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2)
一、选择题
1.把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放在墙角处(如下图),露在外面的面有()个。
A.7 B.9 C.11 D.15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0cm,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cm。
A.12 B.30 C.40 D.10
3.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
++=,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
下面几个数中,是完全数的是()。
A.28 B.9 C.15 D.48
4.同时从操场同一起点出发,同向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分,小亮跑一圈用6分,()分后可以在起点第二次相遇。
A.10 B.12 C.24 D.48
5.已知
434
344
a b c
⨯=⨯=⨯,并且a、b、c都大于零。
那么a、b、c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a B.b C.c
6.下面的问题中,不能用“
3
24
8
”解决的是()。
A.小妍做一个中国结需要3
8
米的红绳,24米红绳能做几个这样的中国结?
B.淘淘有24枚邮票,东东的邮票数是淘淘的3
8。
东东有多少枚邮票?
C.某小学举行诗词诵读大赛,有24名同学进入决赛,占初赛总人数的3
8
,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初奏?
D.王阿姨花24元买了3
8
千克樱桃,每千克樱桃多少钱?
7.老师给18名学生打电话,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分钟能全部通知到每名学生.
A.2 B.3 C.4 D.5
8.如下图,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12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其中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个。
A .8
B .54
C .36
二、填空题
9.1.2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 780毫升=(________)立方分米
10.5
8
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加(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
数。
11.在“0、4、5、6”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
12.已知a 、b 是两个非零的自然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 =b +1,则a 、b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3.暑假期间,小林每6天游泳一次,小军每8天游泳一次,7月31日两人在游泳池相遇,8月(________) 日又再次相遇。
14.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几何体,要求其中一排有
3个且面面相邻,一共有(________)种摆法。
1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dm 、6dm 、8dm ,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________)dm ,体积是(________)3dm 。
16.一批零件有10个,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较轻一些),如果用天平称,那么至少要称(______)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
三、解答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5188-= 1134+= 5
19-= 31188--= 30.45+= 7÷13= 35= 3534114
+-= 18.合理、灵活地计算。
383381310+- 877515121512+-+ 911142⎛⎫
-- ⎪⎝⎭
1133434--- 19.解方程。
3374
x +
= 53128x -= 5
16x -= 5395x +=
20.把10kg 苹果平均分给7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千克苹果?每只猴子分到全部苹果的几分之几?
21.1路和107路公交车的起点都在火车站。
1路每隔6分钟发一次车,107路每隔8分钟发一次车。
早上8:10两路公交车同时发出,下一次同时发车是几时几分?
22.王叔叔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周末经常去训练场进行训练。
训练路线由三部分组成,从起点到全程的13处是上坡,从1
3处到全程的47
处是下坡,其余的是平地,如下图所示。
(1)下坡路线占全程的几分之几? (2)王叔叔从起点出发,骑行了全程的
3
10
后原地休息,然后继续向终点方向骑行了全程的3
7
,这时他处于哪段训练路线?(列式计算说明) 23.一个蓄水池,长12米,宽5米,深2米。
(1)建造这样一个蓄水池需要挖土多少立方米?
(2)在蓄水池的底面和四周都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4.有甲、乙两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甲容器中有水乙容器空着。
从里面量甲容器长30厘米,宽25厘米,高24厘米,容器中水面高10厘米;乙容器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20厘米。
将甲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入乙容器中,乙容器的水距容器口有多少厘米? 25.在下面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
(1)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画出把整个图形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
26.如图①,一个长方形纸条从正方形的左边开始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如图②是运动过程中长方形纸条和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图。
(1)运动4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3)在图②的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时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分别数出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面的个数,相加即可。
【详解】
从正面看有4个,从右面看有4个,从上面看有3个。
所以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4+4+3=11个。
故选择:C
【点睛】
此题考查了露在外面的面,数面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防止多数或漏数。
2.B
解析:B
【分析】
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其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一共有4组,每组都是长、宽、高各1条,每组棱的总长度完全相等。
因为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0cm,所以用120除以4即可。
【详解】
120÷4=30(cm)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长方体特点的认识,在解题的过程中关键是搞清楚长方体每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要注意的是: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不要漏掉或者重复其中的某一条棱。
3.A
解析:A
【分析】
根据题干中对完全数的定义,一一判断出选项中的数是否是完全数即可。
【详解】
A.28的因数有1、2、4、7、14、28,其中1+2+4+7+14=28,所以28是完全数;B.9的因数有1、3、9,其中1+3=4,所以9不是完全数;
C.15的因数有1、3、5、15,其中1+3+5=9,所以15不是完全数;
D.48的因数有1、2、3、4、6、8、12、16、24、48,其中1+2+3+4+6+8+12+16+24=76,所以48不是完全数。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数的求法,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是解题的关键。
4.B
解析:B
【分析】
根据题意,小明回到起点用的时间是4分的整数倍,小亮回到起点的时间是6分的整数倍,那么同时回到起点的时间就是4和6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
4=2×2
6=2×3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2×2×3
=4×3
=12
12分后可以在起点第二次相遇。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一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
5.B
解析:B
【分析】
根据题意,假设
434
344
a b c
⨯=⨯=⨯=1,求出a、b、c的值,再进行比较大小,即可解
答。
【详解】
假设
434
344
a b c
⨯=⨯=⨯=1
a×4
3
=1
a=1÷4
3
=1×
3
4
=
3
4
3
4
×b=1
b=1÷3
4
=1×
4
3
=
4
3
c×4
4
=1
c=1÷4
4
=1
a<c<b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采用了假设法,假设法是数学常用方法之一,使题目变得具体化,简单化。
6.B
解析:B
【分析】
A.分数后面加单位表示具体的数,即根据总长度÷一个的长度=总个数,由此即可分析。
B.通过题目可知淘淘是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由此即可列式;
C.根据题目可知初赛总人数是单位“1”,单位“1”未知,用除法,由此即可列式;
D.根据公式:总钱数÷重量=单价,由此列式即可。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总长度÷一个的长度=总个数,即24÷3
8
;符合题意;
B.单位“1”已知用乘法,即24×3
8
;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公式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即24÷3
8
;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可知,24÷3
8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除法的列式,同时要注意,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
7.D
解析:D
【详解】
略
8.C
解析:C
【分析】
因为53=125,所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5,结合图示,每条棱上各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3个,则12条棱上共有12×3=36(个)小正方体。
【详解】
53=125
12×3=36(个)
故答案为:C。
【点睛】
要研究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要熟悉正方体的特征:它共有12条棱,6个面,8个顶
点;其中顶点处的小正方体3面都涂了颜色,所以每条棱上刨去顶点处共有3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二、填空题
9.0.78
【分析】
根据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
计算即可。
【详解】
1.2×1000=1200;1.2立方米=1200立方分米;
780÷1000=0.78;780毫升=0.78立方分米
【点睛】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以单位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0.1
8
【分析】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叫分数单位;最小的质数是2,把2化成分母
是8的假分数,再减去5
8
;得到的分子是几,就是再加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
5 8的分数单位是
1
8
;
最小的质数是2
2=16 8
16 8-
5
8
=
11
8
再加上1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点睛】
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可知,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其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1.540
【分析】
根据2、3、5倍数的特征,这个数的各位为0,且各数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由此可知,十位和百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找出最大的数,即可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要想数最大,选6为百位:
6+4=10,不是3的倍数;
6+5=11,11不是3的倍数,百位上的数字不能是6;
选5为百位:
5+4=9,9是3的倍数;
这个数百位是5,十位是4,个位是0,这个数是540。
【点睛】
本题考查2、3、5倍数的特征,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解答。
12.ab
【分析】
a、b是两个非零的自然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b+1,则a、b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也是互质数,根据互质数的意义得: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详解】
由分析可知,a、b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即ab。
【点睛】
此题属于易错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3.24
【分析】
先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小林和小军再过几天再次相遇,据此解答。
【详解】
6=2×3;
8=2×2×2
所以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再过24天两人再次相遇。
7月31日+24日=8月24日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与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4.6
【分析】
如图,从正面看是的
几何体,据此填空。
【详解】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几何体,要求其中一排有3个
且面面相邻,一共有6种摆法。
【点睛】
关键是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画一画示意图。
15.512
【分析】
先求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再将其除以12得到正方体的棱长。
最后,结合正方体
的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的体积。
【详解】
棱长和:
(10+6+8)×4
=24×4
=96(分米)
解析:512
【分析】
先求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再将其除以12得到正方体的棱长。
最后,结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的体积。
【详解】
棱长和:
(10+6+8)×4
=24×4
=96(分米)
正方体棱长:96÷12=8(分米)
正方体体积:8×8×8=512(立方分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乘棱长乘棱长。
16.3
【分析】
本题借助天平秤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所以,在调好的天平称两盘中分别放上物体,当哪边的托盘上升,则说明这边托盘中的物体质量轻,反之,则说明托盘中物体的质量重。
据此操作解答。
【详解】
第
解析:3
【分析】
本题借助天平秤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所以,在调好的天平称两盘中分别放上物体,当哪边的托盘上升,则说明这边托盘中的物体质量轻,反之,则说明托盘中物体的质量重。
据此操作解答。
【详解】
第一次:把10个零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5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找出轻的一份;第二次:把轻的这一份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如平衡,则没称的一个是次品;
第三次:若天平称不平衡,再将轻的一份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个,放在天平称上称,轻的一个即为次品。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答问题的能力,需要开动脑筋,借助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进行解答。
三、解答题
17.;;;;
1;;125;
【详解】
略
解析:1
2;
7
12
;
4
9
;1
2
;
1;
7
13
;125;
5
11
【详解】
略
18.;1;
【分析】
(1)先把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再按照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
(2)利用符号搬家、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按照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
(4)利用
解析:1919
520
;1
1
15
;
65
73
;
【分析】
(1)先把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再按照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2)利用符号搬家、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按照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
(4)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详解】
383
3
81310
+-
2783
81310
=+-
4153
10410
=-
1919
520
=
8775
15121512
+-+
877515151212⎛⎫⎛⎫=-++ ⎪ ⎪⎝⎭⎝⎭ 1115
=+ 11
15= 911142⎛⎫-- ⎪⎝⎭ 117
=- 67
= 1133434
--- 1313443
=--- 1313443
⎛⎫=-+- ⎪⎝⎭ 1313
=-- 53
= 19.;;;
【分析】
解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及分数加减法,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
;
解:
;
解:
;
解:。
解析:928x =;1924x =;516
x =;452x = 【分析】
解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及分数加减法,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
3374
x += 解:3347x =
- 928x =
; 53128
x -= 解:35812
x =+ 1924x =
; 516
x -= 解:516
x =+ 516
x =; 5395
x += 解:3559x =
- 45
2x =。
20.千克;
【分析】
把10kg 苹果平均分给7只猴子,求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千克苹果,根据平均分除法的意义,用这些苹果的千克数除以猴子只数;把这些苹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7份,每只猴子分得 解析:107千克;17 【分析】
把10kg 苹果平均分给7只猴子,求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千克苹果,根据平均分除法的意义,用这些苹果的千克数除以猴子只数;把这些苹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7份,每只猴子分得其中1份,每份是这些苹果质量的
17。
【详解】
10÷7=107
(kg ) 1÷7=17
答:平均每只猴子分到10
7
千克苹果,每只猴子分到全部苹果的
1
7。
【点睛】
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的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
21.8时34分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辆车从早上8:10同时发出到下一次同时发车所经过的时间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据此求出经过的时间,再与一开始的发车时刻相加即可。
【详解】
6=2×3;
8=2×
解析:8时34分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辆车从早上8:10同时发出到下一次同时发车所经过的时间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据此求出经过的时间,再与一开始的发车时刻相加即可。
【详解】
6=2×3;
8=2×2×2;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2×2=24;
8时10分+24分=8时34分;
答:下一次同时发车是8时34分。
【点睛】
明确两辆车同时发车的两次之间间隔时间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
(2)平地训练路线
【分析】
(1)求下坡路线占全程的几分之几,用求得即可;
(2)根据王叔叔骑行的路程判断王叔叔处于哪段训练路线即可。
【详解】
(1)
答:下坡路线占全程的。
(2)
解析:(1)5 21
(2)平地训练路线
【分析】
(1)求下坡路线占全程的几分之几,用4173
-求得即可; (2)根据王叔叔骑行的路程判断王叔叔处于哪段训练路线即可。
【详解】
(1)4157321
-= 答:下坡路线占全程的
521。
(2)335110770+= 514707
> 答:这时他处于平地训练路线。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加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整条路线的分布情况。
23.(1)120立方米
(2)128平方米
【分析】
(1)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要挖土的体积;
(2)要在蓄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水泥,是在这个长方体的5个面上涂上水泥,缺少上面,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
解析:(1)120立方米
(2)128平方米
【分析】
(1)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要挖土的体积;
(2)要在蓄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水泥,是在这个长方体的5个面上涂上水泥,缺少上面,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求出这5个面的总面积即可。
【详解】
(1)12×5×2
=60×2
=120(立方米)
答:建造这样一个蓄水池需要挖土120立方米。
(2)()125212252⨯+⨯⨯+⨯
=60+2×34
=60+68
=128(平方米)
答:抹水泥的面积是128平方米。
【点睛】
解答有关长方体计算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搞清所求的是什么(体积、表面积还是几个面的面积),再进一步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问题。
24.5厘米
【分析】
先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求出水的体积,又因这些水的体积是不变,用这些水的体积除以乙容器的底面积,就是乙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再乙容器的高度减去乙容器中水面高度,即可解答.
解析:5厘米
【分析】
先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求出水的体积,又因这些水的体积是不变,用这些水的体积除以乙容器的底面积,就是乙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再乙容器的高度减去乙容器中水面高度,即可解答.
【详解】
乙容器中水面的高度:
30×25×10÷(25×20)
=7500÷500
=15(厘米)
20-15=5(厘米)
答:乙容器的水距容器口有5厘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的灵活运用。
25.见详解
【分析】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连结即可;
(2)根据平移的特征,把整个图形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
解析:见详解
【分析】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连结即可;
(2)根据平移的特征,把整个图形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5格,再依次连结即可。
【详解】
作图如下:
【点睛】
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特征点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点,然后依次连结各对称点即可。
平移作图要注意:①方向;②距离。
整个平移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
26.(1)16
(2)12
(3)
【分析】
在表示路程和时间的行程问题的折线统计图中,折线上升,表示向目的地运动;折线呈水平方向,表示在某地停留,折线下降,表示向出发地运动。
据此可解答。
(1)运动4
解析:(1)16
(2)12
(3)
【分析】
在表示路程和时间的行程问题的折线统计图中,折线上升,表示向目的地运动;折线呈水平方向,表示在某地停留,折线下降,表示向出发地运动。
据此可解答。
(1)运动4秒,运动的长是2×4=8(厘米),宽是2厘米,重叠部分的面积是长方形
8×2=16(平方厘米),据此可解答。
(2)根据题意看图,第6秒以后,重叠部分开始不变,即正方形的边长是6×2=12(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3)当长方形的左端,刚好穿过正方形时,还需要8+2=10(秒)。
所以第一个括号填10。
长方形的左端完全离开正方形,相当于火车行程间题,(20+12)+2=16(秒)
所以第二个括号填16,没有重叠部分,面积为0。
【详解】
(1)8×2=16(平方厘米)
(2)6×2=12(厘米)
(3)
【点睛】
这里有行程问题,折线统计图问题,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长方形纸条和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与运动时间是解题的关键。