦发生栓塞,应用扩
血管药物或介入治疗。
6.术前行大血管超声检查,评估并发症,减少医疗纠纷。
成功经验:1.术中加强监护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2.手术室抢救设备齐全,及时心肺复苏,3.疑有血
栓栓塞,立即造影,局部溶栓,扩血管治疗,及早再灌注。
参考文献
[1]高润林,刘冰.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2):707-708.
[2]王毅,管耘园.选择性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211例并发症分析.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2).
[3]杨晓宇,孙建辉。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9例的临床分析。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7,4(26)
[4]戴军,杨跃进。
心脏病学实践。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