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窦开大征”为肾萎缩CT诊断特征及鉴别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窦开大征”为肾萎缩CT诊断特征及鉴别探讨
【摘要】目的:明确肾萎缩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通过误诊病例及文献资料回顾,对肾萎缩病理形成过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肾萎缩与肾发育不良一样,具有其特有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结论:“肾窦开大征”为肾萎缩的ct诊断特征,即将肾萎缩导致肾脏体积变小、肾实质变薄、轮廓不光整及肾窦口部呈舒张开大状态的肾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像
学特点称为“肾窦开大征”。

同时将肾发育不良所致单纯肾脏影像变小(即原有“肾缩影”)表现称为“肾缩影征”,也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关键词】肾萎缩;肾发育不良;ct特征;肾窦开大征;肾缩影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65-02
肾萎缩是慢性肾病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在腹部ct
检查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肾脏变小的病例。

由于已往资料对肾萎缩影像学“特征”缺少概括性论述,使年轻医生对肾萎缩与肾发育不良等肾脏体积变小性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在临床上常易导致误诊。

现将对肾萎缩ct特征的研究做以简要汇报,以供探讨。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资料该患女 20岁,头晕,乏力,血压高10天,无手
术史。

2011年11月29日于某医院进行肾脏ct平扫检查。

检查设备:siemens ct 64。

ct表现(图1):双侧肾上腺内外肢粗细均匀,形态规整,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左肾体积小。

右肾实质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界清,大小11x10mm,ct值2hu。

检查结论:1.左肾萎缩,请结合临床;2.右肾囊肿。

1.2 基础资料
1.2.1 肾脏大体解剖肾脏大体呈蚕豆形,一般长径10~15cm,宽径5~8cm,厚3~4cm;横断面多呈卵圆形。

有资料以邻近腰椎椎体高度为衡量肾脏大小改变的参照标准,一般肾长径等于第2腰椎椎体高度3.7±0.37倍。

两肾长径相差1cm为可疑;大于1.5cm 即有诊断意义[1]。

1.2.2 肾萎缩一般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图2)肾萎缩一般见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具有较明确的临床病史,多见于60岁以上病人,常以双侧发病为特点。

其影像学表现为肾脏体积变小,肾实质变薄,轮廓不光滑,肾窦大;输尿管及膀胱可伴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长度短缩等慢性炎性改变[2]。

1.2.3 肾发育不良一般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图1)肾发育不良也称肾发育不全、侏儒肾,是肾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肾发育不良为肾实质总量减少、体积变小,但组织结构正常。

一般为单侧,女性多见。

由于小肾血液供应来自肾动脉,仍具有分泌排泄功能;因对侧肾代偿性肥大,一般可无临床症状,或有高血压、结石、感染表现。

ct表现多为肾实质、肾窦普遍缩小,如正常肾脏的“缩影”;肾动
脉、输尿管细小;增强后肾实质可强化;对侧肾多呈代偿性增大,肾皮质明显增厚;同侧肾上腺可增大[3]。

2 讨论
2.1 肾萎缩与肾发育不良的一般临床鉴别肾发育不良发病年龄较小,在临床上缺少慢性发病过程;肾萎缩一般发病年龄较大,具有一个慢性肾病史,且多见于60岁以上病人。

2.2 肾萎缩与肾发育不良的一般影像鉴别肾发育不良表现为肾盂肾盏与肾脏体积一致性变小,而无形态、结构及密度上的变化,其肾窦开口部同正常肾脏一样呈内收状态;肾动脉呈同比例变细也是肾发育不良鉴别诊断的重要征象。

肾萎缩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变薄、轮廓不规则,肾窦大为特点。

2.3 肾萎缩尚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2.3.1 与相关疾病所致肾萎缩的鉴别①肾性高血压:肾影缩小,有时可见局部凹陷或突出。

②肾动脉狭窄:可为单侧管壁或向心性狭窄,边缘不齐,病变可单发或多发,多发呈串珠状可见狭窄后扩张。

肾小动脉狭窄表现为肾动脉广泛变细、不规则、扭曲,分支粗细不等。

③肾动脉梗阻:可见肾动脉血管突然中断征象。

④肾动静脉瘘:供应病变处的肾动脉分支增粗,亦可见肾实质内形成的血管团影。

早期可显示一支或几支扩张纡曲的引流静脉[4]。

2.3.2 常见慢性肾病性肾萎缩的鉴别①慢性肾盂性肾萎缩:以外形小而不规则、不光滑,可有钙化;②肾小球肾炎性肾萎缩:常为双侧性,以肾窦大,肾窦内和肾周脂肪多,肾功能差;③肾血管
性肾萎缩:单双侧均可发生,外形与肾发育不良难以鉴别,肾排泄功能延迟,多伴有明显的高血压及腹部血管杂音[5]。

2.4 肾发育不良的ct特征资料中已明确指出,肾发育不良在病理-影像学上均表现为正常肾脏的“缩影”,若将此表现称为“肾缩影征”提出,则更具有临床明确诊断意义。

2.5 本例误诊的原因主要为该影像医生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对上述两种疾病的系统性认识,不能从本质上认清该两种疾病的病理形成过程及影像学特点;其次是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对每一种疾病及异常影像进行细致地分析,而导致误诊病例的发生。

2.6 对肾萎缩“ct特征”的提炼及提出的意义肾脏由肾实质与收集腔构成。

因肾实质内含有丰富的肾小管及毛细血管网,而收集系腔即肾盂肾盏壁主要由粘膜层、肌层与纤维层构成,其远较肾实质组织结构密实与坚韧。

因而在肾脏发生肾萎缩时,主要表现以肾皮质发生萎缩、变薄为主,而肾收集腔壁基本无明显萎缩性改变。

故在肾萎缩发展过程中,由于肾收集腔壁受到肾实质萎缩组织的牵拉,而使得肾窦口部呈舒张、扩大状态。

将肾萎缩这一特有的影像学表现称为“肾窦开大征”,则此征即为肾萎缩的“影像诊断特征”。

本“肾窦开大征”提出的临床意义,在于提高人们对人体疾病影像学及其病理形成基础的认识与研究,逐步明确人体各种疾病的病理-影像学“诊断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的临床诊断作用及鉴别诊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庚年朱绍同 x线征象分析[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9 1(1) 685
[2] 卢光明,陈君坤.ct诊断与鉴别诊断[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1(1),399.
[3]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19):444-446
[4] 连世海 x线诊断学[m] 山东上东科技出版社 1982 1(3)525-526
[5] 荣独山 x线诊断学(腹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1)318~3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