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一中2014-2015-1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文科综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
遂封叔虞于唐。
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D.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25.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在这里
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
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
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
26.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礼群生,告太平于天下,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古代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报答天地之恩
C.宣扬君权神授
D.祭祀天地神袛
27.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则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沉重的赋役负担使农民流离失所 B.自给自足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C.棉纺织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D.封闭的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
28.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端
C.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D.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之风
29.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夜市和草市兴盛
30.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扩大了原料来源
③降低了生产成本 ④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1.《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3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的再现了客观历史
B.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
C.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D.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33.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
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A.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 B.主张向西方学习
C.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D.认识到英国侵略中国是偶然的
34.史学家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下列能够支撑这一观念的史实是
A.太平军抗击英法侵略军和华尔洋枪队
B.无产阶级的诞生
C.太平天国领袖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洋务运动的开始
35.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5分)(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
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6分)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8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发现。
……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20多个(当时)。
……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3分)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指日本倭寇)入掠”。
《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滨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3分)
材料三: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沪地教堂林立,规模宏大……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2014年十一黄金周刚过,雾霾便来势汹汹,让华北大部分地区再遭“心肺之患”。
在下半年首个重污染预警中,北京市民再度体验了一把“京华烟云”。
材料二:10月10日,一股较强冷空气正在影响新疆,并自西向东快速推进。
11日夜间,冷空气抵达华北、黄淮等地,华北地区气温下降了6至8摄氏度。
(1)分析华北地区此次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2)分析材料二中大气运动对华北地区的影响。
(4分)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
传》
材料二: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
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通过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面临哪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策。
(6分)
(3)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
(6分)
兰州一中2014-2015-1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文综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1234567891011
题
号
答
案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题
号
答
案
题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号
答
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24分)(1)(10分)
(2)(8分)
(3)(6分)
37.(24分)(1)(4分)(2)(10分)
(3)(10分)
38.(26分)(1)(12分)(2)(14分)
39.(26分)(1) (6分)(2) (12分)
(3) (8分)
40.(25分)(1)(6分)(2)(5分)
(3)(6分)
(4)(8分)
41.(12分)(1) (3分)
(2) (3分)
(3) (6分)
42.(8分)(1)(4分)(2)(4分)
43.(15分)(1)
(2)
(3)
兰州一中2014-2015-1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文综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1234567891011
题
号
答
D C D A C B B D B C B
案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题
号
答
C D A C C A D B D B A D
案
题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号
答
C A C B
D A C B D A D B
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1)气候适宜(生长期气温和降水适中,昼夜温差大),(2分)光照充足,(2分)肥沃
的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2分)丰富的劳动力,(2分)政府政策的支持。
(2分)
(2)减少生产环节,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利于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2分)发芽期黑暗;(2分)利于保持土壤温度和水分;(2分)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创立品牌;(2分)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节水农业。
(2分)
37.(1)沿河分布;(2分)沿海分布。
(2分)
(2)有利:夏季高温,热量充足;(2分)地势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河流众多。
(2分) 不利:雨热不同期。
(2分)
(3)春末夏初,气温升高,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的冰雪消融,使河流水量增大;(2分)冬春季,该地在西风的控制下,降水较多;(2分)支流众多,来水量大;(2分)泥沙含量高,淤塞河道;(2分)中下游流经波河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分)
38.(26分)(1)①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创造动力。
“苹果”系列产品的生产使人们产生对它的强烈向往。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对奢侈品的消费。
③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从众、攀比、求异心理也刺激了一些“果粉”对“苹果”系列产品的消费。
(每点4分,共12分)
(2)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确定适合本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
(3分)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分)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也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树立品牌意识。
(4分)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分)39.(26分)(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材料二反映了党和国家近些年来一直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就业问题仍然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必须重视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6分)
(2)党和政府应:①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
(每点4分,共12分)
(3)作为未来的劳动者: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②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每点4分,共8分)
40.(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6分,答三点即可)(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
(5分,答五点即可)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
(4分)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2分)
(4)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
(4分)
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
(答二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4分)
41.(1)特点:政府重视(或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范围广(或交易国家多);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分) (2)背景: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与中央对抗;倭寇侵扰;统治者(朱元
璋)轻视海外诸国;自然经济条件下缺乏经济交流的需求。
(3分,任答3点即可)
(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
(3分)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量西方官员、传教士、商人来此;(1分)上海是近代工业最早的诞生地和集中地;(1分)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逐渐传入。
(1分)
42.(1)大气中固体杂质的含量增多;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
(2) 有利:减轻雾霾或使雾霾消散;
不利: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人体健康。
43.(1)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分全国为31县;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
(3分)
(2)问题:隐瞒人口和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分)对策: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加强政府对人口的直接控制。
(4分)
(3)肯定说:(6分)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于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
否定说:(6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级官吏想方设法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特别是将贷款强行摊派给不需要贷款但有偿还能力的富户,而不愿贷给真正需要的贫农,由此引起了富户与贫农的共同反对,百姓对新法自然也就怨声载道。
(言之有理,均可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