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地区达标名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地区达标名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令郎不愧为“省十佳美德少年”,他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生活上中也友爱他人。

B.老奶奶,您这土鸡多少钱1千克?
C.恭喜您,您很荣幸地被邀请为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都很替您高兴。

D.那天分别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眨眼十年过去了,真是久仰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绯.红(fēi)倜.傥(tì)贮.蓄(chǔ)锋芒毕露.(lù)
B.契.合(qì)呜咽.(yè)婆娑.(suō)言简意赅.(gāi)
C.秀颀.(qí)濒.临(pīn)雾霭.(ǎi)信手拈.来(niān)
D.亘.古(gèng)下载.(zǎi)舵.手(duò)浑身解.数(xi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撺掇山麓摩肩接踵穷兵渎武
B.斡旋睥睨轻歌曼舞目炫神迷
C.黧黑羁绊坦荡如坻殚精竭虑
D.诡谲猥琐哗众取宠长途跋涉
4.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楼房鳞次栉比
....,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C.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D.在"辉煌共和国"读书活动中,我市涌现了35 个先进集体和500 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
....的事迹不胜枚举。

5.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_,胡琴琵琶与羌
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白的《行路难》中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苦的心境。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中记叙了滕子京治理巴陵郡取得的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菲的世界》和《格列佛游记》二选一。

(1)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除了(______)
A.替国王递送信件
B.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
C.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D.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2)下列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的句子是(______)
A.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B.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C.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D.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季札观周乐
吴公子札①来聘,请现于周乐②。

为之歌《大雅》③,曰:“广哉!熙熙④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⑤日“至矣哉!直而不倨⑥,曲而不屈.;迩.而不逼⑦,远而不携⑧;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⑨;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⑩,行而不流。

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选自《左传》,选文有删减)
[注]①公子札:即季札。

吴国公子。

②周乐:周天子的音乐。

③《大雅》:指《诗经·大雅》中的诗歌④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⑤《颂》: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

⑥倨:傲慢。

⑦逼:侵逼。

⑧携:离心。

⑨荒:过度。

⑩底:停顿,停滞。

1.孔子评价《关雎》时说:“乐而不淫,衰而不伤。

”选文中同样表达此意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都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屈:弯曲迩:亲近宣:疏导贪:贪婪
B.屈:屈服迩:亲近宣:宣扬贪:贪婪
C.屈:屈服迩:近来宣:宣扬贪:贪污
D.屈:弯曲迩:近来宣:疏导贪:贪污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

公将驰之。

刿曰:
..。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
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
....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
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
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
..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

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解释下列短语。

⑴ 三鼓(____________)
⑵ 败绩(____________)
⑶ 不私(____________)
⑷ 恂恂(____________)
⑸ 立斩以徇(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⑵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3.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9.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魏文候时,西门豹为邺令。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渐贫。

”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①、廷掾②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巫祝③共分其余钱持归。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

’即娉取④。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三老、官属、豪长者⑤、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⑥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凡投三弟子。

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⑦事。

烦三老为入白之。

”复投三老河中。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

②廷掾:县令的助手,负责处理案件。

③巫祝:巫婆。

④娉,通“聘”;取,通“娶”;娉取:聘娶。

⑤豪长者:地方豪绅。

⑥趣:同‘促’,催促。

⑦白:禀告。

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共划三处。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2.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A.①西门豹为.邺令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B.①西门豹往会之.河上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C.①问之民所.疾苦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陶渊明《桃花源记》)
D.①以.故渐贫②以.其境过清(柳宗元《小石潭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是.女子不好是:__________(2)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好:__________
(3)幸来告语.之语:__________(4)从.弟子女十人所从: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5.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10.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的思维转变并不慢。

1973 年召开全国第一次环保会议,将“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十五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这些词汇都反应了中央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所尝试提出的对策。

材料二: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便处于对立与统一的状态,从总体上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受制于自然界,人们只能靠自然界提供的现有物资维持生存。

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低水平的和谐,人以顺应自然为主。

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在对自然界知之甚少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渔猎。

这时的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环境问题,不过这时的环境问题远远未危及到人类的生产,毕竟此时的生产力水平有限,自然界还是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恢复。

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急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开始突飞猛进,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开始竭尽一切可能的利用、征服自然。

“人定胜天”是这一阶段的表征。

科学技术在给人们带来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助长了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无穷追求。

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厉害,很多东西超出了自然界能承受的限度,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出现了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危机。

尤其是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时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三:人类所要维持的生态平衡,是适应当代生产力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相适应的生态平衡。

如果人类的活动使生态环境激剧变化,超过了生态环境容量,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而且,生态平衡被破坏后,恢复很困难,必须通过长期的努力,还要耗费巨额的资金。

因此,在经济建设中,要认真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关系,创造经济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建设才能长期稳定持续下去。

经济建设要以生态的良性循环为基础,不能以浪费自然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同时也不能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而停止经济的发展。

以下四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和提出的对策,体现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的思维转变并不慢。

B.人类对自然的索取需求不断扩大,到了工业文明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所以我们必须要对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

C.我们所要维持的生态平衡,是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对生态系统进行一定的调控,不能一昧的让其自由发展下去。

D.经济发展的同时,必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解决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只有达到平衡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发展时机。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与自然关系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面一则拓展材料,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商人行为的看法。

拓展材料:一些进入发展高速化的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随着的变化,他们领先提出“和谐发展、生态平衡”的计划,其计划内容即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注意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的改变,必要的要采取一些措施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于是,商人开始响应国家口号的号召,开始适当的减少生产的速度和产量,以达到平衡发展、平衡增长的目的。

而另外一些商人,却将工厂开到国外(一些不发达的国家),肆意的增加
产量、无尽的索取当地的资源,这样一来破坏的是另外的一方土地,而又可以躲过本国家的严讨。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有研究表明,人类对大脑的使用只占到大脑机能的4%—6%,即便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仅使用了大脑机能的18%。

可是,思维导图却可以帮助调动两个半脑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开发大脑潜能。

思维导图这个被誉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正在被全球2.5亿人使用,接近六分之一的地球人正在学习如何画思维导图,在新加坡,思维导图已经被引入中小学教育。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整合信息,并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思维导图正是这样的工具。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对于中学生学习的意义
思维导图因为它的高效、直观而被运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思想先进的教育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了教学方面。

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思维导图可以任意驰骋,可以将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和好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还具有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思维特点,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思维导图的核心。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中学各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

上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

学完每一章结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一个知识模块学完,可以画出这个模块下几章知识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训练就是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而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

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手绘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
要素一:中心图案。

思维导图的要素之一就是中心图案。

就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样,需要醒目并且具有灵魂感。

这样在打开导图时,思维的缰绳就会随着图案开始驰骋和蔓延。

如,绘制“法国文化”的思维导图,中心图可以是埃菲尔铁塔,之所以选择它,基于对主题“法国文化”的阐述,同时也是因为埃菲尔铁塔的形象足够有代表性,简
洁且美观。

要素二:各级分支。

如果把思维导图和人的大脑构造进行比较,中心图案相当于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各级分支就是树突和轴突;如果把中心图案比作粗壮的树干,各级分支就是枝芽;中心图案如果是人的躯体,各级分支就是四肢,其中一级分支就是胳膊和腿,二级分支是手指。

要素三:关键词。

关键词的作用就是打造电光火石的瞬间,看到它能够联想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比如提起“苹果”,想到红色,酸的,清脆的,大的,脸庞,青春,手机,乔布斯,牛顿,大树,空调,等等,它是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源泉。

要素四:小图标。

小图标的运用能够起到醍醐灌顶或者是一键启动的作用,就是看到这个属于关键词的小图标就知道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在形容一个冗长的一、二、三、四分层级内容,只需绘制成简单的金字塔,用字母和符号就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意思,也便于进行记忆。

1.通读材料,说说什么是思维导图?
2.阅读(材料三),文段从哪些方面对思维导图对中学生学习的意义进行介绍。

3.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三)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四)的思维导图绘制过程。

4.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思维导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调动两个半脑的工作积极性,以开发大脑大部分潜能。

B.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人们在如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整合信息,并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信息。

C.思维导图可以将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不会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

D.“中心图案相当于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各级分支就是树突和轴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心图案和各级分枝的关系。

E. 思维导图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5.随着思维导图的风靡,也有人其提出了质疑。

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思维导图的看法。

从系统思维的要求来看。

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工具主要原因是:思维导图表面上看是一张放射性的大网,但是如果把枝叶都垂下来,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树形结构。

而现实中的系统绝不会都只是树形结构这么简单,系统的结构是非常多样的,并且有的复杂系统很可能是多种基本结构的组合,会非常复杂。

所以,如果凡事都用思维导图,那么我们其实是曲解和简化了原本的系统。

思维导图的流行使很多人误以为系统分析就是如此这样一个简单、可控的过程,似乎只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剖析清楚。

它使人们忽视了系统的复杂性,低估了系统思维的艰巨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

三、应用
12.倾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近日黄渤做客了央视的某节目,在采访中黄渤谈起了他的成名之路很不易,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考了两次都没考上表演系,最后考上了配音系专业,他幽默地调侃称:“考不上表演系是因为‘长相帮了忙’”。

请你根据语境,说说黄渤调侃自己考不上表演系是因为“长相帮了忙”的言外之意是:连贯:在下面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段连贯顺畅。

黄渤上过两次春晚舞台,而且每次表现都非常好。

今年春晚黄渤和张艺兴、陈伟霆搭档演唱的歌曲《最好的舞台》更是让大家对他的歌唱和舞蹈功底有了新的认识。

黄渤谈到,面对观众的审美疲劳,现在春晚越来越难办,表演艺人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但整个春晚节目组还是想把最好的节目呈献给大家。

主持人问他:“既然上春晚压力
大,?”他说:“就让它更好看一点。

”看似简单的回答,却巧妙地化解了问题的难度,也说出了春晚工作人员的心声。

得体:黄渤谈到自己唱歌十多年却没有出名,现在能在春晚这个舞台上给大家唱歌,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歌手梦,主持人接着又问他:“想出名吗?”他说:“”。

请你替他说一段话,既合乎当时的场景,也反映正确的名利观。

(80字左右)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易卜生说:“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相信你有过把自己铸造成器的种种努力,一定也见过同样专心致志铸造自己的同道。

回顾过往,你一定有不少联想与思考。

题目: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体(诗歌除外)自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B.此处的“1千克”不合适,因为老奶奶常用的计量单位是“斤”。

可以这样说:“老奶奶,您这土鸡多少钱1斤?”
C. “荣幸”的主语有误。

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应为“我们感到很荣幸能够邀请您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

D.“久仰”应为“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

2、B
【解析】
A.贮.蓄zhù。

C.濒.临bīn。

D.亘.古gèn、下载zài。

3、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形。

A.“渎—黩”B.“炫—眩”C.“坻—砥”。

故选D。

4、D
【解析】
可歌可泣: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与后边的“事迹”重复使用;故选D。

5、(1)关关雎鸠(2)城阙辅三秦(3)决眦入归鸟(4)沉舟侧畔千帆过(5)身世浮沉雨打萍(6)无案牍之劳形(7)中军置酒饮归客(8)马作的卢飞快(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阙,眦。

6、(1)C(2)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

(1)这是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根据名著原文可知,作为条件,他必须替国王递送信件,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而没有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故选C。

(2)“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

故选B。

二、阅读
7、1.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对偶
2.B
【解析】
1.《关雎》写是一个男子追求一位姑娘的情诗,写他追求时的欢乐和求而不得的哀伤。

乐而不淫:淫,过分,过量。

哀而不伤:伤,损伤。

孔子认为,哀乐是人性之本,惟哀乐应有制,当戒其“淫”和“伤”;与此文“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句式相对称。

明显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2.考查对实词的理解。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贪:贪婪。

屈:屈服。

迩:亲近。

故选B。

【点睛】
翻译
吴公子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

为他演唱《大雅》,(他)说:“宽广啊!和乐啊!曲折却包含正直的内涵,那是文王的德行吧?”
为他演唱《颂》,(他)说:“最高(境界)啊!正直但不倨傲,曲折但无冤屈;亲近但不侵犯,遥远但不离散;变化但不纵逸靡乱,繁复但不多余;哀怨但不烦愁,欢乐但不荒淫;(有)需求但不匮乏,宽广但不疏散;施舍但不耗费,收取但不贪婪;静处但不迟滞平庸,行动但不放浪。

五音相和,八方平安;节奏适度,遵守法度。

盛德(之象)都是相同的啊!”
8、1.(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溃败,失败,败逃(3)不占为己有(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5)立即斩首(来)示众
2.(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3.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

4.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此题要注意“鼓”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击鼓”,“三鼓”的意思就是“三次击鼓”;“徇”的意思是“示众”,“立斩以徇”的意思是“就立即斩首来示众”。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辙”“遣”“劳”“孤”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

曹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