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标准操作方法,保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标准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

〔2〕比照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开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三个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难点:
运用有关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课型、教学时数
新课、讨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上课用的表格、图片并进行打印。

3.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设计表格,学案。

教学过程
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
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
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用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根底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
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
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
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
一样的功能么?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
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探究的意识。

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学生看录像答复以下问
题,在此根底上热烈的讨
论,最后得出结论:哺
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带着问题观察,表达了教师
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
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
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更好
的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学生热烈的讨论,最
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
征。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
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
体形成等级。

推测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运
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
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
时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根底上提出问
题。

学生提出问题:
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
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
的?
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
意义是什么?
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
交流吗?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从
而培养思维能力。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

如:1.用闻花香的气味区
分花的种类。

2.学生做各
学生做各种表情和动作
让同学去猜一猜所表达
的意思。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明确人类
除了可用语言进行交流外,还可
以通过动作、表情、气味等进行
信息交流,为学习动物群体中的
信息交流打根底。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黑长尾猴、蛇、豹、鹰发出叫声的录像,〔如果没有就阅读教材的文字内容〕。

问题:1.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声相同吗?
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响?
3.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学生看录像后〔或阅
读完后〕,说出动物群体
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
动作、声音,这种交流使
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
食和御敌。

通过共同对问题的探究,
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
流的重要性。

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进行归纳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
生活呢?它们的群体生
活是如何维系的?
提出问题,讨论总结。

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
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提供资料:
探究蚂蚁的通讯
提出问题
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作出假设
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蚂蚁没有发出声音,
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
领路的蚂蚁为什么总是
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
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
捷径呢?
作出假设:[来源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作出
假设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板书设计
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一定的组织
2.明确的分工
3.有的还形成等级
二、信息交流的方式
动作、声音、气味
三、信息交流的意义
有利于群体觅食、防御敌害、繁衍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