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辨析,修改,专题]病句辨析与修改带专项训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选出对下列各个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B )
A、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修改:删掉“使”。

B、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

修改:将“降低”改为“减少”。

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修改:删掉“不”。

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修改: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

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福州地铁1号线全线采用标准化、统一化的设计手法,设置了5座主题车站、每座主题车站均有艺术展示墙,墙面分别选用镇海雄风、屏山古韵、闽都春韵等进行装饰,充分体现了福州地铁福满闽都、有福之州的线路文化特征、修改后的句子:墙面分别选用镇海雄风、屏山古韵、闽都春韵等艺术品进行装饰。

3、(2016?南平中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
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
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賻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 DI"初步定价大约在 4 至 6 万元左右。

【解析】A 项是两面对一面的错误,能否开展活动包含"能开展"和"不能开展"两方面内容,只有"能开展活动"才"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条件","不能开展活动"不能"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条件"。

应去掉"否"或在"提高"前加"能否"。

C 项是谓宾搭配不当的错误,无法"改善""进度"。

可将"改善 "改为"加快"。

D 项是语意重复的错误,"大约"与"左右"意思重复,应删去任意一个。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000多件。

6、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B )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16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解析:A、“随着……”使句子缺主语 C、语序错误。

改为“深受读者喜爱” D“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

(删去“和谴责”)
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

(将“原来”改为“因为”)
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删去“和发展”)
D、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神宋仲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

(在“欢迎”前加“是否”)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智慧桂林”城市免费WIFI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我市将通过实施老城区特色街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一)语序不当
指句中构成意义关系的若干语言单位排列次序不恰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
(1)对我来说,这件事包含着深刻的一种教训。

(定语“一种”应放到“深刻”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
(2)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如:
(3)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如果”应移到“他”之前。

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4、多项定语的次序排列不当。

如:
(4)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2900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句中定语之一“2900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中心语“文物”的前面)
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从离中心语最远处算起,一般语序是:①领属性定语或时间、处所定语;②称代性或数量性的短语;③动词、动词短语;④形容词、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5、多项状语顺序排列不当。

如:
(5)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已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集于镜头。

(应将状语“没有”调至状语“把……感受”之前)
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从离中心语最远处算起,一般语序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
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⑤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6、主客倒置。

如:
(6)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句中主体是“青年人”客体是“焦裕禄”两者调换位置才合理)
7、对应关系的语言单位排列不当。

如:
(7)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从理论和政策上”与“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不当,应将“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互换位置)
8、分句位置不当。

如:
(8)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上迈出可喜一步。

(此句为递进关的复句,但顺序颠倒了。

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进程上迈出可喜的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二)搭配不当
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句子的结构规律或搭配在一起不合理而强行搭配。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9)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主旨……描写出来”,主谓搭配不当,“描写”应改为“揭示”)
2、动宾搭配不当。

如:
(10)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句中“加快”与“速度和规模”不能搭配,应去掉“规模”或在“规模”前加相应动词)
常见错误是:当一个动词带两个及两个以上宾语或两个动词带一个宾语时,往往有一个宾语与动词不能搭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
(11)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
(12)自已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做得出来。

(定语“聪明能干”不能修饰中心语“手”,应改为“灵巧”)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如:
(13)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
(14)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主要指缺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骨干成分,不包括修饰成分;赘余,即冗余、多余,通常表现为重复累赘。

1、缺主语。

如:
(15)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句中误用介词结构“从……中”,使句子缺主语,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缺谓语。

如:
(16)三峡的建设者们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战,一道175米高的拦江大坝,终于屹立于大江之上。

(句中“屹立”的主语是“大坝”,而句中“建设者们”却成了主语,且没有谓语,应将“经过”提到句首)
3、缺宾语。

如:
(1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后缺宾语“……的经验”)
4、赘余:指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罗唆,影响表达效果的一种语病。

常见的有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及助词“的”赘余的情况,下面各举一例说明。

(18)我们班的同学都好学,上课时我们都能认真听讲。

(后半句主语“我们”赘余)
(19)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谓语“进行”多余)
(20)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的到来”)
(21)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无声”和助词“的”赘余)
(22)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

(状语“非常”多余)
(23)为精减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补语“一些”多余)
(24)由于历史动乱和气候的潮湿,珍贵的绘画损坏殆尽。

(句中“气候”后面的“的”赘余)
(四)结构混乱
也称句子杂糅,即把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表述方式揉合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

如:
(2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句中把“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了)
2、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如:
(26)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却暗中换成了“小邱的心”,造成混乱。

可改为“……触动了小邱的,使
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如:
(27)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如:
(28)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属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令人费解,即一句话没说清楚,让人无法理解;另一种是产生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第三种是指代不明。

不管是“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

如:
(29)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拆《人间指
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申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句子表义含混,令人费解,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2、歧义。

如:
(30)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句中“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
3、指代不明。

如:
(3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句中“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指代不明)
(六)不合逻辑
指的是句子的意思违背了思维的规律,在事理上讲不通。

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

如:
(32)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学生们的种种行为现在已被认可,又怎能说成是“已经
得到纠正”呢,两者是矛盾的。

可将“已经得到纠正”改为“已经得到许可”)
2、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

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并列不当的错误。

如:
(33)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和杂志”,两者不能并列,可去掉“和一切出版物”)
3、强加因果。

如:
(34)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句中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可将“学科”改为“文科”)
4、主客颠倒。

如:
(35)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句中主客倒置,不合逻辑,应改为“大多数中学生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是比较熟悉的……”)
5、否定不当。

如:
(36)为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句中多重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
6、不合事理。

如:
(37)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