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金
鉴
202312265中医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林易增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锦州 121001)
摘要:传染性胃肠炎是规模化猪场生猪养殖时常见的胃肠道传染病,患病猪主要表现为水样状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严
重影响猪只健康生长发育,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阻碍养猪业健康发展,因此积极做好治疗工作意义重大。
中兽医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基于此,着重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兽医治疗方法和效果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中兽医;治疗;方剂加减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12-0019-03
冬春等寒冷季节,是猪传染胃肠炎的高发季节,此时若饲养管理不到位,会极大地增加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
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致死率高等特征,对猪只健康乃至猪场稳定发展影响甚大。
西药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易出现药物残留的现象,而且复发率高。
中医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绿色、安全、无药残、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因此要重视推广应用。
1 猪传染性胃肠炎概述
1.1 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致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该病毒为单股RNA 病毒,形态不一,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球形,有的呈多边形,直径为80~120 nm,有囊膜。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在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空肠当中存活生长,病毒在肾脏、睾丸组织以及唾液腺当中的增殖速度最快。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在pH 为4~8的环境中可稳定存活,但在过碱或过酸的环境下可丧失活性。
病毒对低温有较强抵抗性,即使在-20℃的环境下也依然能够存活半年以上。
但病毒不耐高温,当温度升高至65 ℃时只需10 min 中就能够将病毒杀灭。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光有较强敏感性,紫外线直射6 h 即可让其丧失活性。
该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均有高度敏感性,尤其是氯仿、乙醚、石炭酸、来苏儿溶液、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均能够快速杀灭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1.2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任何年龄段、品种和性别的猪均有高度敏感性,尤其是小于1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致死率最高,断奶仔猪及成年猪虽也可感染,但症状要轻,均能自然康复,一般不会死亡。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已患病猪和携带病毒
的猪,其呼吸的气体、排泄的粪便尿液、分泌的
鼻液及乳汁当中均含有大量病毒,排出体外后会对饮水、空气以及用具造成污染,其他猪接触后就极易感染病毒发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生猪养殖时若饲养密度过大过于拥挤,而且通风不良,就极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哺乳母猪患病的情况下,其乳汁中也会含有病毒,仔猪吃乳后就会患病。
车辆、用具及犬猫等动物亦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猪传染性胃肠炎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临床上以冬季和春季最为常见。
在新疫区,该病主要以流行性发生为主,哺乳期仔猪发病大多死亡,其他猪发病以良性经过为主,2~3周可自然康复,但康复后会持续排毒2~8周甚至更久。
在老疫区,该病主要以间歇性流行为主,老疫区的母猪多次发病后大多已产生抗体,并因此其后代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仔猪断奶后因营养和抗体被切断,因此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临床上,诱发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因素较多,如冷空气应激、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圈舍卫生环境差等均会增加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
1.3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症状:病猪突然呕吐,水样状腹泻,排泄物多呈乳白色,有的呈黄绿色,粪便中夹杂着一些凝乳块,散发出明显的恶臭味。
同时,病猪精神状态差,测量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有的食欲废绝,日渐消瘦,怕冷,病猪后期腹泻症状加剧,粪便中带有血液,持续腹泻导致病猪脱水,此时若没有及时治疗,病猪极易脱水酸中毒衰竭死亡,病程一般持续2~7 d,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95%~100%。
育肥猪症状:病猪突然出现水样状腹泻,粪便多呈灰白色或茶褐色,粪便中可发现有一些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食欲差,呕吐,呕吐物当中有
收稿日期 2023-10-11
作者简介 林易增(2001—),男,辽宁铁岭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畜牧。
临床金鉴
202312265一些泡沫样物质,后期体重日益减轻,病程一般持续1周以内,死亡率较低,但痊愈后生长发育迟缓。
哺乳期母猪症状:病猪体温升高,精神状态、食欲差,有的食欲废绝,不愿站立,长期趴卧,出现轻度腹泻或排软便,泌乳量减少,严重的停止泌乳,其他症状表现不明显,一般不会死亡。
1.4 病理变化
因传染性胃肠炎死亡的猪尸体解剖后,会发现小肠出现明显的病变,小肠绒毛粗糙且缩短,有的甚至消失,小肠内积聚大量气体,肠管扩张明显,内部积聚大量的黄色泡沫状稀薄内容物,小肠壁透明且弹性下降,有的小肠壁发炎充血。
胃底黏膜潮红,表层覆盖一些黏液,有的还会出现斑点状出血病变,胃部积聚大量鲜黄色内容物以及凝乳块,有的还会在胃部发现有溃疡性病灶。
脾脏和淋巴结体积均增大,肾脏包膜、膀胱以及心肌均出现点状出血,同时心肌质地变软,颜色变为灰白色。
2 中兽医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优势2.1 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各类中草药数不胜数,可直接煎熬或粉碎研末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各类疾病的治疗,并不需要进行特殊、繁琐的加工处理,这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投入。
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可就地就近取材,价格低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极大地满足了新时期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治疗需求。
2.2 天然物质,绿色环保
中兽医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中草药煎液或研磨冲服;另一方面是针灸。
两者均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并不会形成污染物,而且不会出现毒副作用。
中草药属天然性物质,并没有毒素,成分天然,用于猪病治疗中不会出现有害物质残留、沉积的现象,符合新时期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与要求。
2.3 用即见效,能防能治
生猪养殖时,受生理、环境、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患病,而且所患疾病具有传输快、危害大、发病急等特征,特别是规模化猪场的仔猪,因密度过大过于拥挤,猪只一旦患病就极易快速传播扩散,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应用中兽医方法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常见疾病,对症的情况下用药后就会取得明显效果,控制疫病传播扩散,降低病猪的死亡率和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中草药在猪各类疾病预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葛根、草果、石膏、白豆蔻等中草药拌料喂猪,可有效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中,保障猪只健康生长。
2.4 标本兼治,功效多向
中兽医学认为猪的各个器官系统、功能是完整的有机整体,当外界环境出现变化或管理异常,会破坏猪内部平衡,致使气血阴阳失常,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草药及针灸治疗猪病,就是通过平衡气血阴阳的方式,让猪的机能恢复常态,最终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中草药治疗猪病时不仅可使用单味药物,亦可结合症状通过配伍的方式联合用药,通过正确配伍将组合药效最大限度地发挥,进而达到调整猪体脏腑机能、平衡阴阳、防病治病、一药多能、一剂多治的功效,同时也避免了单一用药出现耐药性的问题。
2.5 辨证施治,提高疗效
中草药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需根据该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多方面的因素,揭示疾病本质,然后对症对因用药,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缓解病症。
猪机体对于中草药的吸收、利用、代谢较好,而且不会出现残留、抗药性现象。
中草药治疗注重“君、臣、佐、使”,君指的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臣指的是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的是抑制君臣类药物毒性的药物,使指的是调和诸味药物的药物。
诸药合用,可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帮助病猪及早恢复健康。
3 中兽医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方法
中兽医将猪传染性胃肠炎归为“瘟热病”范畴,认为该病是因寒湿困脾,脾胃失调所引发的,所以在治疗时应当遵循清热解毒、调和肠胃、益气生津、止泻收敛、保护胃肠黏膜等原则和要求,方可取得理想效果。
当前常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中药治疗方剂如下。
3.1 乌梅散加减
土茯苓、诃子各10 g,六神曲12 g,熟艾15 g,甘草、黄连、乌梅、板蓝根各30 g,将上述中草药烘干后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加水200 mL 冲服,每天1剂,连用5~7 d。
方中土茯苓具有补脾益胃、清热解毒的功效;诃子具有清热泻火、涩肠止泻的功效;六神曲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熟艾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乌梅具有涩肠止泻的功效;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改善免疫功能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解毒、涩肠止泻、生津止渴、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效果颇佳。
3.2 三黄加白汤加减甘草5 g,黄连10 g,泽泻、茯苓、大黄炭、
临
床金
鉴
202312265金银花各15 g,秦皮、白芍各25 g,黄柏、白头翁各3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3 000 mL 浸泡半小时,文火煎熬成药液300 mL 去渣候温,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剂,连用3~5 d。
方中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泽泻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止泻、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大黄炭具有泻热通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的功效;白芍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免疫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炎杀菌、收涩止痢的效果,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可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3.3 参苓白术散加减
黄连3 g,甘草6 g,半夏曲、桔梗、白术、砂仁、陈皮各12 g,藿香、厚朴、炒扁豆、党参各18 g,薏苡仁3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3 000 mL 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熬成药液300 mL 去渣候温,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剂,连用3~5 d。
方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半夏曲具有和胃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桔梗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利尿的功效;白术具有益气健脾、利湿止泻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藿香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气燥湿、降气平喘的功效;炒扁豆补脾和中、温中下气、健脾止泻的功效;党参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健脾、清热化湿、止泻和中的效果,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中。
3.4 白头翁汤加减
秦皮10 g,茯苓、黄柏、黄连、泽泻、木香各15 g,神曲、陈皮各20 g,金银花炭、大黄炭、白芍各25 g,白头翁3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5 000 mL 浸泡半小时,文火煎熬成药液500 mL 去渣候温,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剂,连用3~5 d。
方中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止泻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神曲具有健脾和胃、增进食欲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金银花炭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大黄炭具有泻下导滞、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消肿止痛的效果,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效果较理想。
3.5 苍术香连散加减
木香20 g,黄连30 g,苍术60 g,将上述中草药烘干后研磨成粉末状过筛,每次取20-30 g,加入开水100 mL 冲调候温服用,轻者每天1剂,重者每天2剂,连用3~5 d。
方中木香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健脾开胃、调理肠胃、消炎抗菌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保护胃黏膜、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消肿止痛、调节免疫、健脾止泻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涩肠止痢、健脾消泻、增强食欲的效果,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效果显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屡屡发生,为广大养殖场户敲响了警钟。
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猪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猪患病,要第一时间隔离救治,结合病猪病情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中兽医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加快病猪康复速度,降低死亡率和经济损失。
同时,养殖户还应增强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意识,结合该病的病因及流行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确保猪只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经济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 杨立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23,39(12):95-97.
[2] 李叙涟.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3,43(6):44-47.
[3] 罗秀英.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12):19-20.
[4] 徐丽.断奶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11):17-18,54.
[5] 陈炳华.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治措施[J].农村新技术,2023 (10):39-41.
[6] 王春霞.中西医结合措施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9):82-83.
[7] 李娜.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和预防[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8):21-22.
[8] 杨金桥.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8):45-46.
[9] 赵伟超.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断与中西医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23(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