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与风险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与风险防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方政府为了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基础设
施建设,纷纷加大了对债务的投入。
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妥善控制债务规模,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甚至面临违约风险。
因此,如何正确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一,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机制。
要掌握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监测机制。
该机制应当准确把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组成结构、还款能力等重要信息,并能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使社会公众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第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
为了推进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
府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地方政府如果通过非标融资、借道融资等渠道进行融资会增加政府债务的风险。
因此,需要合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
政府应当加大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的直接融资,同时控制银行间借贷、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减少债务风险。
第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用途监管。
地方政府债务应当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推进城市化引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扩大政绩,存在将地方政府债务用于“政绩工程”、地方政府官员私人投资等不当用途,从而增加了债务的风险。
因此,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用途的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不规范的债务项目。
第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协调机制。
当前地方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地方
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等各种层面的债务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应当建立更加紧密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协调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使用和还款。
同时,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与评估制度,加强债务纠纷的解决与处理。
第五,探索地方政府债务转型路径。
除了治标措施,还应当探索更具实时性、市场化、可持续性的手段进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例如,进一步推行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债券市场化融资等多种途径,切实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与风险防范,需要行政部门、金融机构、市场和公众共同参与。
除了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外,还需要加强对债务风险的政策研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确保规范管理,降低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