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齿轮系模型,这些齿轮系传动有什 么样的特点? 2、教师精讲二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齿 轮传动的路线和特点。
齿轮系传动特点:
① 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可实现较远距离的 两轴传动。
② 实现变速、换向传动。 变速——滑移齿轮
辅助多媒体动画,让学生 在齿轮系模型中找出相应 的特点,加深理解
新课学习
换向——惰轮、锥齿轮 出示一组组幻灯片详解。
的齿数,试分析从一档到六档不同齿轮啮合 生从纷杂的传动系统中找 的传动路线,并分别计算传动比
(详见课件,图略)
到互相啮合的传动路线。
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2 分钟)
拓展思维——知识综合交汇处,思维碰撞升
华时
培养学生知识综合的贯通
简单的两个齿轮的啮合传动,经过综 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创新
的齿轮传动。为保证分组效果,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分工,各司其职(“督察官” 做好监督工作,督促每位同学参与其中;“纪检委”维持好秩序,保证合作有条不紊的 进行;“物流师”把好物流关,防止物品的损坏和丢失;“教授”关注每位同学的掌握情况, 做好指导工作;“司令”负责宏观协调,让组内成员各尽其职)。
箭头法
(-1)m 法
②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与前面知识紧密结合
i1k
1 k
n1 nk
(1)m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推导过程略,详见课件)
3、学做结合
师生一起推导过程
①画出本组内的齿轮系传动简图并计算
传动比大小。
②相邻两组交换计算传动比,看哪个组的
-8-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齿轮传动有何不同。
目的:让学生根据实际的齿轮模型,亲自动手区分两种传动的不同之处。本环节
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齿轮系的构成和分类。进而引出教师精讲齿轮系的定义和分类。
游戏二:“心灵手巧做传动”。每个小组用手中的齿轮玩具按照要求做出不同传动比
-1-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每根传动轴的齿轮啮合传动比都力争
最大,最后总的传动比也就最大。 引导提问:
学生在做传动时,会面临 传动路线的设计问题,使 传动比和转向符合要求, 从而引发学生探究轮系传
如何比较两组之间哪个齿轮系首末两 动 比 的 计 算 和 方 向 的 判
轮转速相差最大?
定。
2、教师精讲三
①定轴齿轮系首末两轮转动方向的判断:
§7-5齿轮系
类型
定轴齿轮系 行星齿轮系
传动特点:
1、较大传动比 2、变速、换向运动
方向的判定:
箭头法、(-1)m法
传动比的计算:
光荣榜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优点——
课后反思
课程设计贯彻了新的教学理念,属于“分组联动,和谐高效”的课堂,两个游戏的
设计更是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气氛十分活跃。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
为具体的实物模型,循序渐进的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效果立竿见影。 不足—— 模型道具有限,尤其是齿轮玩具限制了齿轮传动的多样性。 改进措施——
可辅助于三维软件,如 CAXA、SolidWorks、UG 等,模拟齿轮系的实际应用,
提高学生感官认识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 12 -
-7-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18 分钟)
1、自主探究——“心灵手巧做传动” 教具:6盒相同的齿轮玩具(分配到6个
组中) 玩法:组内同学互相合作,用玩具齿轮
分别做齿轮传动,使首末两个齿轮转动方向 相反且转速相差最大。懂合作有创意且正确 者为胜。 得出结论:
识变的丰富有趣;同时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引
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步骤如下:
玩具导入,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意犹未尽;
在实际课堂学习中,我的教学安排是:
游戏一:“火眼金睛找不同”。每个小组分发两个齿轮传动系统,让学生找出这两种
1、自主探究——“火眼金睛找不同”
再加时间要求,学生很快
教具:18个齿轮系模型(分配到6个组
中)
就可以发现有的齿轮轴线
玩法:组内同学互相合作,找出其中一 个模型与另外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用时最 是运动的。本环节旨在培
短且正确者为胜。 得出结论:
养学生初步了解齿轮系两
齿轮系的几何轴线相对于机架既可以 种的类型 固定也可以运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设计意图
用玩玩具的方式吸引学生
课前三分钟分发玩具,让学生看外形和内部 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
组织教学
结构
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为正
式上课作准备
-4-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玩与思相结合,使学生能
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 内容——齿轮系与减速器。
等形式增加感性认识,进而提升理论认知水平。
教法与学法 采用分组教学及体验式自主探究教学法,辅助以模型实物、玩具,并创设情境,
使课堂形式多样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探究及
思考,学到新的知识。
教学工具 充分参照教材,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实物模型和齿轮传动操作的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感。
教师引导,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模 型实物、玩具等形体,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并自主探究总结方法。利用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和特征 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及方向判定
比,效率低,发热量大
探究设疑
某机械传动需要传动比 i=50,要求传动平稳 无冲击,可采用哪类传动方式?
齿轮传动——尺寸太大 蜗杆传动——效率太低
培养学生大胆设疑,主动 探究
-5-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阶段:(10 分钟)
每组都有 3 个模型相对照,
合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传动,绝大多数的 中自我认同,找到课堂幸
创新都是源于两个或多个知识点的碰撞 福感。
结合。
将玩具拉线鹅拆开,向学生展示内部
- 10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结构以及拍打翅膀的凸轮机构,引发学生 自主创新——当机构遇到轮系,又会实现 怎样的运动形式?能否设计成玩具结 构?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创新
-3-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及方向判定
教学难点:齿轮系的分类和特征
关键点:齿轮系传动路线分析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和一些简单的玩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玩具齿轮
校机械基础大纲》,参照有关的最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紧密结合工作岗位,选取的案
例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注重对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内容难易适中,既满足职业需求,又满足学生自
-2-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全国中计方案
齿轮系
工作单位: 姓 名: 联系电话: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
教师
王靖
课题
齿轮系
课时 一课时(45 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2011 级机械班 班级人数 36 人 授课时间 2012-6-13
左往右齿数依次为 Z1=15,Z2=20,Z3=17, 题更加得心应手,故逐渐
Z4=27,Z5=22,Z6=25, Z7=25,当输入轴 的转速为 2000r/min 时,分别求出手柄上下 加大难度
左右移动时这四个档的转速大小。(详见课
件,图略)
2、能力拔高 某车床变速箱结构简图,知道各个齿轮 辅助动画演示,旨在让学
够紧跟教师思维。并用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导入新 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齿轮传动—— 依靠两齿轮的轮齿啮合传
通过动画来引导学生回顾
递运动和动力。传动比恒定、精确平稳、
知识储备
理解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
效率高
(3 分钟)
的特点,为本节课内容打
2、蜗杆传动——结构紧凑,获得较大传动
下基础
2、 预习减速器类型、标准等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新旧知识
创新作业——我是设计师: 相融贯,强调动手与创新,
根据手中玩具,结合机构与传动构建新的玩 注重合作和交流。
具(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用简图表示,有
兴趣的还可以用三维建模构建出来。)
板书设计
- 11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
齿轮系既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齿轮传动更多的是以齿轮系的形式应用
在生产生活中,学生的逻辑计算思维能力尚不健全,传统的讲授往往事倍功半,如何
让中职生能够接受并且乐意接受?我采用了“寓教于乐”,变任务为游戏,让学生在喜
闻乐见的游戏中学习,不仅是“做中学,做中教”,更是“玩中学,玩中教”,把枯燥的知
我发展的需求。 2、教学内容分析
“齿轮系”既是延伸齿轮传动的综合又是培养学生了解掌握生产实际齿轮系应 用的关键。减速器是齿轮系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 齿轮系的相关知识是整个机械基础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分析
经过前面学习齿轮传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建立,对齿轮传动有了初步的 印象,但其头脑中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很难将齿轮系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互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单线计算尚易,多级传动及联系实际却难,只有培养 他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齿轮知识,联系各种机构零件等,结合实际例子应用, 多看实物应用结构、多思考想象,并辅助以教师讲解和动态演示,逐步锻炼逻辑 思维,才能不断地提高计算设计应用能力。 2. 处理措施
目的:学生在做传动时,会面临两个问题:传动比要设计的最大,首末两轮的方 向相反, 旨在引发学生探究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
1、 使用教材
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栾学钢、赵玉奇、陈少斌主编的《机械基
础》(多课时),本书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是中等职业
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本教材依据教育部 2009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让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回顾所学,让学生加
本课小结
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整体认
深对本节课的理解记忆,随后出示教学目
(2 分钟)
识。并对小组表现给予评
标,检验对本节课的目标内容的完成情况
价。
知识作业——我都学会了:
课下作业
1、 分析组内齿轮系模型的传动路线,并计 课后作业将课堂游戏延续
算传动比 到课下,鼓励学生创新,
引导提问:
什么是齿轮系?它分为哪些类型?这
些齿轮系传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2、教师精讲一
齿轮系——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
新课学习 (32 分
钟)
成的传动系统。 齿轮系的类型:
定轴齿轮系 行星齿轮系
辅助多媒体动画讲解
-6-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引导提问:
传动比最小。
学做结合更利于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
-9-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10 分钟)
1、自我检测
经过教师讲解,条理性、
某汽车变速箱的齿轮系,可实现四种不
同的变速。图中输入轴和输出轴在同一直线 逻辑性变强,学生解决问 上,但两轴独立转动。各个齿轮从上往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