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战略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本文以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关系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战略管理;内部控制;对策
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任何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企业增强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随着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随时更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
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最早是在国外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并在企业的战略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并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引导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久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就有企业将战略理念引入到企业的实际发展中,带入到中国市场。
由于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是近几十年才进入中国市场,整体上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企业更多的是关注既得利益的分配情况,并没有将企业战略管理理念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只是将企业战略管理理念看作是一种战略思想,并没有作用于实际的企业运营管理中。
随着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密切,各种海外并购问题和金额交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就需要我国企业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深化对战略管理理念的认知,提高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意识和战略发展意识,增强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增加企业内部运营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战略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根据战略发展目标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操作活动,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开展的。
而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一种重要指标,也牵扯着企业的利益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企业的全体职工提供一个具有保障性的、合理性的
控制管理机制。
实时监控企业职工、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从而提升企业
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
企业的战略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都具有一定的
风险性,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时,需要考虑到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提升风
险管理的水平,从而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企业的平
稳发展。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整个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代表着一个企业的运营主体和管理主体的细化,每一个治
理阶层都需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履
行好自身的职责。
一旦出现不合理的治理机制,会使得企业的职权和权力分配出
现问题,导致企业治理机制的约束力丧失,很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
开展,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企业的整体治理机制
比较混乱,没有明确每一个治理阶层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约束
管理机制,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大多数的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只是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看作是执行企业各项内部管理章程和管理制度,并没有
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只是简单地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工作中进行。
再加上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机制存在着漏洞,也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难度,在日常的内部控制管理工
作时,工作人员很容易忽视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加之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比较差,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局面。
此外,企业职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推卸给企业的管理阶层,也不愿意过多的参与到企业的风
险管理工作中去,使得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
发展。
2.3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一般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是需要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和完善问题的,也需要企业的管理阶层进行一个长期性的观察,来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个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能够带来很强的内部执行力,并与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相结合,从而提升企业整个的管理水平。
就现阶段的企业来说,没有设置专门性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得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再加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很难从宏观上对整个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3.战略管理视角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3.1不断完善企业的整体治理机制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需要对企业的治理机制进行一个完善,增强企业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和职权性。
完善的治理机制能够准确地对企业的每一部门进行职权划分,明确每一部门和管理阶层的职责,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相互监督和协调的机制,增强企业治理阶层的风险管理意识。
每一个治理阶层都需要设置一个独立性的职位,确保企业的董事能真正的发挥出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企业的董事会作用。
并选派一些专业性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治理过程中,对整个的企业治理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从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将内部控制管理与企业的长久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方案。
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3.3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
建立起一个体系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需要将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战略发展目标等内容结合起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一个动态化的监控工
作。
随时了解和掌控企业的发展状态,科学合理的分析企业监控数据,对企业内
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一个合理性的评价,再根据相应的问题,提供相应的问题解
决方案,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
针对企业的监控和监督工作,需要设置
专门性的监督项目进行专人监督,对监督结构进行实时分析,不断完善企业的内
部控制管理机制。
3.4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
企业要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内部控制,首先要设计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使
企业各组织之间发挥应有的制衡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内部制衡机制,避免在重大战略决策方面的人为控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
序等。
除上述机构外,企业还应设立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是董事会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对企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
析和科学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3.5科学制定企业战略
战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战略制定应基于企业的风险评估。
战略控制
的本质即风险控制,在达成企业目标的同时应最小化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控制风险的前提是进行风险评估,这需要企业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对宏观
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及时进行动态的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
战
略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战略可能完全失去意义,
企业应持续地评估发展战略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战略,这样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重视战略风险的动态识别。
应在企业发
展的各个阶段,定期不定期地综合分析影响发展战略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通过
经济政策等宏观环境,合理分析企业面临的状况,加强对自身所处行业环境及竞
争对手的调研和分析,巩固本企业产品的市场优势,加强对市场、消费者偏好等
经营环境因素的分析等。
通过分析环境变化及发展趋势,衡量对企业战略可能的
影响,进而测度战略风险的大小。
同时,应合理分析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数量及
利用效率,了解自身在生产、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尤其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在识别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发展战略是否适合企业
目前的客观实际,才能更好地评估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风险大小。
重视战略风险
的分析及应对。
一方面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一步
分析相关战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确定各风险因素
影响程度的等级。
另一方面,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管理层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从本企业整体风险承受度出发,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变化及不同的目标要求,选
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在自身风险容忍范围以内的某一风险应对策略或多种风险应
对策略组合。
3.6动态改进控制活动
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人员应该加强对各项具体业务和程序执行情
况的过程控制。
一方面,应建立契合自身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将企业战略决
策细化为投资、筹资、营销等各方面指标的基础上,各项指标应根据战略实施重
点的变化进行动态改进,力求做到切实可行的同时,又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当前的
战略需求。
另一方面,强化保证指标实施的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人员应采取各种
方式搜集战略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对比各项战略指标评价具体业务的目标完成
程度。
其中,对于可能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动态地加以分析,找出目标
偏差的原因所在,采取相应的校正控制活动。
比如,对外部环境及战略侧重点的
改变导致评价指标适用性的降低,需在改进评价指标的同时,合理估计战略侧重
点变化导致的各项具体业务的调整幅度,尽量加强实际工作中涉及客户体验等方
面的应对措施。
比如战略实施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控制程序而引起的偏差,则应严
格监督机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以促进战略活动的有效实施。
总之,企业应从
整体层面梳理具体控制活动中的关键点,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企业战略的
实施效果,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4.结束语
基于战略管理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能够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
存在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企业在内部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不断提升企业的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建立起战略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业的内部
管理机制,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效性,也能有效吸引企业内部管理阶层的
重视,增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
发展。
参考文献:
[1]干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J].企业导报,2011(3).
[2]郝银辉,李华.战略导向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