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迁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l题—第20题,共20题60 分)、主观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60分)共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次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4.答单项选择题必须用Z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主观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
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 D.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2. “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这一历
史现象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宋代 D.明清
3.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 “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
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 C.心即理也 D.理气同源
4.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C.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发
5.据《古矿录》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构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
”这一发明出现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唐末宋初
6.有人评价某部作品时说:“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
”这部作品可能是
A.《诗经》 B.《离骚》 C.《上林赋》 D.《雨霖铃》
7.安史之乱中,颜果卿父子英勇就义,在极度悲愤中颜真卿写下《祭侄文稿》。
后人评价“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
”该作品为
8.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这一言论可能出自
A.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胡适的《文学改良色议》 D.严复的《辟韩》
9.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提倡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0. 一位学者说:“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
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11. 1924年8月10日,孙中山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及“成为全国土地主人的国家将土地分配给
农民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
甚至提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这说明孙中山
A.己经接受社会主义经济主张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12.《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 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黄金时代”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3. 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
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
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
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14.比利时最大的法文报纸《晚报》:“在戈壁荒漠的湛蓝天空之上,飘着一缕长长的白烟: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
”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C. “南优2号”育种成功
D.“神舟5 号”飞船往返成功
15. 1977年12月,他们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而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己青春不再,怀揣着难得
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步入考场,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
这一历史情景的出现得益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 D.实施“211 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16.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这次“变革”
A.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B.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7.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
社会的自然法则。
”“这些哲人”发动了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18.“现在,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而是与运动状态与引力相关的。
”
持这一观点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9.朱维之在《外国文学史》中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
”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D.表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和困惑
20.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
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体现上述风格的作品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1、22题各15分,23、24、25 题各10分,共60分):
21. (15分)科学无国界之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单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
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
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
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材料三明白的说,照我的意思,是要如宋、明人那样再创讲学之风,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
……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人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只有踏实的莫定一种人生,才可以真吸收溶取了科学和德莫克拉西两精神下的种种学术、种种思潮而有个结果。
否则我敢说新文化是没有结果的。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请回答:
(1)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来矫正不平衡状态”的?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3分)(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5分)
(3)材料三中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什么局限?为此,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 3分)
(4)20 世纪20年代,科学在国内为广大知识青年所推崇。
综合上述材料及时代背景,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
22. (15分)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
……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材料二
材料三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
……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材料四(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3分)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与材料三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5分)
23. (10分)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政治理论告诉我们,不受约束的权力是极其危险的。
在拥有绝对权力的情况下,滥用权力的诱惑力几乎是无法阻档的。
……王安石曾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但曾经积极支持过范仲淹变法的三朝宰相富弼在听到这样的言论时感到十分震惊,说道:“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
——张剑锋《天变到底足不足畏》材料二及神宗朝,荆人(指王安石)秉政……国事日非,膏盲之疾,遂不可治。
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
其诸害百性者,可以一旦为更。
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顾炎武《日知录,宋民风俗》材料三王安石的学术观点截然不同于所谓的纯儒或俗儒……要实行变法,就不能不在事实上背离保守的儒学,汲取管仲商鞍的变法思想。
——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安石的“三不足”言论有何积极意义?据材料一指出富弼对“三不足”言论感到十分震惊的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与“国事日非”的关系。
(2分)综合上述材料,从变法思想及实践两方面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l分)
24. (10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政权发挥不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原始积累)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缩短过渡时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收助产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二 1868~1869年,明治政府发行太政官纸币达4800万两;1873年开始设立国立银行,到1879年达153家,促进了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1873~1880年的地税改革,又促进了农民的分化,使它们变成廉价劳动力的出卖者;政府还改革封建式士的体裸制度,实行了士族授产政策等等。
——丁菁《从经济角度看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之原因》材料三 1878年,日本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份约占20%多一点,地主经济则不到18% , 个体经济约占60%,1893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上升到35%~40%,个体经济的比重约占45%左右,地主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在比重上则降至17%以下。
——吕方和《简论明治维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原始积累”的核心含义及突出特征。
(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日本政府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3分)
(3)有学者认为,在经营工矿企业方面,日本政府不仅起了“助产婆”的作用,而且也完成了一部分“产妇”的工作。
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加以说明。
(3分)
(4)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5.(10分)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
虽然也存在着……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个人统治地位日益巩固,同时也日益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
1804年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与旧贵族和旧官僚妥协,剥夺了大革命期间人民取得的重要权利,如普选权。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材料三(拿破仑)身材短小,颜色黯淡,似乎无底的阴暗的眼,浓厚的黑色髦发.常穿着一件飘荡的黑袍,用一条粗的腰带系住,像进香客一样。
不趋时髦,也不遵守社会的狭窄的规矩。
——罗曼·罗兰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在改造法国方面的“实在的成就”。
(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原则的主要表现。
(4分)
(3)指出材料三评价拿破仑的角度。
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5分)
(1)林、魏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领导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
维新派以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主张确立君主立宪。
(3分)
(2)内涵:怀疑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
(3分)
影响: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
(任答其中2点,2分)
(3)局限:全盘西化。
(1分)方法:在复兴儒学(孔颜之乐)的基础上批判地学习西方。
(2分)
(4)原因:科学代表进步,属于全体人类;(1分)促进了欧洲的崛起和对世界的统治;(1分)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1分)时代背景: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科学成为救亡图存的武器。
(1分)
22.(15分)
(1)学派:智者学派。
(1分)
社会根源:希腊工商业发展与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分)
(2)变化:由展现神性到展现人性之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2分)
成就: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得拉克《歌集》。
(任答其中2点,2分)
(3)原因: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任答其中3点,3分)
(4)思想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1分)政治上,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2分)
新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建立“理性王国”。
(2分)
23.(10分)
(1)意义:体现了王安石敢于冲破旧俗、勇于革新的精神。
(1分)
看法:“三不足”言论实际上取消了对皇权的制约,易导致不受约束的权力的滥用。
(2分)
(2)关系:顾炎武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宋朝的衰败。
(2分)
原因:思想上,背离主流思想;(2分)实践上,损害百姓和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2分)启示:改革要有正确指导思想;有利于民众;利益调整必须兼顾各方。
(言之成理即可,1分)24.(10分)
(1)核心含义:利用国家权力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
(1分)突出特征:暴力。
(1分)
(2)措施:发行纸币;设立银行;地税改革;改革俸禄制度。
(任答其中3点,3分)
(3)说明:提出“殖产兴业”政策;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国营“样板”企业;建设基础设施;
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任答其中3点,3分)
(4)变化: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比重上升。
(1分)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时而变等等。
(1分)
25. (10分)
(1)成就:结束了骚乱;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建立了先进的兵役制度;编纂的《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等等。
(任答其中3点,3分)
(2)主要表现:放弃共和制,建立帝国;实行分封制;与旧贵族和旧官僚妥协;剥夺人民权利。
(4分)
(3)角度:外貌、性格。
(1分)方法: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看其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等等。
(任答其中2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