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2021至2022年(202101-202207)《1439临床药理学》期末考试真题及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439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临床药理学试题
2021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药效学是研究( )。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2.药动学是研究( )。
A.药物作用的动力来源
B.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
C.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D.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
E.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规律
3.药物不良反应是指( )。
A.由于超剂量、错误用药造成的有害反应
B.长期用药造成的慢性中毒反应
C.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
D.药物引起的“三致”反应
E.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4.从人胆汁排泄的药物,对其分子量阈值要求是( )。
A.<I00Da
B.<200Da
C.<300Da
D.>500Da 且<5000Da
E.分子量越小越容易从胆汁排泄
5.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 )。
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药物毒性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6.作用于受体的药物长期应用时其作用减弱的机制不包括( )
A.受体结构发生改变降低与药物的亲和力
B.受体发生结构修饰降低与药物的亲和力
C.受体发生内吞导致细胞膜上受体的数量减少
D.药物在体内代谢速率加快
E.G蛋白的数量或活性降低
7.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主要的目的是( )
A.处理不良反应
B.进行新药药动学参数计算
C.进行药效学的探讨
D.评价新药的安全性
E.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进行TDM, 从而获得最佳治疗剂量,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8.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不具有的权益是( )。
A.对试验项目具有知情权
B.自愿加入和退出权
C.对试验项目成果的拥有权
D.个人隐私权
E.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受赔权
9.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B. Ⅱ期临床试验研究人体耐受情况及最适给药剂量、间隔及途径
C.Ⅲ期临床试验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D.Ⅲ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不少于200例
E.以上均不对
10.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不包括( )。
A.高通量筛选
B.药效学研究
C.毒理学研究
D.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E.药物的研制
11.按照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
量的是( )。
A.I期临床试验
B. 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IV期临床试验
E. 临床验证
12.新药临床研究期间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向所属省级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报告,时间必须在( )。
A.6h内
B.12h内
C.18h内
D.24h 内
E.36h 内
13.硫酸鱼精蛋白对肝素的拮抗作用属于( )。
A.生理性拮抗作用
B.化学拮抗作用
C.竞争性拮抗作用
D.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E.器官功能性拮抗作用
14.关于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生率及反应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
B.原有药理学效应的延伸
C.不可预知、难以避免
D.发生率高
E.死亡率低
1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毒品注射的方式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B.阿片类药物依赖者一旦停药就会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
C.具有依赖性作用的药物,都属于医用药品
D.烟草、酒精也属于依赖性药物
E.多数药物的耐受性具有可逆性,即停药一段时候后,机体对该药的敏感性又逐渐恢复
16.第一个被发现的参与肿瘤多药耐药(MDR)的转运蛋白是( )。
A.OATP
B.PEPT
C.P- 糖蛋白
D.BCRP
E.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17.细胞色素P450的命名原因( )。
A.经过450次试验找到,因此命名
B.此超家族中有450种代谢酶
C.在波长4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D.与酶的命名规则有关
E.与发现的时间有关
18.参与华法林代谢的酶是( )。
A.CYP450
B.CYP2C19
C.CYPIA2
D.CYP2C9
E.CYP2D6
19.主要位于血小板膜表面,是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作用的靶点的受体是( )。
A. β1-AR
B.AT1 受体
C.P2Y21受体
D.5-HT受体
E.组胺受体
20.哺乳期用药时,药物在乳汁中排泄的影响因素之一是( )。
A.药物吸收率
B.母体组织通透性加强
C.药物蓄积,肝、肾代谢减慢
D.相对分子量小于200的药物可以通过细胞膜
E.血液稀释
21.妊娠期内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是( )。
A.妊娠半个月以内
B.妊娠3周至12周
C.妊娠4-9个月
D.妊娠9个月以后
E.以上都不是
22.婴幼儿给药途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口服混悬剂在使用前不用充分混匀
B.注射给药时,常用肌内注射
C.口服给药以糖浆剂为宜
D.口服给药以片剂为宜
E.维生素AD滴剂可以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
23.下列哪组药物在新生儿中使用时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
A.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
B.氨茶碱、头孢曲松钠
C.苯巴比妥、氯霉素
D.地高辛、头孢呋辛钠
E.氨茶碱、头孢呋辛纳
24.胃液pH值为1-3,在8: oo最高,22:00最低,则对于弱酸和弱碱性药物来说( )。
A.弱酸性药物在8:00吸收增多,22:00吸收减少
B.弱酸性药物在8:00吸收减少,22:00吸收增多
C.弱酸性药物在8:00吸收增多,22:00吸收也增多
D.弱碱性药物在8:00吸收减少,22:00吸收增多
E.弱碱性药物在8:00吸收减少,22:00吸收也减少
25.疼痛患者早上09:00阿片肽需求最多,凌晨03:00需求最少,下列哪一种药物白天比
晚上用量高( )。
A.阿托品
B.西尼替丁
C.吗啡
D.苯海拉明
E.阿司匹林
26.为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血栓,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晚上只能服用白
天药量的多少分之一(
A. 1/2
B. 1/3
C. 1/4
D. 1/5
E. 1/10
27.下列药物与奎尼丁合用会使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的是( )。
A.地高辛
B.氢氯噻嗪
C.氯塞酮
D.四环索
E.消胆胺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年患者的免疫力较低,治疗细菌性感染时可优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B.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导致呋喃妥因等药物治疗尿路感染时,在尿中浓度增加而疗效
增强
C.若老年人出现长期性腹泻,应考虑出现菌群失调。
需立即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D.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与苯海拉明联用
E.老年人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多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29.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的有( )。
A.地西泮
B.琥珀胆碱
C.螺内酯
D.双香豆索
E.呋塞米
30.肝功能CTP分级为B级,一般用药剂量可调整为( )。
A.正常患者75%的维持剂量
B.正常患者50%的维持剂量
C.正常患者25%的维持剂量
D.正常患者I0%的维持剂量
E.不建议用药
31.慢性肾功能不全3级,GFR[mlmin.1.73m³
A.≥90
B.60-89
C.30-59
D.15--29
E.<15 或透析
32.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用药注意事项中不包括( )。
A.明确诊断,合理选药,首选效价强度高或毒性较低的药物
B.应考虑尽量使用长效药物,以减少给药次数
C.避免或减少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
D.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与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
E.肾功能不全而肝功能正常者,宜尽量选用双通道(肝肾)排泄药物
33.对夜间胃酸分泌有明显抑制的是( )。
A.雷尼替丁
B.奥美拉唑
C.哌仑西平
D.环丙沙星
E.氢氧化铝
34.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方案调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持药物足够的疗效,最大限度降低其毒副作用
B.优先考虑效能高的药物及效价强度的药物
C.安全性为第一要素,必要时可以不用药
D.联合用药,以增强药物作用效果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5.因肾小管的分泌障碍,而使药物排泄减少的有( )。
A.氢氯噻嗪
B.地高辛
C.万古霉索
D.卡那霉素
E.庆大霉素
36.雌激素可用于治疗的肿瘤为( )
A.乳腺癌
B.子宫内膜癌
C.官颈癌
D.前列腺癌
E.阴道癌
37.贝伐珠单抗属于哪一类抗肿瘤药物?(
A.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细胞因子类
C.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类
D.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
E.抗肿瘤酶类
38.抗菌药物的分类不包括( ),
A. β- 内酰胺类
B.大环内酯类
C.喹诺酮类
D.硝基咪唑类
E. β受体阻断剂
39.下列哪一种药物是通过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的?( )
A.利福平
B.林可霉素
C.氯霉素类
D.磺胺类
E.甲氧苄啶
40.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不包括( )。
A.齐多夫定
B.司他夫定
C.去羟基苷
D.阿巴卡韦
E.利巴韦林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简述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原则。
42.简述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试卷代号:1439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临床药理学试题
2021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80分)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
A. 临床药效学研究
B.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C.安全性研究
D.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E. 以上都是
2.()是研究药物对人体的药理作用机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A. 临床药理学
B.临床药效学
C. 临床药动学
D. 临床治疗学
E. 临床毒理学
3.某药的半衰期是12h,每天给药2次,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应该是(j。
A. 12h
B.24h
C.2~3天
D.5~7天
E.10—12天
4.有关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它应用药动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人体内的ADME过程
B.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不会对药动学产生影响
C.临床药动学在研究与开发新药、改进药物剂型、提高药物疗效与减少毒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其根据动力学模型、转运速率以及药动学参数等,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
E.根据药物浓度变化规律,可用于预测用药后体内药物浓度及疗效
5.有关首关效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B.首关效应明显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
C.硝酸甘油口服给药,因首关效应,灭活率约为95%
D.首关效应与小肠外排性药物转运体密切相关
E.药物经肛管和直肠下静脉吸收后进入下腔静脉,可避开首关效应
6.有关药物消化道外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完整皮肤的吸收能力很差,在涂布面积有限时,药物吸收较少
B.肌内或皮下注射时,其吸收速率远比胃肠道黏膜快
C.临床上有些口服首关效应较强的药物经鼻黏膜给药后,生物利用度与静脉给药相当
D.经肺泡吸收,药物可经肺泡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首关效应
E.经皮给药时,老年人的皮肤渗透性较儿童高
7.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
A.极少数药物经过代谢后才出现药理活性
B.原型药经代谢生成的代谢物通常水溶性加大,易从肾或胆汁排出
C.是药物最后彻底消除的过程
D.药物在体内代谢后可能生成有毒物质
E.有的活性药物可转化成仍具有活性的代谢物
8.效价强度()。
A.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B.是指药物用量逐渐增加,至刚能产生效应时的剂量或浓度
C.是指药物效应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剂量药物效应不再增大时的纵坐标数值
D.用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E.反映了药物的内在活性
9.下面( )不是目前临床常须进行TDM的药物。
A. 地高辛
B. 庆大霉素
C. 氨茶碱
D. 青霉素
E. 丙戊酸钠
10.开展TDM的主要目的是( )。
A. 处理不良反应
B.进行新药药动学参数计算
C.进行药效学的探讨
D.评价新药的安全性
E.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进行TDM, 从而获得最佳治疗剂量,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11.下面()不是临床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荧光偏振免疫法
D. 质谱法
E. 放射免疫法
12.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试验是( )。
A.I期临床试验
B.II期临床试验
C.III期临床试验
D.IV期临床试验
E. 临床验证
13.实施GCP的意义不包括( )。
A.GCP充分保障了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B.保证了试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C.有利于我国研发的药物进入国际市场
D.提高药物研究监督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E.有助于试验药品的推广宣传
14.排钾利尿药呋塞米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时,可使强心苷类药物的强心作用增强,这种
相互作用属于()。
A. 相加作用
B. 协同作用
C.增强作用
D. 拮抗作用
E. 易化作用
15.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时能使抗菌效果明显增强,其协同增效的机制为( )。
A.甲氧苄啶促进磺胺类药物自胃肠吸收
B.甲氧苄啶抑制肝药酶活性,减少磺胺类药物代谢
C.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竞争肾小管上的转运体
D.作用于细菌内部叶酸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协同抗菌作用
E.甲氧苄啶竞争性结合血浆蛋白,升高游离磺胺类药物浓度
16.噻嗪类利尿药引起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的机制为( )。
A.增加心肌细胞对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
B.减慢强心苷类药物的代谢,增高其血药浓度
C.能减少强心苷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加其游离血药浓度
D.通过利尿引起低钾血症,后者可增加强心苷类药物的毒性
E.以上说法都正确
17.关于A型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生率及反应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
B.原有药理学效应的延伸
C.不可预知、难以避免
D.发生率高
E. 病死率低
18.关于药物滥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出于医疗目的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
B.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的特征
C.妨碍身心健康发展,易引发传染性疾病
D.损害国民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E.给药途径以吸入、口服、注射为主
19.不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
A.吗啡
B.可卡因
C.海洛因
D.大麻
E.可乐定
20.关于遗传药理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B.研究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受体、药物作用靶点及下游分子多态性与药物反应性及合理用药的关系
C.阐明药物反应个体差异产生的遗传机制
D.依据个体的基因多态性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E.阐明各种基因突变与药物效应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21.第一个被发现的参与肿瘤多药耐药(MDR)的转运蛋白是( )。
A.OATP
B.PEPT
C.P- 糖蛋白
D.BCRP
E.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22.关于孕妇合理用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孕妇用药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整个妊娠期均不能用药
B.如果一种药物能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就不要同时使用几种药物
C.妊娠早期用药需格外谨慎,对于非急性疾病,最好暂时别用药
D.孕妇患有结核、贫血、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应及时合理地治疗
E.用药前要明确孕周,严格掌握剂量,根据治疗周期、治疗剂量用药,及时停药
23.哺乳期用药时,影响药物乳汁转运的因素不包括( )。
A.母亲患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母体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增加,相应的乳汁转运浓
度也增加
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难以向乳汁转运
C.脂溶性低的药物容易向乳汁转运
D.大分子化合物向乳汁转运很困难,分子量小的药物通过简单扩散由血浆进入乳汁
E.弱碱性药物容易通过血浆进入乳汁
24.以下关于新生儿的药动学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生儿口服给药的吸收速度较慢,吸收的药量较难预测
B.水溶性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增大,细胞外液中的药物浓度较低
C.脂溶性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较大,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较低
D.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较少,与药物的亲和力低于成人,从而造成游离型药物的比例增大,药效增强,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E.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泄的药物和由肾小管分泌的药物的清除时间显著延长
25.新生儿应用后可产生灰婴综合征的药物是( )。
A. 氯霉素
B. 苯巴比妥
C.对乙酰氨基酚
D. 苯妥英钠
E。
苯丙氨酸
2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机体的许多功能,如心排血量、肝血流量、肾血流量、胃肠运动、体液的分泌和pH值、各种酶含量和活性等都有节律性
B.机体昼夜节律对药物体内分布有明显影响
C.药物在肝脏生物转化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肝血流量和肝药酶的活性
D.白天尿液pH值高时,弱酸性药物排泄率低,夜间pH值低对,弱酸性药物排泄率高;弱碱性药物则相反
E.某些药物的吸收随着给药时间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随之发生改变
27. 每天(
),血压会由波谷陡升至波峰,这种血压陡升特别容易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A.午夜
B.清晨
C. 中午
D. 午后
E.傍晚
28.以下有关老年人药动学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口服的弱酸性药物胃内吸收减少,而对弱碱性药物的吸收增多
B.肠内液体量减少,一些不易溶解的药物吸收延缓
C.肝血流量的减少,某些药物的首关效应降低,血药浓度因而降低
D.老年人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E.老年人对经肾排泄药物的排泄能力降低
29.老年入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的改变与下列()无直接关系。
A.总体液与体重的比例会减少15%~20%
B.细胞外液与体重的比例会减少35%~40%
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改变
D. 体内脂肪比例增加
E.胃排空变慢
30.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精简用药种类,减少或停用无特异性治疗作用的药物
B.静脉给药可不需调整剂量
C.评估肝功能受损程度,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D.尽量选择不经肝消除的药物,禁用或慎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
E.避免选用前体药物,直接选用活性药
31.肝功能CTP分级为B级,一般用药剂量可调整为( )。
A.用正常患者75%的维持剂量
B.用正常患者50%的维持剂量
C.用正常患者25%的维持剂量
D.用正常患者10%的维持剂量
E.应使用临床验证安全性好或药动学过程不受肝病影响或能进行有效监测的药物
32.下列关于肾功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首关效应减弱
B.体液pH值降低,弱碱性药物吸收时间延长
C.酸性代谢物蓄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D.药物与蛋白结合位点增加或亲和力增加
E.肝药酶活性降低
33.慢性肾功能不全5级,GFR[ml/(min.1.73m3)] 的范围是( ),
A.≥90
B.60~89
C.30—59
D.15—29
E.<15 或透析
34.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来源分类,下列选项中是烷化剂类药物的是( )。
A. 氨甲蝶喻
B.氟尿嘧啶
C. 多柔比星
D.环磷酰胺
E. 紫杉醇类
35.多药耐药性的形成机制是( )。
A.药物的转运或摄取出现障碍
B.药物的活化出现障碍
C.药物作用的靶酶的质和量发生改变
D.药物入胞后产生新的代谢途径
E. 以上都是
36.通过抑制细菌叶酸代谢发挥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
A. 利福平
B. 林可霉素
C. 氯霉素类
D. 磺胺类
E.依托红霉素
37.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 )。
A.产生p一内酰胺酶
B.降低细胞壁通透性
C.改变代谢途径
D.改变作用靶点的结构
E.增加作用靶点的数量
38.通过损伤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引起细菌死亡的药物是( )。
A. 头孢菌素类
B. 多黏菌素
C.多西环素
D.依托红霉素
E.环丙沙星
39.用于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 )。
A.利巴韦林
B. 扎那米韦
C. 齐多夫定
D. 阿昔洛韦
E. 碘苷
40. (
)是人体生成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糖蛋白,是广谱抗病毒药物。
A.金刚烷胺
B.利巴韦林
C.干扰素
D. 氟胞嘧啶
E. 齐多夫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简述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指征。
42.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试卷代号:1439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临床药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1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C
2.B
3.E
4.D
5.B
6.D
7.E
8.C
9.C 10.D
11.B 12.D 13.B 14.C 15.C
16.C 17.C 18.D 19.C 20.D
21.B 22.C 23.C 24.B 25.C
26.B 27.A 28.E 29.A 30.C
31.C : 32.B 33.A 34.A 35.A
36.D37.D38.E39.A40.E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 简述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原则。
答: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原则有以下四点:
(1)掌握药品适应症,尽量减少使用影响子代的药物;(2分)
(2)如果母亲必须服用药物,需在用药4小时后进行哺乳;(3分)
(3)药物应用时间长,浓度大时,最好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用药及哺乳的间隔时间和用药剂量;(3分)
(4)如果所服用药物对婴儿的影响过大,则应停止哺乳,暂时改为人工喂养。
(2分)
42. 简述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答: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有以下四点:
(1)择时用药。
应根据疾病、药效学、药动学的昼夜规律,选择最适宜的用药时间;(2分)
(2)调整生活及饮食习惯。
老年人的吸烟、饮酒、喝茶等生活习惯可影响许多药物疗效或引发不良反应,应制定合适的个体化给药方案;(3分)
(3)提高用药依从性。
良好地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较固执,用药依从性差;(2分)
(4)加强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监测。
针对毒性较大,治疗窗较小的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便调整给药剂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分)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临床药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1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80分)
1.E
2.B
3.C
4.B
5.D
6.E
7.C
8.A
9.D 10.E
11.D 12.D 13.E 14.C 15.D
16.D 17.C 18.A 19.E 20.A
21.C 22.A 23.C 24.C 25.A
26.D 27.B 28.C 29.E 30.B
31.C 32.D 33.E 34.D 35.E
36.D37.A38.B39.C40.C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简述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指征。
答: (1)治疗指数低、治疗窗(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毒性大的药物;(2 分)
(2)按非线性药动学进行消除的药物;(2分)
(3)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的药物,如地高辛; (1分)
(4)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1分)
(5)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或肾代谢或排泄的药物; (1分)
(6)长期用药的患者;(1分)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1分)
(8)为医疗事故鉴定提供法律依据。
(1分)
42.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五种: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分)
(2)损伤细菌的细胞膜;(2分)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分)
(4)抑制细菌核酸代谢;(2分)
(5)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2分)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临床药理学试题
202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80分)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
A.临床药效学
B.临床药动学
C.安全性研究
D.剂型改造
E.药物相互作用
2. ( )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A.药物临床疗效
B.药物不良事件
C.药物联合应用
D.药物相互作用
E.药物不良反应
3.药物不良反应是指( )。
A.由于超剂量、错误用药造成的有害反应
B.长期用药造成的慢性中毒反应
C.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
D.药物引起的“三致”反应
E.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
反应
4.舌下给药的优点不包括( )。
A.舌部血流丰富,吸收药物较快
B.可避免胃肠道及肝对药物的首关效应
C.对药物的破坏少、作用快,特别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易被破坏的药物
D.口腔吸收面积小、吸收量有限
E.舌下给药适用于高脂溶性的硝酸甘油
5.有关药物代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所有药物都要经过代谢
B.I相代谢为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
C. ⅡI相代谢为结合反应
D.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酶活性差异显著
E.酶的诱导剂能促进自身代谢,连续用药可因自身诱导而使药效降低
6.经人胆汁排泄的药物,对其分子量的阈值要求是( )。
A.<100
B.<200
C.<300
D.>500 且<5000
E.分子量越小,越容易从胆汁排泄
7.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药效学参数的是( )。
A.效价强度
B.效能
C.起效时间
D.治疗指数
E.半衰期
8.关于受体拮抗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较弱的亲和力,内在活性较强
B.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较强的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不具有内在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