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1-10-21T08:20:32.0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16期作者:刘亚琼[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对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却未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法的重要价值。
因此教师应该针对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此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刘亚琼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巩华学校,北京 102206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对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却未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法的重要价值。
因此教师应该针对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此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希望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提高策略引言
人类过着群居生活,人与人之间免不了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相互帮助,在每个行业中,各个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其中团队精神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体,更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性因素。
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也应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也在学习中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小组自信。
1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形成合作意识,营造一个
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一个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学习环境,良性的竞争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数学内容的抽象理解,学生更应该学会相互交流,互帮互助,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还能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
1.2 提高学生成绩,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现阶段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数学充满好奇和兴趣的学生会更加有动力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有问题也会认真请教老师,同时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相互比较。
而有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生活经验等相联系,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数学的一种自卑心理,不敢尝试。
这样一来,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就越发严重。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
虽说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地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不够充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详细的讲解,导致小学生在小组内无所适从,讨论不到“点”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2 小组构成缺乏科学性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偏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教学中经常是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小学生讨论,盲目跟风、追求形式,把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变成了自由讨论课堂,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
还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小组成员构成缺乏科学性,有的小组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的小组都是成绩差的学生,违背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难以实现共同进步。
2.3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滥用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迎合课程改革提出的政策,在课堂上不考虑教学是否需要,也不关心学生是否配合,过度使用小组合作,使数学课堂整体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甚至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何种教学环境下都可以组织,一概套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似乎只有让小学生进行合作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水平。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3.1 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新课改全面实施以后,小组合作学习法被小学数学教师广泛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中。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位置的僵局,但是若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价值,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从中有收获,就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一定要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这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可以促使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更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促使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做什么,以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一课时,教师应该在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了解克与千克这两个计量单位,并能够灵活地转换,促使小学生建立起重量意识。
随后,教师可以将整体小学生合理地划分成若干小组,并准备好两个电子秤,其中一个电子秤以克为单位计量物体的重量,另一个则以千克为单位计量物体的重量,教师可以拿两个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电子秤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抢答正确的得1分,抢答错误的则需要扣2分,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竞争机制的引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让小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因为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所以他们为了赢得比赛,通常会聚精会神地盯着电子秤,并迅速地转动脑筋,开始转换计量单位,同时比较大小,进而得出答案。
通过这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竞争意识。
3.3 建立合作小组之间的规则
社会生活中,存在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条款;校园中,存在规范学生行为的校规;小组合作自然也要制订相关的规则来规范小组成员的行为,加强小组间的合作效率,提高全体组员的数学成绩。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许多纪律性问题,为了保证上课的效率和课堂的纪律,防止学生利用小组讨论时间做其他事情,在合作小组之间制订规则十分必要。
比如禁止在教师规定的讨论时间内谈论其他问题,不能扰乱小组的纪律,在小组之间要设立专门的小组纪律人员对讨论问题的内容进行约束,在合作小组之间创建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
还可以在小组间设立奖励机制,在小组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小组成员会获得奖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会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多做几道数学题目,上课多举手回答问题等,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促进表现不好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再就是小组可以和教师创建良好的合作机制,小组管理人员可以和教师沟通,对小组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和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要求的学习方式,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为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永华.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J].学周刊,2020(21).
[2]高彦楠.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白银日报,2020-06-06(003).
[3]孟柱礼.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
论丛,2020(6).
[4]薛鑫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10).
[5]丁亚男.对小学数学小组小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