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FP、CEA、AFU、GGT-Ⅱ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AFP、CEA、AFU、GGT-Ⅱ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
临床价值
宁珠;殷芳;刘海;尤丽英;杨晋辉;郑盛
【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measurement of four serum tumor markers (alpha-fe-toprotei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lpha-L-fucosidase,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s)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120 healthy subjects were measured the serum levels of alpha-fetoprotei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lpha-L-fucosidase,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s was detected by using not continuous PAGE.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SPSS 15.0 software.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alpha-fetoprotei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lpha-L-fucosid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positive rate of single marker of alpha-fetoprotei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lpha-L-fucosidase,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s was 68.00%, 28.00%, 84.00% and 77.00%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during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lpha-L-fucosidase,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s (all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measured of two markers: alpha-fe-
toprotein/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lpha-fetoprotein/alpha-L-fucosidase and alpha-fetoprotein/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s were 75.00%, 84.00% and 89.00%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during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combined measured of alpha-fetoprotein/alpha-L-fucosidase, alpha-fetoprotein/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s compared with alpha-fetoprotein (all P < 0.05). But the positive rate of combined measurement of four markers was 96.00% and there was evident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e alpha-fetoprotein result (P < 0.01).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measurement of alpha-fetoprotei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lpha-L-fucosidase,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s can be used as an accessory tool in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同期采用不连续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上述对象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使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各自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8.00%、28.00%、84.00%、77.00%,其中癌胚抗原及α-L-岩藻糖苷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的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此外血清甲胎蛋白联合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联合α-L-岩藻糖苷酶或甲胎蛋白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84.00%、89.00%,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及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联合检测与甲胎蛋白单项检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此外血清甲胎蛋白同时联合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4项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阳性率为96.00%,明显高于甲胎蛋白单项检测的检出阳性率,两者相比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使用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3(010)002
【总页数】3页(P73-75)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
【作者】宁珠;殷芳;刘海;尤丽英;杨晋辉;郑盛
【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65001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病中心,云南昆明,650000;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病中心,云南昆明,650000;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65001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属于该疾病的高发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

原发性肝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具有难发现、难诊断、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2]。

绝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属肿瘤中晚期,缺乏有效治疗,预后极差,因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迄
今为止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但其存在敏感性欠佳的缺陷,文献报道有30%~4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检测呈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难度[3]。

本研究对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s,GGT-Ⅱ)等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探讨4项血清肿瘤
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肝癌组:2010年1月~201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其中,男 116 例,女 44 例;年龄 42~85 岁,
平均(54.2±6.2)岁。

部分原发性肝癌病例经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余原
发性肝癌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测如B超、CT、MRI等诊断,所有研究对象原发性肝癌诊断均符合2001年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分期标准[4],所有入选研究对
象均有完整临床病历及随访记录,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

所有病例均完善了病
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查及饮酒史及服用肝毒性药物史的调查。

健康对照组:选择同期体检中心提供的健康体检者120例,其中,男90例,女30例;平均年龄
(55.8±6.9)岁。

两组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
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空腹采血,采集静脉血4 mL,高速离心机离心后分离血清置-20℃冰箱内保存,每周检测一次,所有标本均完成血清AFP、CEA、AFU、GGT-Ⅱ的相关检测。

AFU试剂盒为上海瑞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AFP、CEA试剂盒为上海领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检测过程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严格
进行,所有血清检测均由同一检测人员完成。

结果以AFU≥25 U/L、AFP≥20
μg/L、CEA≥5 μg/L 为阳性界值判断标准;GGT-Ⅱ检测采用凝胶电泳法,检测用凝胶采用自制凝胶,阳性结果判断为不连续梯度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上出现特异性条带。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先进行数据的正态性检验、方差
齐性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偏态数据以中位数表示。

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
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原发性肝癌组 AFP、CEA、AFU水平依次为(290.2±12.5)μg/L、
(21.31±2.12)μg/L、(955.65±32.16)U/L;健康对照组血清 AFP、CEA、AFU 水平依次为(16.2±1.2)μg/L、(0.80±0.12)μg/L、(6.21±1.32)U/L。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原发性肝癌组AFP、CEA、AFU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
显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原发性肝癌组及健康对照组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s)注:与
原发性肝癌组相比,★P<0.01组别例数 AFP(μg/L) CEA(μg/L) AFU(U/L)原发性肝癌组健康对照组160 120 290.2±12.5 16.2±1.2★21.31±2.12
0.80±0.13★955.65±32.16 6.25±1.23★
2.2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AFU、GGT-Ⅱ单项检出阳性率及不同组合阳
性检出率比较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AFU、GGT-Ⅱ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8.00%、28.00%、84.00%、77.00%,其中CEA与AFU及GGT-Ⅱ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升
高,与AFP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检测中,AFP分别
联合CEA或AFP联合AFU或AFP联合GGT-Ⅱ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 75.00%、84.00%、89.00%,AFP、AFU联合检测及AFP、GGT-Ⅱ联合检测与AFP单项检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血清AFP同时联合CEA、AFU、GGT-Ⅱ4项检测的阳性率高达 96.00%,与单独检测血清AFP相比差异有高度统
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2 原发性肝癌组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不同组合的阳性检出率肿瘤标志物例数
阳性例数阴性例数阳性检出率(%)AFP CEA AFU GGT-ⅡAFP+CEA AFP+AFU AFP+GGT-ⅡAFP+CEA+AFU+GGT-Ⅱ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10 45 135 124 120 135 143 155 50 115 25 36 40 25 17 5 68.00 28.00 84.00 77.00 75.00 84.00 89.00 96.00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进展较快、侵袭性较强、恶性程度较高等特点,目前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往往不理想,我国是肝炎大国,乙肝病毒感染比较高,由此所导致的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及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临床上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往往是肿瘤晚期,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诊断,同时早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除影像学检查如B超等外,血清肿瘤
标志物检查也占据较大比重,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是血清AFP,其在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

尽管如此,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仍然有一部分AFP呈阴性或者具有较低的浓度,由此该
部分患者常常被“漏诊”,极大限制了原发性肝癌的及时诊治。

近年来随着许多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被证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可被检出,但由于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原因,尚无法单独成为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所
以寻找能与AFP联合使用的新的肿瘤标志物来提高其在原发性肝癌疾病的检出率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AFP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广
泛应用,在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普查中及疾病的诊断和对治疗效果的判定等较为常用,该指标可早于临床症状出现,目前研究证实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可在患
者临床症状出现前8~11个月呈阳性,极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但AFP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呈阴性或低浓度阳性者可达30%~40%,此外该指标也可建
议生殖腺肿瘤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良性肝病中也有一部分患者的AFP浓度呈增高的趋势,所以在临床上将其与原发性肝癌较
低浓度的患者进行鉴别具有一定的难度。

考虑其原因可能与肝癌早期AFP分泌少、肿瘤体积过小导致AFP分泌有限、一些肝癌细胞株不分泌AFP等有关[5]。

如何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临床漏检率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许多新的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新的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被证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可被检出,但由于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原因,尚无法单独成为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针对当前大多数单标志物检测敏感性或特异性偏低,无法对肿瘤进行准确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成为目前临床检验的一个趋势,它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6]。

CEA是从结肠癌中分离出来的一组酸性糖蛋白,
基因编码于19号染色体上,分子量150 000~300 000 kD,该蛋白在胚胎中含
量较高,成人血清中仅测到微量,内外分泌腺的腺泡细胞及其分泌物均可有CEA
表达。

肠癌、胃癌、乳腺癌等均可有血清CEA升高。

但CEA是是肿瘤相关抗原的一种。

CEA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发生肿瘤远处转移后检出,检测敏感性不高[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AFU在AFP阴性和(或)低浓度的原发性肝癌中检出率较高。

AFU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其化学本质是一种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人
体细胞和血液中,其中肝、肾组织含量最高,参与含岩藻糖的各种糖脂和糖蛋白等
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代谢。

在正常情况下,AFU为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少量
物质,在正常人血清含量稳定在一个低水平范围内,而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肝脏星形细胞能识别和清除AFU分子中的甘露醇-6-磷酸残基的功能消失,同时加之AFU释放增多,导致血清AFU浓度升高。

一般AFU血清水平与肿瘤的大小无明
显相关性,在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可以补充AFP的检测不足,减少漏检率,提
高早期小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目前文献报道血清AFU和AFP同时检测能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提高到90.3%[8]。

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由肝细胞产生,大多数
原发性肝癌患者GGT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一定程度提示了原发性肝癌的存在,但该指标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时特异性较差;而其同工酶GGT-Ⅱ的特异性较高,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水平较γ-谷氨酰转肽酶更敏感,除转移性肝癌患者中可少量
呈阳性结果,一般其他疾病及健康人群中阳性检出率极低[9]。

因此,GGT-Ⅱ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项重要肿瘤标志物,同时GGT-Ⅱ血清浓度与AFU类似,
一般情况与肿瘤大小、位置无明显相关性,在血清AFP低浓度肝癌或早期小肝癌
的早期诊断方面明显优于AFP。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的阳性率,本研究采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方法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AFU、GGT-Ⅱ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 68.00%、28.00%、84.00%、77.00%,其中CEA与AFU及GGT-Ⅱ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AFP分别联合CEA或AFP联合AFU或AFP联合GGT-Ⅱ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 75.00%、84.00%、89.00%,AFP、AFU 联合检测及AFP、GGT-Ⅱ联
合检测与AFP单项检测相比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此外血清AFP同时联合CEA、AFU、GGT-Ⅱ 4项检测的阳性率高达96.00%,与AFP单项检测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结果
提示多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有助于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应用AFP、CEA、AFU、GGT-Ⅱ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
阳性检出率,结合影像学等其他检测手段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本文结果显示血清AFP、CEA、AFU、GGT-Ⅱ的联合检测可以明
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与各单项指标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肝癌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承宏,李松岗,刘颖斌,等.肝癌研究现状[J].肝胆外科杂志,2001,9(5):386-388.
[2]杨秉辉,夏景林,黄力文,等.我国肝癌“临床相”30年的变迁——原发性肝
癌 3250例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53-1057.
[3]庞家宝.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局限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5):
875-876.
[4]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6):324-326.
[5]张建淮,马曾辰,王建营.AFP低浓度阳性肝细胞癌424例的诊断分析[J].中华
普通外科杂志,2002,17(9):549-550.
[6]吴家明,芮志莲.血清AFP、CEA、CA199、SF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2):142-144.
[7]胡敏华,陈燕,黄建英.肝癌患者CEA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10-11.
[8]钟伟明.血清AFP与AFU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检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1):46-47.
[9]王怡明.GGT、AFU、AFP联检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06,10(8):1021-1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