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大自然的启示
课题大自然的启示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启示,从而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
物的兴趣。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揭题导入。
(用时:3分钟)
1.教师引问:说说大自然
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出示课题。
1.学生结合前三课的内容,
谈大自然的启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
习生字。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
检测识字情况。
3.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
适当讲解“生态平衡”。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
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向同
伴请教理解新词的含义。
2.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
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并组词。
3.师生共同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态平衡”。
1.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
音。
遭殃.(yāng yàng )
扫帚.(zou zhou)
机翼.(jì yì)
简略.(nüèlüè)
三、细读课文,品评感悟。
(用时:17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短
文中的重点语句。
2.演示生物链示意图。
教
师指导学生交流两个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
文《“打扫”森林》的主要内
容。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
习方法。
5.课件出示第二篇短文
《人类的老师》自学提示。
教
师指导学生迁移运用方法,放
手自学。
1.学生默读《“打扫”森林》,
把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用一个
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
受。
2.师生共同交流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
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通过画生
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2)“打扫”为什么要加引
号?
3.学生汇报课文《“打扫”森
林》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4.学生总结方法。
了解主要
内容——画感受深的语句——交
流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依照第一篇短文的学
习方法细读第二篇短文《人类的
老师》,并完成自学。
(1)想想:《人类的老师》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
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作批注。
(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
类的好老师啊”。
人类从大自然中
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
还有很多,大家还了解到哪些事
例?
(4)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
2.《“打扫”森林》的“打扫”
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
怎样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扫”森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的老师》主要写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课文,说说自己得到的启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
四、拓展延伸,启发思考。
(用时:5分钟)
1.教师引问:两篇短文之
间的关系是什么?
2.教师从题目入手,引
问:课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
启示》,学了课文后,你得到
了什么启示?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两篇短文内容有什么区别?又有
什么联系?
2.学生交流受到的启示:研
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
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
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
规律,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
大自然。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科学家从蜻蜓身上得到启
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从鲸身上得到启示,
发明了_____________。
8.两篇短文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全
文。
2.布置作业。
1.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小
组交流。
2.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
业。
板
书设
计
教学反思
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课上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主
学习课文,能通过自己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掌握,我通过做练习,从练习中发现问
题,加以引导。
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能自己概括主要内容并能简单谈谈课后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片段
自学探究,方法阅读
师: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自然之道》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板书: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
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师:大家读完了吗?谁能说一说,第一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自然的生态
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师:大家仔细阅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生:把灌木砍了,把杂草、枯枝败叶打扫干净了,树林就渐渐毁了,这样的行为破坏了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打扫”为什么要加引号?
生1:从词语的意思出发:扫除;清理。
生2:森林不需要打扫。
师:我们学习完《“打扫”森林》,接下来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短文主要讲什么的?
生: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师:你有没有不明白或者感受深的句子?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同学回答。
生1:什么是“流线型”?
生2: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生3:《人类的老师》可分哪两部分理解?
生4: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了飞机,提高了轮船的速度。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师:学过这两篇文章之后,我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共同点: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与规律。
不同点:林务官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遭受毁灭;向生物学习,研制了飞机,提高了轮船的速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生2: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
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赏析: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有据可依,在问题的导引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