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遵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1~5题共20分)(共5题;共20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2.给加下划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冬日清晨,水杉湿地笼罩________在一片缥缈水雾中,宛如仙境。

(2)石家庄加快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________力、竞争力。

(3)集团经理________(bǐng chéng)以德优先、以诚为本的经营理念,高度重视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4)也门政府与胡塞武装就如何执行去年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达成的协定进行________(cuō shāng)。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欧阳自远说:“月球背面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是接收低频辐射的一个完美的场所。


B. 他为照顾患病卧床的弟弟,辞掉县城工作回村种地,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不离不弃的手足深情。

C. 河北平山出土的中山王方壶、大鼎、圆壶等所谓“中山三器”,再配上用中山篆字体镌刻的长篇铭文,真是相得益彰。

D. 在这部作品中,他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②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③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④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③①
5.阅读下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条主要信息。

二、(6~22题共50分)(共5题;共50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B.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也流露出一些凋衰感伤的情调。

C.这首诗写景从远到近,“水何澹澹”是描写远景,“洪波涌起”是描写近景。

D.本诗虚实结合、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请自选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

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名执①,不与忠交通②。

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

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

抗厉③威严,名振边俗。

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④,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

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

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⑤,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

”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

”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

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

灵帝遣策吊慰,封鄃⑥侯。

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

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赵苞传》)【注释】①名执:掌权者。

②交通:来往。

③抗厉:振奋、激烈。

④寇钞:抢劫钱财。

⑤无状:没有功绩。

⑥鄃(shū):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平原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名执耻:________
②垂当到郡垂:________
③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值:________
④杀母以全义杀: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有何面目立于天下”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C.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
D.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

②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4)赵苞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面对诱惑定住心神
①北宋名臣范仲淹幼时家贫,日食三餐不继,不得已将米煮成薄粥,待凝结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其二,留下“断齑划粥”的故事。

有同窗见他生活清苦,赠送了些好饭好菜,但他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婉拒不食。

后来,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依然坚守廉素。

晚年,他谆谆告诫弟子:“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②于人生而言,“忍穷”二字,难能可贵。

当下,不少人浸染浮躁之气,面对微利之诱而心动,面对五色之惑而目眩,导致为人失度、处事失矩。

人生之路,纵有高低起伏,但行稳才能致远。

与其穷困潦倒时幻想一夜暴富,迷茫失意时盼一夜成名,功成名就时便忘乎所以,不如涵养“忍穷”心态,保持奋发状态,练就定下来的心境、沉下去的作风、低下去的谦逊。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成事创业,还是为官做人,涵养“忍穷”心态尤为重要。

③不少腐败官员,都有着“贫苦的童年”,经过“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晚年”。

他们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表面看是对财物的贪婪,实为精神上的贫血,在权力加身后逐渐丧失初心、丢失灵魂、迷失自我。

他们不是忍受不了贫穷的困苦,而是抵制不住诱惑的“糖衣”,遏制不了贪婪的欲火。

不能忍穷,“贫”字多一“点”,就会走向“贪”。

④心理动力学里有个“贫穷情结”,特指那些的心理现象。

比如,有些人参加展览会,只要是免费的东西,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总是样样都拿;有些人即便在“富起来”之后,也难以消除心理上“受过穷”,反而进行报复性的享受。

曾经写下千古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对贫穷艰辛有着深刻的感悟,然而发迹后却生活奢靡,最终落得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下场。

有的腐败分子看到一些商人过得很奢华,“忍穷力”未能抵住诱惑力,“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一念之非不遏,如初食鸦片一般不能自拔,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⑤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忍穷”的关键是抱朴守拙。

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会面对更多的掌声和鲜花、诱惑和围猎,能否保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清醒,“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和“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省,不贪享成功后的光鲜光彩,不贪图权力背后的名利地位,是避免“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的关键。

⑥有句谚语说:“谁在凯旋中战胜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

从困境到顺境,从艰难到成功,思想上会产生放松倾向,心理上会幻现虚假安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丧失警觉和警醒。

倘能始终保持“忍穷”心态、“如初”状态,则无败事。

(选自《人民日报》)(1)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请你概括文中的“贫穷情结”。

心理动力学里有个“贫穷情结”,特指那些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现象。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段话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说说理由。

9.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1)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

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文段中的“官人”是谁?此“官人”因何被刺配?刺配途中两人在何地相见?
(2)请叙述《西游记》的二调芭蕉扇这一故事情节。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
徐伟军
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

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

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

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

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

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

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

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

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cǔn,思量)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

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是温暖,是感动,是敬意,抑或是生活的朴质?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
③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

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ǎo),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

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

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

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

所以,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菜园里晃动,她就惦记起我妈来了。

她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

在她眼里,我妈是她恩人似的,她说这话时,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

我莫名被眼前这样一个直性子女人感染,转眼又瞥见那朵墙角的无名花,灿灿然,润湿,光洁,红晕在娇小的花瓣上荡漾着,那么透亮。

④夜色渐渐笼罩过来,女人已经把一天的收获都高高地堆向三轮车,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甚至不是她扔的一个烟蒂……日暮苍山下,一个早已被纸板淹没的女人渐行渐远。

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竭尽全力。

尽管有时候并不招人注意,但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

(选自《文摘》2019.4)(1)文中写到收废品女人的一些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2)第③段画线句中,收废品的女人说起“我”妈,好像“恩人似的”,有着“满心的喜悦”和“幸福”,“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请分析下面两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
②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
(4)墙角的小花让“我”想起收废品的女人,请问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5)本文以“守着花一样的芬芳”为题,有何用意?
三、(23题50分)(共1题;共50分)
11.作文。

(50分)
岁月如水,于无声无息中流走,在生命的长河中,始终有一种声音萦绕耳畔,留在心间。

或许是一声叮咛,或许是一曲童谣,或许只是一阵铃声……是它使我们学会“愈挫愈强”的不屈;是它使我们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心;是它使我们从彷徨无知到看清社会,拥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理智!
请以“流淌在岁月里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一、(1~5题共20分)
1.【答案】(1)海日生残夜;归雁洛阳边。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1)海日生残夜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注意“嶂”的书写)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1)lǒng zhào
(2)chéng zài
(3)秉承
(4)磋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故答案为:(1)lǒng zhào;
(2)chéng zài;
(3)秉承;
(4)磋商。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而且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解析】【分析】ABC:正确;
D 有误,“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该成语用错对象,它形容描写或模仿,不能用来形容感情。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答案】D
【解析】【分析】②讲了汉字的基本形体,④讲了“成形”是前两句;
结合历史发展进程及“此后”一词辨析第三句为③;
①小结了上面的描述,陈述了一种结果。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5.【答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使用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较低;2018年使用手机和使用电视上网较2017年有所提升,使用电视上网提升最为明显,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较2017年均有所下降,其中使用台式电脑下降尤为明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表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注意应抓住表格的名称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题干给出的是各种上网工具所占的比例统计表,先从图表的整体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使用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较低。

再从各种上网工具两年的变化比例比较,可以看出2018年使用手机和使用电视上网较2017年有所提升,使用电视上网提升最为明显,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较2017年均有所下降,其中使用台式电脑下降尤为明显。

故答案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使用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较低;2018年使用手机和使用电视上网较2017年有所提升,使用电视上网提升最为明显,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较2017年均有所下降,其中使用台式电脑下降尤为明显。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
①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②注意图的细节。

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

③把握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6~22题共50分)
(2)“涌”是水冒出的意思,这里写出了波涛随风汹涌翻滚的情景,以及沧海惊心动魄的浩大声势,表达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

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ACD.正确;
B.有误,“也流露出一些凋衰感伤的情调”错误。

展现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阵寒冷的西风吹过,将地面的枯叶卷起,形成一个个小小的漩涡,此时的树枝上,早已是光秃秃的树枝,显得异常萧条。

而海面上的波涛已然是随潮水涌起,气势骇人。

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故答案为:(1)B
(2)“涌”是水冒出的意思,这里写出了波涛随风汹涌翻滚的情景,以及沧海惊心动魄的浩大声势,表达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赞美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诗句赏析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了解古诗内容,再对诗句进行赏析;
⑵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7.【答案】(1)以……为耻;临近、将要;遇到;使……被杀
(2)A
(3)①早先在州郡任职,被推举为孝廉,又被提升为广陵县令。

②做儿子的没有功绩,想用微薄的俸禄早晚服侍您,不料给母亲带来灾祸。

(4)忠义,爱国
(5)赵苞重忠节
【解析】【分析】⑴(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为:赵苞深以赵忠为十常侍之一为耻辱。

耻:以……为耻。

②句意为:将到辽西郡城时。

垂:临近、将要。

③句意为:正遇着鲜卑一万余人侵入边塞劫掠。

值:遇到。

④句意为:使母亲被杀而保全忠义。

杀:使……被杀。

(2)“有何面目立于天下”的“于”的意思是“在”。

A.于:对于;
B.于:在;
C.于:在;
D.于:在。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迁,升职。

令,县令。

句意:早先在州郡任职,被推举为孝廉,又被提升为广陵县令。

②重点词:为,作为。

以,用。

句意:做儿子的没有功绩,想用微薄的俸禄早晚服侍您,不料给母亲带来灾祸。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赵苞在外敌入侵时,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自己的母亲,表现了他的忠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5)文章主要记叙了赵苞与鲜卑交战时,母亲与妻子被敌军劫持为人质,赵苞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自己的母亲,可以看出他非常重忠节,所以可以以“赵苞重忠节”为文章的题目。

故答案为:
(1)①耻:以……为耻;②垂:临近、将要;③值:遇到;④杀:使……被杀。

(2)A。

(3)①早先在州郡任职,被推举为孝廉,又被提升为广陵县令;
②做儿子的没有功绩,想用微薄的俸禄早晚服侍您,不料给母亲带来灾祸。

(4)忠义,爱国。

(5)示例:赵苞重忠节。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⑷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⑸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加标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赵苞字威豪,是甘陵东武城人。

从兄宦官赵忠为十常侍之一,赵苞深以为耻辱,不与他往来。

赵苞最初在州郡做官,后被举荐为孝廉,再升迁为广陵令。

赵苞任职三年,政事、教化清明,郡里把他的政绩上表朝廷,赵苞升任辽西太守。

做事振奋、激烈,有威严,名振边俗,担任辽西太守第二年,派人到故乡迎接母亲和妻子,将到辽西郡城时,路上经过柳城,正遇着鲜卑一万余人侵入边塞劫掠,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全被劫持作为人质,用车载着她们来攻打辽西郡城。

赵苞率领骑兵二万人,布阵迎战,鲜卑在阵前推出赵苞的母亲给赵苞看,赵苞悲痛大哭,对母亲说:“儿子没有功绩,本来打算用微薄的俸禄早晚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