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发言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化融合发言稿
两化深度融合推动XXX集团创新发展
——在工信部两化融合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企业两化融合现状
1. XXX集团简介
XXX集团始建于1965年,总资产超过100亿元,员工近10000人,下属23家企业,产业基地分布于南京、镇江、重庆万州、新疆石河子,主要产品包括电气设备、交通技术、新能源(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上网系统)等。
2014年,XXX集团荣获中国电器工业100强第一位,公司在中低压成套电器设备、母线槽、电缆桥架、封闭母线、直流牵引开关设备领域创造出五个“全国第一”。
主导、参与11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其中两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2014年1-10月,集团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发展,产值136亿,销售132亿,利税12.4亿,其中产值同比增长30%。
2.两化融合现状
XXX集团两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创新突破阶段,从2002年开始,XXX集团联合清华大学、江苏大学、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定制开发了“成套电气行业版EIS一体化系统”,集成了PDM、CAPP、ERP、MES等系统,广泛应用于下属数十家公司;并实施了集团化营销、采购
的服务平台,集团实现了行业定制化集成应用。
XXX集团还作为承担单位主持了10多项省部级信息化项目,其中包括1项目两化深度融合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3、具体做法
2010年以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传统的制造业利润率下降明显,残酷的竞争环境已经到来,为此我们通过转型升级、开拓业务领域、转变经营方式等举措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为成就XXX集团“全球大业、百年XXX”长远发展目标,XXX 集团在未来的3到5年内,将继
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逐步缩小与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第一梯队的差距,在某些单项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为实施集团发展战略,XXX集团通过一系列战略布署对战略目标进行落实。
其中最重要一项部署即“借助两化融合优势,全面推进公司管理创新,整合内部资源,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1)高层领导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和领导力
XXX集团的两化融合工作由徐广福董事长亲自领导,由执行总裁葛飞负责全面推进。
公司决定通过持续投入,实施人才战略、创新战略。
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来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逐步缩小与国际第一梯队的差距,在某些单项要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重视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2010年注册1000万元成立镇江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5名,负责集团及下属所有子公司的两化融合技术支撑,其中有30名人员在XXX集团服务10年以上的复合性人才;同时重视领军人才的培养,信息公司总经理徐慧为省2014年度“江苏省优秀信息主管”。
3)组织学习交流、紧随时代导向
XXX集团每年派出60名骨干参加汉诺威工业展、考察德国西门子公司,感受自身与国际先进制造和管理水平的差距。
提高产品智能化与服务化水平,使XXX产品成为客户打造智慧工厂的一部分;结合智慧工厂和管理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保护和提升XXX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选定方向、找到路径、突出重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2014年,江苏省经信委安排两化融合诊断服务,为企业指出了方向。
国家工信部安排的体系贯标,我们首批试点,更为企业找到了两化深度融合的路径。
通过省经信委和工信部两大支撑及相关实践,发现两化融合体系的思想和企业战略发展想法不谋而合。
当前XXX集团创新发展的重点在营销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智能制造,其中管理模式的创新——“扁平化管理”,作为创新发展的首选任务。
“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变革,首先在于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变革的机会,还涉及业
务流程的优化再造,责使组织结构呈扁平型,再借助信息化集成协同平台,从而对企业的数据做为战略性资源进行挖取、分析;从而为XXX深度的智能制造、柔性、服务型制造转型等深度融合打好基础,争取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逐步建立以流程驱动的柔性化管理体系,压缩管理层级,员工贡献、老板可视,评价分配、科学合理,实现“标准化、动态化、精细化、扁平化、信息化”管理。
在智能制造方面,XXX将利用工业4.0的先进制造理念,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集团已经与中科院沈阳分院自动化所合作,将基于“以制造为核心”和“以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制造观,并以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整个工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进行顶层整合、设计和规划,从而达到从物料到产品全过程的智能化生产、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和企业的全局性优化运营。
二、企业两化融合取得的成效
1、工作成绩
1)信息技术与重点产品的渗透融合,提升了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并研制出智能化断路器、低压智能母线等产品,推动XXX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域。
智能化产品每年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
2)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工艺设计的融合,推动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的建立,提高了研发设计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协同设计体系,大大降低
了产品研发和设计周期。
以开关柜产品为例,设计差错率平均降低80%,设计周期平均缩短50%。
3)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融合,一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装备为重点,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
另一方面实施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质量控制和调度优化,深化生产制
造与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
显著提升了生产计划执行的准备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集团下属公司默勒电器为例,生产计划变更次数降低了一半,产品生产周期提前5天,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从95%提高到98%。
4)信息技术与采购、销售的融合,实施覆盖全集团营销、采购的服务平台,实现客户、市场和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物料集中采购和价格管控。
通过平台线上年采购额62亿,缩短采购周期20%,年节约采购成本1.5亿元。
5)通过信息技术推动综合集成,实现设计、制造与管理一体化集成应用,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提高集团信息化管控水平,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增强企业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能力。
2、两化融合的亮点
1)电气行业企业综合集成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