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3)
对曾经眷恋的人生欢愉感到厌烦。

他的《虞美人》是这样写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开头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连两个问号?问得惊心动魄。

这两句是词中绝笔。

下面两句以具体事物补充前问:“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东风”承接前句“秋月”。

“又”字透露囚禁生活的难耐;降宋“又”经一年,承接前句“何时了”。

“故国不堪回首”承接“往事知多少”。

上片曲调高亢悲慨。

只有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和具有大手笔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

下片则用了曲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在”与“改”两个动词,恰当地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境况。

“只是”一词传出词人的无穷憾恨。

这里的“朱颜”暗指“江山”,“朱颜改”暗指江山易色或说易主。

特别是“改”字点出全词的题旨:是悲恨的根源。

结尾,把难以明说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之中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乃千古绝唱。

还有另一首《浪淘沙》也是表达同样的心情,是这样写的: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一(héng)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来。

晚来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开头两句追怀往事,只有泪下。

面对现实,绝难排遣。

现状如何呢?上片写白日:“秋风庭院藓侵阶”这是外面;“一珠帘闲不卷”,这是里面。

秋风乍起,桐叶落地,苔藓生阶,就无人来,院内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他只好久坐室中,百无聊赖,也就懒得打起门帘子。

囚禁的生活,囚徒的寂寞,是何等难堪!“终日谁来?”便是他发自内心的凄惨叹息。

下片写黑夜,囚徒在夜间怎能安眠,不免走到院中,浮想联翩:“金锁已沉埋,壮气蒿来。

”“金锁”,金
锁甲。

《何氏》诗:“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刘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作为亡国之君,他此刻剧烈地怀想故国。

他不由想起从前三国·吴王抵抗西晋的故实,一样的遭到灭亡。

“金锁已沉埋”,“壮气”即王气。

“蒿莱”,野草,蓬蒿。

南唐王气已经覆没而无可挽回。

“晚来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这是李煜的联想:秋夜凉风,扫尽积云,天空如洗,一轮月华,令人胸襟为之一振,产生了美丽的联想:这玲珑的秋月一定照在我的(金陵)楼殿上,它的倒影映在秦淮河中了吧!然而,是幻非真。

华成幻,梦境成空。

一个“空”字更使人凄咽。

经历大悲哀作决绝语。

突破词的哀愁风格,喊出自身的血泪倾诉。

由于李煜在词中体现了人们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才具备千古不绝的艺术魅力,引起不少后人的共鸣和感发。

李煜的词境界艺术高妙,千载而下,仍能使读者于心醉之余,受到启发,引起共鸣。

三、李煜的词的艺术特征
(一)自然真率,直写观感。

李煜所有的词都是由自己的亲切感受出发大胆抒写,绝无拘束,使词中的情事、景象等等都跃现在读者的眼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境地,不仅是一般文人的小词达不到,一般的文人诗也不易达到的,多少带有民间文学的风貌,因而使人感到有一种特别新鲜的味道。

这在李煜词的创作方法上是最突出和最成功的地方,是值得我们特别重视的。

现在且举《破阵子》这个例子看: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是他临要亡国的时候的写作,写自己一辈子在南唐宫廷里不懂得战争是怎么一回事,一旦做了俘虏,必然是身体消瘦,发斑白;而尤其难过的是慌慌张张,辞别太庙的时候,教坊女乐还奏起别离的歌曲,面对着宫娥流泪的情事。

这是多么真实、坦率、具体、明朗的自白!
(二)突出事象的特点,强调人物的活动。

抓住事物的特质,加强作品主人公的主动性和活动力,使作品中的现象都成为有意识的活动,给人以新鲜而又具有强力的感觉,这也是李煜词的艺术特征之一。


种特征的获得,和李煜对某些生活的亲切感受与深刻认识是分不开的。

举例来说,如《一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轻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通,沾湿)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iáo汁滓相掺,味厚而甜的醇酒)(wò,弄脏,沾在器物上)。

绣床(绣件绷子)斜凭娇无那(nuò非常,无限),烂嚼红茸(通绒,这里指绒线),笑向檀郎(晋代潘安,小字檀奴。

檀喻其香)唾。

这一首词自开头至煞尾没有一句离开主人公的活动——早上这一歌女,梳洗化完毕,把深红色的香膏,轻轻点在唇上。

向人微微露出舌尖,张开小口唱了歌;唱完了歌喝喝酒,酒沾了罗袖污了口,酒喝多了就娇困地靠在绣床上,嚼嚼红绒,笑向心爱的人吐了去。

把作品主人公的形貌、情态、声音、笑容乃至撒娇、唾绒的细微末节都活灵活现地在读者眼前。

李煜在创作上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作品主人公的主动性,也表现在写一般的情况上。

例如,写愁眉不展,他用的句子是“不放双眉时暂开”(《采桑子》)。

写落红满地,他用的句子是“片红休扫尽从伊”(《喜迁莺》)。

写女人向男子求欢,他用的句子是“今宵好向郎边去”(《菩萨蛮》)。

把一般的情景写成有意识的活动,就加深了句子里所含蕴的意味,加强了作品里的人物活跃的气氛,从而就增加了作品的感染人的强力。

这些地方,虽然是极微小的表现,但它是整个表现手法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