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

(荀子《劝学》)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

(屈原《离骚》)
(3)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

(李煜《相见欢》)
(6)浮光跃金,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8)______,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恽寿平的花鸟画北宋徐崇嗣,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

A. 取法融汇精妙绝伦
B. 效法融汇美轮美奂
C. 效法融会美轮美奂
D. 取法融会精妙绝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说法引发了人们高度关注,住建部要
求各地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
B. 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
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C. 媒体做电商,要借鉴和吸收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走自己特色的“媒体电
商”之路,而不是照搬互联网企业模式,否则可能会水土不服.
D. 我校研究院发布的“退休版城市幸福指数”,采用指数形式,通过以退休人群
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
4.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
B. 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 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
D. 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代,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

当然,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们后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①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
②但我们不必惭愧
③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
④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
⑤并且诧异当初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
⑥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会对它失望。

A. ②③④⑥⑤①
B. ③⑥⑤②④①
C. ④①③⑥⑤②
D. ③④⑥⑤①②
6.如图是2003-2011年间的国内汽油与国际原油价格表,粗线代表国内油价变化情况,
细线代表国际油价变化情况。

下列对该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价格的总体水平来看,国内油价要高于国际油价
B. 从价格的变化幅度来看,国内油价要小于国际油价
C. 从价格的同步性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涨跌基本同步
D. 从价格的变化轨迹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差距在持续拉大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7.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的鸡肋事件是杨修被杀的导火索,但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
其目中无人,过于自恃.所以后人有诗评价: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B. 《边城》中说爷爷接翠翠晚了,翠翠就哭了.爷爷叫翠翠坚强勇敢,不要遇到
事情就哭.翠翠知道了很多妈妈的事情,爷爷却开始悲伤起来.
C. 《哈姆雷特》剧中人物的语言各具特色:哈姆雷特的直截了当、波洛涅斯的矫
情迂腐、奥斯里克的咬文嚼字均恰到好处地体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
D. 葛朗台是个极其吝啬的人物,仆人拿侬辛勤劳作30年,只是在第20年,葛朗
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
E. 《天狗》是《女神》中的名篇,“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
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8.简答题
(1)在《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

黛玉是怎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子夜》中,吴荪甫最后惨败的原因。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

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
(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

(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68.0分)
10.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

看雾是怎
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

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

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太阳多好,没有雾的朦胧,哪里有太阳的灿烂,大地的玲珑?
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有大雾。

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

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着,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我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像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

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

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

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

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

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

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

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到了我自己。

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

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

于是你和我不得不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身而过,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

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

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放肆地走过。

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

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的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

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我”在冀中乡村看到的雾景?
(2)请赏析第⑥段的表达特色。

(3)文中问:“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得意忘形”的含义及其意义所在。

(4)文章题为“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但大量描写的是“我”的得意忘形,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王开岭
①作家要具备两种能力: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

你的关怀力越大,越激发这两股
力量,爱得越深沉,越能贴身地看清爱的敌人,看清那些威胁美的东西,你就要去抗争,去捍卫这个生存共同体,去保护你所爱的人和事。

②鲁迅之伟大,正因为他对“义务”的理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
我有关”。

③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责任,一个作家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关怀力大小。


作家首先是一个赤子,要发现时代的任务,要关心共同体的遭遇和命运。

有一次,某报刊请我谈“理想主义”,我举了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的例子,在回答为何不出国避难时,他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这儿的人和我讲的是同种语言。

对国外那种自由生活,不能让我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我没有参与创造它。

”“我没有参与创造它”,这是最打动我的话。

一个作家,若只沉迷手艺而拒绝时代的订单,那只是个平庸的文匠;一个人,若只有生活理想而无社会理想,是难称理想主义者的。

理想主义者通常是忧郁的,但要哀而不伤,可以愤怒,但不能绝望。

理想主义不是画饼充饥,它富于行动,要做事,要追求改变。

它要赶路,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④当代中国有个精神危险:由于粗鄙和丑暗对视线的遮挡、对注意力的绑架,国
人正逐渐丧失对美的发现和表述。

换言之,在能力和习惯上,审丑大于审美。

这其实是个悲剧,生活荒废的可能。

尼采说:“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变成怪兽……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长期以来,我在写作中总告诫自己别忘了凝视和采集美好之物,这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依据。

正像我在一本书中所写:“即使在一个糟糕透顶的年代,一个心境被严重干扰的年代,我们能否在抵抗阴暗之余,在深深的疲惫和消极之后,仍能为自己攒下一些明净的生命时日,以不至于太辜负一生?”
⑤我的第一本书《激动的舌头》出版时,评论人王小鲁说:“他在一个措辞不清
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能力。

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

”抛去形容词,有两个名词是恰当的:美与良心。

换言之,审美精神与批判精神,爱与恨。

我离不开这两样东西。

⑥我对单极事物有呕吐感,必须有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憔悴。

所以,
当你推崇我的文字“嫉恶如仇”时,我想提醒说:我不是反对者,我只是反抗者。

我出生的全部目的只有一个:生活!在充分的肯定心境中生活,在充分的美和爱中生活,聚精会神、不被干扰地生活。

我从未料到会带着愤怒和冒烟的心情来度日,但当生活被恶意篡改时,我想,必须奋斗,必须抗争。

有些任务,应在这代人身上完成,否则,我们配不上来自后世的尊敬和爱戴。

后人可重复我们的爱,但不应重复我们的恨。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有删改)
(1)结合文意,概括标题“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丰富含义。

(2)简析第4段的论述层次。

(3)如何理解第6段中的“两张精神餐桌”?请结合本段内容作简要说明。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自唐以来,钦佩杜甫的人很多,而大吹大擂地向他学习的恐怕以黄庭坚为最早。

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读
书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明白他讲什么;“读书少”的人只觉得眼睛里仿佛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更别想看东西了。

当然,以前像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去的,不过他跟黄庭坚有极大的不同。

李商隐的诗主要都写华丽的事物和绮艳的情景,所采用的字眼和词藻也偏在这一方面。

黄庭坚歌咏的内容,比起这种诗的来,要繁富得多,词句的性质也就复杂得多,来源也就广博冷僻得多。

李商隐的诗,意思往往似有若无,欲吐又吞,不可捉摸;他用的典故词藻也常常只为了制造些气氛,牵引些情调,仿佛餐厅里吃饭时的音乐,所以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文浮于意”的印象。

黄庭坚有著著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

黄庭坚曾经把道听途说的艺术批评比于“隔帘听琵琶”,这句话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黄庭坚和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3)文中说“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请指出李商隐《锦瑟》中“镶嵌”了哪四个典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8.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

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

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

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

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

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

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

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

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

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菜园有籍.于尚书籍:户籍
B.而即.其处立寝庐即:靠近
C.期.月而用以足期:整、满(年、月)
D.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则:表转折,却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

②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

(4)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

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

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衣者也。

(《雪涛阁集序》)(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本文作者______(人名)和袁宗道、袁中道是“______派”的代表人物。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70.0分)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国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无以至千里;春与秋其代序;转轴拨弦三两声;舞幽壑之潜蛟;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静影沉璧;后生可畏;看似寻常最奇崛
【解析】
(1)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至)
(2)春与秋其代序
(3)转轴拨弦三两声(重点字:拨)
(4)舞幽壑之潜蛟(重点字:壑)
(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静影沉璧(重点字:璧)
(7)后生可畏
(8)看似寻常最奇崛(重点字:崛)
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名句背诵的方法:
①读写结合:放声读,才能读准字音;动手写,才能掌握字形;
②读思结合:“仰天长啸”不忘“低头沉思”,通过吟诵,体会诗文的情感、节奏、韵律;借助沉思,走入诗境,加深理解;
③变换节奏:快读,要一气呵成,脱口而出;慢读,要涵咏诗韵,品味诗意;
④分类记忆:可按时间(朝代)、作者、主题等进行分类后再记忆;
⑤化整为零:注重平时复习,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分散记忆,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逐步“缩小包围圈”,重点突破.
此外,还可根据实际采用分组进行、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在做默写
题时要注意规范书写,做完后及时检查一下,看有无错别字,改正笔误.
2.【答案】A
【解析】
(1)“取法”和“效法”
取法:指取以为法则;效法。

效法:仿照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他人的做法。

根据语境,恽寿平的绘画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不是模仿别人,选用“取法”,排除B、C;
(2)“融汇”和“融会”
融汇:融合汇聚。

融会:指融会贯通;领会。

融汇:侧重于“汇集”“汇聚”;融会: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

根据句意,恽寿平将集中画法合成自己的画法,选用“融会”,排除A;
(3)“精妙绝伦”和“美轮美奂”
精妙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形容精美巧妙到了极点。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根据语境,句中修饰“画作”,选用“精妙绝伦”。

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本题涉及的三组词语,重点注意“取法”和“效法”、“融汇”和“融会”的区别.
3.【答案】A
【解析】
A.表述正确;
B.成分残缺,在“积极”后加“开展”;
C.搭配不当,“借鉴和吸收”与“成果”搭配不当,将“成果”改成“经验”;D.句式杂糅,“通过…以…为主线”杂糅,删去“通过”。

故选:A。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句中出现并列短语时,要注意是否有并列
不当、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等病因,如本题C项.
4.【答案】C
【解析】
各诗分别为:①(唐)王缙《九日作》,由“登高”“菊花”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是重阳;
②(唐)罗隐《七夕》;
③(宋)梅尧臣《五月五日》;
④(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熟读名篇名作,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
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平时
要指导学生加强记忆.
5.【答案】B
【解析】
③应紧承上句,放在首位,⑥中“这本书”承接③的“一本什么书”,⑤紧承⑥,写“读书的感受”;④①相连。

故选:B。

分析: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
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明属于哪种逻辑顺序,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6.【答案】D
【解析】
A.“从价格的总体水平来看,国内油价要高于国际油价”正确由观察曲线图可知;
B.“从价格的变化幅度来看,国内油价要小于国际油价”正确由观察曲线图可知;
C.“从价格的同步性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涨跌基本同步”正确由观察曲线图可知;
D.“从价格的变化轨迹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差距在持续拉大”分析不正确,可通过两条曲线有些部分重合或接近,即国内与国际价格有时相同或相近;
故选:D。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内容,要求是“下列对该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其次就是认真观察曲线图,图中黑线代表的是国内油价,细线代表的是国际油价,根据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内油价始终高于国际油价,从价格的变换看,国内油价涨幅不大,从价格的同步性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涨跌基本相同,根据分析就可以逐个对照选项,选出恰当的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关键是认真观察曲线的变化情况,然后和选项对比选出恰当的答案,同时这类题目也考查了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一道考查新颖的题目.
7.【答案】AC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