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
概要: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讲究语言,运用语言来使课堂变得鲜活、生动,效率更高。
要想真正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信心倍增,教师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文趣味幽默又不失规范,还要具有极强的引导性和激励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养成良好的运用语言的习惯,语言一定要具备形象性和生动性,趣味性也一定要强,还不失规范,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本学科。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它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制胜宝典,它又具有人文性,其内涵博大精深。
高中语文教师如果具有较高的语言功底,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的词汇量丰富,知识倍增,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让学生深深地为祖国的语言所陶醉,可以说,语文课天生重要,教师拥的较好的语言艺术品是授课必需。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首先是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能力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质量。
因为语言是讲授知识、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
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语言修养是必备素质,所以教师除了要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外,还要有较高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运用语言进行授课的能力。
然而,现实并不乐观,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的,有一些语文教师还在用一口流利的家乡话在上课。
这就会对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影响,语音把握不精确,没有办法传达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还有一些教师一上课就开始长篇大论,照本宣科。
这说明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这是一定要改变的状况。
一、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具备形象性特征,吸引学生爱听。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一定要具有生动性,从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孩子走进文本,去真正在品味文本,从而获得知识和人生的感悟。
教师一定要用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讲明白。
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传授自己渊博的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幅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只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高中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大放光彩。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充满语言的趣味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语言充满趣味性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最直接途径。
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语言的幽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摆脱之前填鸭式教学的阴影,变枯燥为有趣,变呆板为生动,让学生从没有兴致学习到主动学习。
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语言生动、幽默风趣的教师,这样教学的课堂氛围是比较活跃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沟通顺畅,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的接受。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轶事、笑话信手拈来,对联成语出口成章,按着教学的需要做到随堂把握,以及时地调节沉闷的气氛,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其理解讲授内容,掌握知识的目的。
但是,充满趣味的语言要把握好一个度,它决不能是无聊地侃大山,或者与调皮学生耍嘴皮子,它要与教师深邃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水乳交融,不能影响课堂的高效率,给学和一以美的享受,得到知识的乐趣。
三、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具备规范性,给学生以良好的语言引导。
教师用语规范,学生才有可能养成规范使用语言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来传递各类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深深地为母语所陶醉。
因为汉语运用起来是最具有抑扬顿挫之美的,最优美生动及富有表现力,从而使学生通过运用母语来热爱自己的祖国。
但是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上,还有一部分教师夹杂着方言的教学,对语音的把握不准确,有一些学生听起来都理解不了,更不要说透过规范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欣赏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了。
这就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更不要说引导学生学母语,爱母语了。
四、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引导性,让学生时时跟随教师的思路在进行。
课堂是让学生思维产生火花的地方,教师一定要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的心灵点亮。
而思维的运动是通过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课堂要注意设置悬念。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总是会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带着教师预留的任务去看书,如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人物特色、写作妙笔在哪里?只有学生在自助预习的基
础上,教师才可能更好地进行新课讲授。
语文决不在于填鸭硬灌,而在于不断引导。
笔者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地提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断地探求新知识,把握新内容,从而提高当堂的教学效率。
五、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具备一定的激励性,给学生以终生的激励。
激励对学生很重要,它可以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地去学好知识。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所以它的激励性是非常强大的,有时一句话会影响孩子一生。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时候遵循激励这个原则。
高中生的自尊心都特别强,教师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的激励。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性格,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不同心理,洞察学生的心灵,掌握得体的激励技巧。
同时,也要把握住一切可以激励学生的机会,不管是赏识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注意到语言的激励性这一特点。
对于差一些的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伤害其心灵,扼杀积极性为目标。
高中的课文,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到吃力,如果学生产生不自信时,教师要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其进行引导,也可以简约地插入一些名人故事来激发学生。
教师的赏识态度,激励性语言会让学生扫掉心中的阴霾,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鼓励的状态下,才会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树立自信,思维活跃,从而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