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之利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差异之利弊
⽂化差异不只存在于国际之间,已存在于国内地区及区域之间。
有着巨⼤⽂化差异的双⽅,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密切融合,甚⾄两者之间永远不会实现真正的融合。
⽐如东西⽅⽂化,⽐如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化,之间都有着鲜明的差异与界限。
既有不同的语⾔载体,⼜有不同的⽂化内涵与鲜明的个性特点。
⽂化差异有弊亦有利。
⽂化差异,既容易造成分歧、误解甚⾄⽃争,也可形成⼀种天然的⾃我防护层;既容易产⽣难以融合的距离感、隔膜感,⼜往往可以成为⼀种相互宽容包容理解谅解的有利条件。
因为⽂化差异,反⽽能够形成⼀种减少⽭盾、相互尊重、相安⽆事、和平共处的相对平衡的状态。
举⼏个真实的⼩例⼦。
其⼀:⼀个20多岁孩⼦跟随⽗母回农村⽼家省亲,农村条件差,⼜没有伙伴玩,这孩⼦忍不住说了句“没劲”,表现出其在⽼家呆着索然⽆趣情绪,还有与⽼家⼈内⼼的不亲近。
这话被其在⽼家务农的叔叔婶婶听到,⼼想是不是饭没吃饱呀,便说:“多吃点饭......”正是城乡⽂化的差异,避免了⼀场可能的尴尬与不愉快。
其⼆:上⼤学的时候,班⾥同学来⾃⼭东各地,各个地区的⽅⾔⼝⾳往往不同。
在鲁西南有个⼝头禅,叫做“⼩⼦”,⼀般是男性之间说闹时的⼀种称呼,如“这⼩⼦”、“你⼩⼦”等。
⽽在潍坊地区,“⼩⼦”则为“⼉⼦”的意思。
有⼀回,鲁西南的同学说了潍坊的同学⼀句“你⼩⼦”,后者认为是在骂他,结果差点翻了脸。
还有像胶东的⼝头语“B养地”,在鲁西南或其他地区是绝对不能⽤的,轻者会回骂,重者会打起来。
这⼏个例⼦只是从⼩的⽅⾯的⽂化差异⽽⾔,从⼤的⽂化差异上讲,应该树⽴这样⼀种观念:在⽂化上,存在的便是合理的。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都应该具有⼀种宽容包容、⼤度容⼈、超脱平和之⼼,莫要唯我独尊,莫想⼀统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今世界与当今时代是决然⾏不通的。
当然,⽂化差异造成的不便与可能存在的益处相⽐,不便远远⼤于益处。
如果存在⽂化差异的双⽅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或者意欲追求⼀种较密切的关系,势必进⾏⼀种近距离甚⾄零距离的接触,原来所保持的相对较远距离上相敬如宾、相安⽆事的平衡必将被打破,深层次⽂化的交流、相知、磨合、相容成为必须的选择。
在交流磨合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关系⼀般会呈现为在误解误读与了解理解、⽭盾⽃争与协同协作的⼀种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般⽐较脆弱,经不起风吹草动,要想建⽴⼀种⽐较长远牢靠的平衡,除了⽂化上的相知相容,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种长久的公平合理、互利双赢的利益关系。
这也是最根本的唯⼀可⾏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