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周村期中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本次考试根据答题情况(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答题是否规范)设卷面分。

卷面分最大值为5分,采用加分的办法按0、1、3、5四档计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力求规范、美观。

(3分)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分)
①匿名(
...)②作揖.()③强聒.不舍()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分)
奥秘禁锢溪落断章取义粗制烂造恪尽职守
4、依据原文填空。

(2分)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出来。

5、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
①这个学期,他的缺点改进了不少,学习
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②我反对将孩子送到贵族幼儿园,是希望孩
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
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6、理解下列语段中加点的句子含义。

(3分)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

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

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

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

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岂能把生命浪费在读这种无聊的东西上。

“.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
.........”.的含义是什么?
7、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3分)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

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捧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3分)
A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起拜倒在地,只叫:“师傅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力气,如何拔得起!”
文段中A的姓名是;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

9、综合性学习。

(3分)
步入青春,自我独立,个性逐步形成。

为了让自己青春的脚步迈得雄健有力,给自己写个青春的座右铭吧。

要求:依照格言的形式,写一些自己对人生的体会,给自己的青春树立路标,对自己的弱点进行“专项治理”。

二、默写、填空(每空一分,共10分)
10、①《藤野先生》选自《》;《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作者是法国小说家。

②相去万余里,。

③举杯邀明月,。

④兵戈既未息,。

⑤,玉垒浮云变古今。

⑥,平沙莽莽黄入天。

⑦,辞根散作九秋蓬。

⑧角声满天秋色里,。

三、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想起那缺书的日子
⑴70年代初,我在农村老家读小学时,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籍也没有。

平时除了与小伙伴们追逐打闹外,很难享受到骑在牛背上读书的乐趣。

⑵记得1974年,我小学快毕业了,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地质勘探队员。

他们带着铁床,还有农村少有的雪白蚊帐,也带了些好看的书。

住在我家的地质队工程师老吴带了15本书,是带书最多的人。

他四十多岁,待人态度和蔼,村子里的许多孩子都愿意找他借书看。

他也特别喜欢把书借给小朋友看,只要有孩子借书,哪怕他正在看那本书,也笑眯眯地做个记号,把书借给你。

⑶遇到星期天,我们成群结队地把牛赶到山坡上去,各自掏出从地质队员那里借来的书读起来。

这些书把我们带进了课本以外的神奇世界。

记得我放牛时看老吴的《海岛女民兵》,一下子被迷住了,把牛忘了。

一个小时以后,“大黑犍”偷着跑去吃了生产队的红薯秧,被队长扣除了老爹的3分工分。

爹没打我,只说我看死书。

以后我再不敢“看死书”了,借到太好看的书,把牛赶到坡上后,悄悄地把它拴到树上。

⑷借老吴的书随便
..,可还老吴的书你得讲究。

还书时,整洁干净,还用一张纸包了皮的,他会立即再借你一本;撕坏了,又粘好的,他会微笑着问:怎么,搞坏了?待你说明原因,他会再借你一本。

刘二妈家的程亮,夜半偷着燃松油棒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书烤出了一个大洞,只好用纸裱上,老吴虽然责备了几句,但几天后又借给他一本书。

⑸在地质队不足10个月的勘探期间,几乎全村的孩子都借过老吴的书。

你借来我借去,难免把书弄坏。

大家都知道老吴爱惜书,还书时你粘来我粘去,特别是书皮,越粘越厚,一块搭一块,五言六色地补了许多“补丁”,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⑹老吴和他的队友们最后离村时,把24本书交给村里的“五保户”彭大爷,托他做保管员,借给孩子们看。

这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

⑺20年过去了,再没有见到老吴他们。

我们几个考上大学的童年好友回想起来,都从心里感谢他们,特别是和蔼可亲的老吴。

⑻现在,书不再奇缺,借书也不再难了,可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日子。

11、文章记述的那个时代,书为什么如此缺少?(4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⑶段的内容大意。

(3分)
13、第⑷段中加点的“随便”一词有怎样的含义?写出你的理解。

(3分)
14、文章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特点?(4分)
15、读这篇文章,我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课文《我的第一本书》。

阅读这两篇文章,
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写在下面。

(4分)
(二)阅读《傅聪:望七了》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6——20题(18分)
从没想过要做什么家
记者:采访之前听很多人谈到过您脾气很倔,不轻易接受采访。

见面后,您给我的感觉却很随和平易。

傅聪:不是我不喜欢讲话,而是太喜欢讲话。

我工作很多,很吝啬时间,但一问我问题,我感兴趣就忍不住回答,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记者:
傅聪:那个作品是最近才学的,所以有点儿紧张。

不过,即使是弹了一万遍的作品,对于我也永远是新的。

我经常在上台以前看看谱,发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然后尝试去实现。

记者:刚才听到您说紧张,如果这个词是说小孩应考,倒好理解,但用在您身上……
傅聪:紧张是来自我对作曲家的责任感。

对我来说,作曲家的每一个愿望都在他的曲子里表达出来,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待《圣经》一样,或者可以说音乐就是他的宗教。

记者:不过很多人对您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音乐,而是被傅雷先生耳提面命。

很多人了解您,都是通过《傅雷家书》。

傅聪:哈哈,人们都忘了我已是70岁的老人,好像我还是个小孩儿。

不过,有时我自己也感觉,身边的年轻人好像都比我大。

这里我特别声明:《家书》不是一部作品。

我父亲是作家,文笔很好。

有些人说他写《家书》时就准备发表,真是非常荒谬。

《家书》后来跟公众见面,只是历史的偶然性。

凭良心说,《家书》我很少看。

因为一翻《家书》,我就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

可是《家书》里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

记者:那么,父亲真正启发您的是什么呢?
傅聪:《家书》中,我喜欢爸爸讲艺术讲人生。

譬如,“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又比如他讲“孤独”的那段,我永远忘不了:“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父亲说:孩子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也是我父亲的那颗赤子之心。

父亲朴素、简单,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严。

有段时间他内心非常痛苦,很多话只能跟我交流,但我却不能完全体会他的心境……
记者:《家书》也体现了一位父亲的质朴感情,傅雷先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却不
断提醒您不要在音乐中投入太多情感,要注意音乐和生活的平衡。

傅聪:这里不仅是关心,还讲在美学上能入能出,达到感情和理智的平衡。

我年轻时很感性。

另一方面,他也主张一个人要对很多东西感兴趣。

我虽然花在琴上太多时间,但实际上并没违背父亲的想法,因为我对世界所有事情都是永远关心的,并不是做了音乐的奴隶。

记者:您父亲说过,与其做个不上不下的艺术家,不如做个好的木匠。

您那时非常勤奋地练琴,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呢?
傅聪:我对物质的需求很有限。

父亲也为此高兴,觉得我身上真正有了中国人乐于清贫的精神。

我从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家,不过是爱音乐而已。

我和很多参加比赛的青年钢琴家谈话,觉得他们虽然有些人很有才能,但还是有点急功近利,希望马上就得第一。

实际上全世界每年几千个第一,就算得了也不一定能成名,开过十几场音乐会也许就消失了。

所以我总是跟他们说:音乐是一种宗教,真是爱音乐的话,你在音乐上的满足感应该是音乐本身。

因此我想强调一点:假如你幸运地得到了承认,千万不要忘记那是成功,而不是成就。

16、根据下文推断出第③段横线处记者提出的问题,写在下面。

(3分)
17、傅聪先生说《家书》他很少看,这表明《家书》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吗?为什么?(4分)
18、“我从没想过要做什么家” 傅聪这句话表明了什么样的意思?请你结合他对“有才能”的解释来谈谈。

(4分)
19、“作曲家的每一个愿望都在他的曲子里表达出来,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待《圣经》一样,或者可以说音乐就是他的宗教。

” 这句话表明傅聪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0、写出你对“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的理解。

(4分)
四、作文(50分)
21、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等,这是父母与儿女的交流,作为儿女的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父母说,请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

要求:1、感情真挚。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