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如图是一战中发生于西线的某次大规模战役。
这次战役()
A. 是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 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C. 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
D. 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答案】A
【解析】根据地图中所示,德军在马恩河附近展开后,德军后退,双方进入阵地战,
这是马恩河战役,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阶段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使德军
速决战计划破产。
故A正确;
BD指1916年凡尔登战役,C指日德兰海战,与图中所示不符,故排除,
2.“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这反
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A. 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B. 军国主义盛行
C. 崇尚和平
D. 强权政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的“手枪”可知,反映了德国在战前实施武力解决争论,联系德国的史实,这一现象是德国军国主
义盛行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3.1919年,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写信给印度诗人泰戈尔,信中他心情沉重地指出,欧洲文化的弊病已经十分深重,如果不汲取东方文化的精髓,不将东西文化熔于一炉,就不足以言自存。
与此同时,当时的欧洲兴起一股东方文化热。
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A. 东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B. 战争对西方文明的破坏
C. 现代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D. 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
基于这种共识,双
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
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答案】C
【解析】一战中的堑壕战最后拼的就是综合国力,这对当时国力相对比较弱的德国是
非常不利的。
5.读如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各项中对此的正确解
读是:()
①一战期间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造成人力短缺
②一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
③她们从事的工作很危险
④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表明一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
生产部门,从事的工作很危险,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主要是由于一战
期间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造成人力短缺,故①②③④正确。
6.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
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
安全。
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下列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
B. 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革命
C. 一战后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D. 美、日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了霸权受到威胁,一战以后,欧洲许多大国受到解体和重创,体
现了这一点。
B.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也冲击了欧洲的霸权。
C.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并没有形成独立国家体系。
D.一战以后,美国和日本崛起,冲击了欧洲的霸权地位。
故选C。
7.1916年9月,英军首次把新式武器坦克投入战斗,战役持续到11月中旬,双方伤亡惨重。
英法军队虽未达到预定目标,但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使战局朝着有利
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
这次战役是()
A. 马恩河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16年9月,英军首次把新式武器坦克投入战斗”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坦克的是索姆河战役。
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8.1800—1914年,法国人口从约2800万增长到4000余万,人口规模从欧洲第一退居
欧洲第五。
同一时期,德国人口从2000万增至6500万。
19世纪末,法国不得不招揽
外国移民以补充劳动力,甚而通过延长兵役年限以维持一支可以和德国对抗的军队。
这一历史进程表明()
A. 人口是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
B. 人口规模决定了法德的工业水平
C. 长期的对外战争削弱了法国国力
D. 法德矛盾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答案】A
【解析】该时期法国人口增长缓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工业劳动力短缺、兵
役不足的情况。
同一时期的德国人口则是快速增长。
人口是影响法德两国发展的重要
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和决定性因素,A项正确;
B项说法绝对,排除;
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9.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引爆一战的“火星”是()
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巴尔干同盟的建立
D. 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引发一战的“火星”应该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故D项正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为一战爆发提供了条件,但不是引爆一战的“火星”,排除
AB项;
巴尔干同盟在一战前就已经瓦解,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10.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激烈争夺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 英德矛盾的激化
D.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答案】B
【解析】A.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不是帝国主义之间掠夺的根本原因。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激烈争夺,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这是列宁主义的理论。
C.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只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之一,不是他们之间激烈争夺
的根本原因。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速了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不是根本原因。
11.一战对西欧的影响不包括()
A. 西欧的霸权地位完全丧失
B. 西欧各国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C. 使西欧各国人民充满幻灭感和危机感
D. 使西欧许多国家的工人运动高涨起来
【答案】A
【解析】一战后西欧的主导和霸权地位只是相对削弱,并未完全丧失,故A错误,符
合题意。
B、C两项是一战对经济和精神两方面带来的危害,不符合题意。
D项是一战带来的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
12.以下是一战爆发前,三个欧洲国家不同的心态:甲国——仍然无法忘记在
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乙国——对德国支持奥国这一点深感不安;丙国——怀疑任何一个可能会威胁到欧洲大陆权力平衡的国家。
据此判断,甲、乙、丙对
应的国家是()
A. 德、俄、英
B. 法、意、俄
C. 德、英、法
D. 法、俄、英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普法战争的战败国,因此它无法忘记在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故甲国是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对
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德国对奥匈帝国的支持让俄国深感威胁,故乙国是俄国;英国
在一战爆发前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因此会怀疑任何一个会威胁到欧洲大陆权力平衡的
国家。
综上,故选D。
德国(普鲁士)是普法战争的战胜国,因此不会有耻辱的感觉,排除AC。
大陆均势政策与俄国无关,排除B。
故选D。
1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以下材料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敌对国”指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
②威尔逊的参战演说发生在1914年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推动了美国参战
④美国参战后与英国协同作战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1917年参加一战,因此威尔逊的参战演说不可能发生在1914年,故②错误。
①③④均符合题干材料,故B项正确。
故选B。
14.“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一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A. 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B.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 一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 一战后期的反战情绪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歌词可以看出人们对战争的反对,因此这首歌对一战后期的反战情绪研究最有价值,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出,应排除。
15.2017年11月11日,英国首次在正式活动中纪念参与一战的中国劳工。
一战华工的事迹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这天,被英国主流社会提及和铭记。
中国劳工赴欧参战发生于()
A. 晚清政府时期
B.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 北洋政府时期
D.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是于1917年4月后加入协约国作战,还派劳工到欧洲战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排除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排除B;
从1912年到1927年,我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正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排除D。
故选C。
16.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针对苏俄的各项和平建议,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的纲领”的“十四点原则”。
这一原则()
A. 体现了美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设想
B. 使美国攫取世界霸权地位
C. 是针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
D. 反映了美国崇尚世界和平
【答案】A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中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
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中毒气战的认识。
【答案】(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毒气作为新式武器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扩大化;交战双方积极研制毒气弹以图大规模杀伤对方;《海牙公约》制止战争的有限性。
【解析】(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之所以在一战中出现使用毒气,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毒气作为新式武器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扩大化;交战双方积极研制毒气弹以图大规模杀伤对方;《海牙公约》制止战争的有限性。
【答案】(2)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应用上,应该趋利避害;毒气战给交战双方造成巨大的肉体和精神损害;应严格遵守国际公约,严禁使用生化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和谐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健康有序发展。
【解析】(2)一战中大量使用毒气,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应用上,应该趋利避害;毒气战给交战双方造成巨大的肉体和精神损害;应严格遵守国际公约,严禁使用生化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和谐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健康有序发展。
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欧洲盛行“战争文化”的原因。
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长期以来殖民扩张的影响;舆论上宣传、鼓吹“战争文化”;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哲学和历史学中将战争神圣化的理论在欧洲各大国盛行”“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结合一战前的世界形势得出原因是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长期以来殖民扩张的影响;舆论上宣传、鼓吹“战争文化”;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
【答案】(2)影响:美化战争,增加了战争风险;促进了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仇恨;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素之一。
【解析】(2)根据材料“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得出美化战争,增加战争风险的作用,“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得出促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仇恨,最终可得出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素之一等。
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国际工人运动发生的主要变化。
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依据及启示。
【答案】(1)变化:第二国际破产;工人运动以维护本国独立为宗旨;无产阶级政党引导本国人民采取罢工形式反对本国政府参与一战。
【解析】(1)根据材料“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党大都采取护国主义立场,因而转到本
国政府方面,第二国际破产”“努力引导本国人民以革命行动反对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
战争政策”“更引起了许多城市的罢工抗议”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答案。
【答案】(2)依据: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美国大发战争财,国力大增并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英、法、德等国遭到严重削弱。
启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世界大战和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源。
【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时间及所学知识,从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美国大发战争财,国力大增并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英、法、德等国遭到严重削弱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列宁和他领
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对待帝国主义战争问题上坚持正确的路线,不断揭露战争的帝国
主义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启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世界大战和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