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古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古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齐家古潜山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以构造裂缝为主,占整个储集空间的80%以上,它是刚性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延伸远,不仅是油气的储集空间,也是运移通道。

因此,构造裂缝在本区油气聚集成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利用岩心观测和钻井、测井资料对齐古潜山储集层构造裂缝进行识别,准确的进行了裂缝参数的判定和齐古潜山储层评价,总结了齐古潜山的裂缝发育特征,证实了裂缝的有效性。

关键词:齐古潜山储层裂缝研究
一、引言
齐家古潜山位于欢喜岭油田齐家铺地区,潜山主体长约11公里,东西宽3~4公里,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

整个潜山由南向北有三个局部山头组成,即南山头、中山头和北山头,呈北东向趋势伸展。

通过对齐家古潜山岩心岩性解释、薄片观察表明,该地区古潜山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中裂缝占重要的地位,对储集层性能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本文通过裂缝野外观察及岩芯特点分析,测井资料的研究,结合油田产能的研究,对齐古潜山储集层裂缝作了定性评价。

认为潜山裂缝发育方向主要由三组:即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裂缝走向与主干断层走向一致,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倾角大都在70°以上。

二、裂缝野外观察及岩芯分析特点
岩芯观察结果与石山露头观察结果走向及裂缝倾角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区别。

北东方向裂缝在本区普遍发育,在北部以北东方向一组裂缝为主,中部以近东西向两组裂缝为主,在南部则变化为北西方向的一组裂缝为组。

裂缝走向与断层走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三、利用岩心资料进行构造裂缝参数的描述和统计
(一)裂缝的倾角
裂缝分为四个组系,近南北向两组和近东西向两组。

近南北向两组裂缝走向分别为北东0~20°和0~30°左右,裂缝倾角较小,为47~65°之间,裂缝密度1~21条/米,密集带间距30~40米,开度变化较大,为0.1~8.1mm。

近东西向两组裂缝走向分别为60~90°和110~140°左右,两组裂缝尖角近60°,裂缝倾角较大为70~90°,裂缝密度为1~15条/米,密集带间距为0.5~20米,开度较小,小于2mm,裂缝未被充填。

(二)裂缝的充填性
从裂缝切割及充填情况来看,近南北向两组裂缝中有石英岩脉的一组先期形
成,石英岩脉的宽度最大可达8cm,近南北向的第二组裂缝切割东西向两组裂缝。

所以近东西向裂缝较之先形成,近东西向两组裂缝切割关系不明显,为同期形成的共轭裂缝,近南北向第二组裂缝最后形成[1]。

四、测井资料研究裂缝
(一)电阻率测井
在裂缝发育带,裂缝中的流体不论是油、气、水,还是泥浆,其电阻率值比致密的基岩低得多,因此,无论哪种测井系列,在裂缝处双侧向电阻率值均降低,降低的幅度和缝中的流体性质有关[1,2]。

(二)声波时差测井
在裂缝发育部位,对于高角度裂缝,声波按最短时间传播声程的原则,将绕过裂缝和溶洞,因此对高角度裂缝反映不灵敏[4]。

对于斜交水平或网状裂缝,声波在其中传播时能量耗损较大,时差就会变大或发生周波跳跃现象,呈短小锯齿状,可高出基值数+10?s/m。

(三)放射性测井
在裂缝发育层段上,显示出低的密度值,曲线变化幅度大,补偿中子显示为高的种子孔隙度值,中子伽玛显示为低值,降低幅度和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有关,自然伽玛出现明显的幅度差[3]。

五、利用油田产能研究裂缝
油田产油量与裂缝发育程度及油柱高度有关,因此油井的产量与裂缝发育程度有着密切关系[5],本次研究对油井产量进行了统计,研究了裂缝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发育特征。

(一)平面分布特征
从高产井分布图上可以看到,高产井大多位于中山头,平面分布形态呈“C”型,南山头高山井位于山顶呈点状。

(二)纵向分布特征
从油井采油井段与产量关系图中,油井采油井段均在潜山顶面100米以内,而且累计采油量与采油井段长短并无正比关系。

如15-7,采油井段为2440-2482,厚度为42米,累产油为48.1万吨,累产水14.2万方,可见,浅部裂缝和深部裂缝存在一定连通关系。

从岩性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中山头岩性复杂,可以推断该区后期有火山活动,
造成该区裂缝比较发育。

六、裂缝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对钻遇古潜山的每口油井测井曲线认真分析对比,找出裂缝发育井段,因此,总结出裂缝在纵向及平面的分布特点。

在纵向上,裂缝多发育在潜山顶面,一般为30~50米,在深部,裂缝也有发育,但大多发育零散,裂缝发育集中段较少。

在平面上,裂缝主要在花岗岩区发育,而在火山喷发岩区,裂缝相对不发育。

另外一个特点是,中山头裂缝在潜山高部位比较发育,而在南、北山头在潜山顶部裂缝均很发育。

参考文献
[1]吴东胜,徐贞美,陈恭洋,邓礼发. 大民屯凹陷东侧斜坡带潜山古地貌与储集层特征[J]. 新疆石油地质,2007,(02).
[2]任丽华,林承焰. 构造裂缝发育期次划分方法研究与应用——以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为例[J]. 沉积学报,2007,(02).
[3]慕德梁. 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深部油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J]. 特种油气藏,2007,(03).
[4]吴智勇,郭建华,吴东胜.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变质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04)
[5]郭建华,吴东胜,刘辰生.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油水变化规律与油气富集[J]. 石油实验地质,2006,(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